體育教學在方法手段上,從過去以教師單純“教”、“灌”為主的方法轉向以教師指導、啟發和學生“學為主”的學法設計。在方法主體性上,由過去的學生跟著練,轉向學生“自主練”為主;由過去“育體”、“練身”為主的方法,擴展為“啟智、求知、調心、育體”的綜合多樣化的方法體系。由簡單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學生的一般發展、共同發展與特殊發展、差別發展相結合。在關注整體教學目標的同時,充分發展學生的創造力,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學生個體學習中的問題。下面談一談低年級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選擇及運用:
一、游戲教學法
1.課堂常規方面的游戲設計
常規教學中的隊列訓練,學生不僅會感到特別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對、做好。站隊時,應給每人編上號,然后通過“找找火車頭”、“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戲,幫助學生很快記住自己在隊伍里所處的位置,并能很迅速站好隊。六、七歲孩子的空間知覺很差,對事物的形狀、大小、特別是方位認識模糊。但可以通過“咕嚕,咕嚕捶”、“請你向我這樣做”、“吹泡泡”、“圖形跑”和“無聲操”等游戲,使學生的空間知覺得到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戲設計
小學體育教材與幼兒園的體育教材不同,它不單純是由游戲構成,還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術性項目。在教學時這些技術不僅要教會學生,而且還要讓他們興趣十足。因此,游戲要設計的巧妙,既不能喧賓奪主又不能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過渡性教材。在教學中,有些教師把這一教材單純理解為“齊步走”,只片面地強調整齊,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軍事化的訓練更使孩子產生了畏難情緒。這類教材應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如“月月花”、“擊響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動物走”、“螞蟻搬家”、“兩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歡的項目,但教學的組織形式毫無變化,孩子也會很快失去興趣。
3.放松部分的游戲設計
放松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其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使學生身心放松、愉悅。游戲方法較其他方法更加簡便易行。如游戲“抓舌頭”、“給球打氣”、“參觀自然保護區——模仿各種小動物”、“風吹雪花飄”等,這些游戲具有簡單、有趣、運動量小的特點,能夠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過渡性游戲的設計
游戲不僅可以作為主要教材出現,它還可以作為過渡性教材出現。其目的是使課中所有教材銜接緊湊,過渡自然。如在籃球和實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戲就要精心設計。“頭上胯下傳球”、“腰部左右傳球”、“傳地滾球”、“雙腳夾球跳去跳回”等等,通過這些游戲,不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情境教學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它是利用情境來激發學生參與的情緒,引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啟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情感意識,達到師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運用,通常體現在以下方面:
1.作為處理教材的手段
可以根據一堂課的幾項(通常為兩項)基本教材,創設一個連貫的情境,如創設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情境,整節課以田間勞動(勞動模仿操)為主題如打害蟲——撿麥穗、顆粒歸倉(游戲)——慶豐收(放松小舞蹈),用勞動的主線貫穿起來。這樣的教育內容更加現實化、形象化,學生易于接受。
2.作為課堂導入的一種手段
如學習立定跳遠,可以從童話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導入課堂。教師用語言描繪法描述故事情節的同時,師生共同進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尋找媽媽時遇見的各種小動物,如小貓、大公雞、小鴨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媽媽。于是引出青蛙媽媽教本領,這個本領就是立定跳遠的課題。
三、“小集團”教學法
“小集團”教學法,是教師在課堂中留給學生廣泛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練習和鞏固學到的知識、技術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合作與協同,促進他們自發、自主地學習。在“小集團”教學中,學生除了直接與教師發生聯系外,學生之間還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他們互幫、互練、互學、互相評價,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擔當小老師的學生,會有一種光榮的使命感,在為別人指導動作的同時,動作的要點也得到了鞏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導的學生,特別是那些膽小、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同學面前精神放松了,思想顧慮在融洽的氣氛中消失了。此時,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及時給予糾正與輔導,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勇于創造,引導他們想了練、練了想、想中練、練中想,反復嘗試體會。通過“小集團”教學法的運用,不僅增加了練習密度、提高了動作水平,還可增強他們的義務和責任感,發展融洽的人際關系,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唱游教學法
唱游教學法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教學方法。它通過形象的模仿活動和具有簡單情節的表現活動,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協調性以及審美能力。運用唱游教學法的時機:
1.一年級新生入學前兩周的學前教育期間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前,通常要經過兩周的常規教育,體育也不例外。如果一上來就教學生稍息、立正、隊列等課堂常規,學生會感到枯燥且不適應。通過唱游教學法,可以引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使學生覺得“上學、上課”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打消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促使師生情感和諧融洽。
2.作為準備活動的手段
準備活動總是做一種徒手操,學生會感到很枯燥很厭煩。如果結合教材經常變換一些新操,如“小動物模仿操”、“勞動模仿操”、“墊上操”、“圈操”、“球操”、“繩操”等,學生在優美的樂聲中既鍛煉了身體又陶冶了情操。
3.作為整理活動的手段
整理活動是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鞏固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運用唱游教學法,可以克服整理活動中教學呆板、單調的現象,增加娛樂性、實效性,提高學生參與練習的興趣,消除學生的心理及生理疲勞。唱游教學法,切實可行地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身心負荷較寬松的歡樂氣氛中,接受體育的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