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國家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跨世紀人才而提出的極具遠見的戰略性決策。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體育教學在實現素質教育中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體育教學 素質教育 學生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09)12-0162-02
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需要,體育素質教育是指在體育教學中實施的以全面提高學生體育素質為根本目的的素質教育。現在已把素質教育工作作為新世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旋律。
體育教學的開放性與活動性為發展學生主體性人格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提供了客觀條件。這就要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法的使用上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體育。體育教學應通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體育素質來體現這一要求。體育素質是學生未來身心全面發展的潛在基礎,體育教學是學校整體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體育教師最本質的工作。只有上好體育課,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才能使每個學生受到應有的體育教育,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也才能得到真正落實。那么,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又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體育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體育同國家的政治、經濟、國防、外交有著密切的聯系。無論是奧運會還是亞運會,我國的體育事業都取得了歷史性的輝煌勝利,這些輝煌的勝利,象征著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的繁榮,人民的團結。各級各類的體育活動和運動競賽,都有助于形成人與人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和諧統一和團結和睦的氣氛。在奧運會上,每當看到中國運動員參加的各項比賽時,更是緊緊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當我國運動健兒站在領獎臺上含著淚水,仰望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不禁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這些對青少年來說是一堂活生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在球類的教學中,教師可有意識地簡述中國女排歷經千辛萬苦拼奪“五連冠”的戰績,也有許多田徑、體操運動員也是經過艱苦的訓練,在運動場上拼搏才獲得冠軍的,用這些來激發學生愛祖國,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武術課上,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活動,教育學生做到愛國愛民、匡扶正義,由動情而曉理,由曉理而意行。通過這些教育使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積極投身體育鍛煉。
二、體育教學應注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體育教學在注重對學生身體素質能力培養的同時,也應注重心理素質能力的培養。進入21世紀,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十分關注而為之憂心的嚴峻問題,發展和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能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承受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抗挫折教育,對指導學生不斷戰勝困難和超越自我,增強勇氣和信心都有好處。訓練時,設置一些“高而可攀”的難點和技術難度,有意識地讓學生“碰碰釘子,經受成功或失敗的情緒體驗,培養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素質,特別是對參加競賽失敗的學生,更要幫助其調整心態,培養他們逆境的承受能力。
2.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
現在中小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嬌弱,身體抵抗力差,患病率高。體育課運動量稍大一點就氣喘吁吁,深感疲勞。其原因是大多數學生缺少體育鍛煉之故。尤其是有些家長限制孩子的戶外活動,有的孩子學習之余擠點時間去打球或跑跑步,就被家長斥之為“貪玩”、“不好好學習”。其實,缺少必要的體育鍛煉,既影響孩子們體質健康,又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
3.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頑強的意志品質
由于任何一種體育運動的成效都是人們在長期磨煉的過程中獲得的。良好的意志品質是人們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意志努力總是和克服困難的行為相聯系的。它一方面在克服困難中得到體現,另一方面也在克服困難中得到鍛煉。無論是體育課的練習還是競賽活動都能體現出學生的意志品質。在耐久跑的教學訓練中,可以培養學生“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不怕苦的頑強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在跳馬的練習中,總有少部分的學生心理害怕,對自己沒有信心,在這種時候應給這些學生多些鼓勵,常用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語氣,表露對學生的期望,使他們能為自己下達積極的暗示詞:“別人行,己亦可為”。這樣的鼓勵,學生的自信心更充足了,而且還能使每個學生受到積極意識的支配,從而產生敢于克服困難和頑強拼搏的勇氣。
4.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
學校體育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為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如田徑、體操、球類、游戲等項目,在集體注視下完成個人練習、整體練習;各種體育競賽和體育表演等,都是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的。競賽是體育運動的突出特點,作為運動者都有盡快實現追求目標的心理動機,所謂求勝心切。為此,他們有必要不斷開發和發展最大能力的新的運動技術與方式。這種創造性的心理動機與行為,能使他們逐漸形成準備的樂意接受未來社會的各種新事物的心理傾向。因此,學校通過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體育競賽能較好地動員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競賽或練習中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體育教學中,游戲和比賽最容易反映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這正是進行心靈美教育的好機會。如在競賽性較強的游戲中,學生在活動中為了完成任務,必須要克服困難,應付突發情況,從而促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去體驗、去探索,有利于青少年思維和智力的發展。
5.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發展學生個性
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體育教學中還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只是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有些項目如短跑、投擲、跳躍等在各個年級重復出現,教師就沒有必要再重新教一遍動作,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去解決,或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去完成,在一些技術細節上學生解決不了的,再由教師加以啟發、指導、示范,而后放手讓學生去練。
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練習過程中練習一個動作應允許學生自己有創意,在進行準備活動時,也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組織,學生在組織時往往有很多新的方式,教師從中也可得到啟發。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同樣,結束時的放松內容也可讓學生自己組織,甚至課堂中一些內容也可讓學生自行組織練習,并且給每個學生機會,教師做適當引導。從而使他們的主動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個性。課外體育活動課可以讓學生自由鍛煉,更好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練習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這就為終身體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在運動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讓學生加深了對體育原理的理解和對運動的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我鍛煉的意識,培養自我實踐的能力。
6.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際關系的協調能力
學習隊列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遵紀守法的好習慣,而且是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手段。青少年學生為了使游戲成功或在比賽中取得勝利,千方百計地發輝個人和集體的智慧,動腦筋、想辦法,團結一致,促使他們正確處理好同學之間、個人和集體之間、集體與集體等多方面的關系,從中懂得守規則,履行職責,與同學合作等集體觀念。在游戲勝負面前,能體驗成功與失敗的甘苦,認識到友誼的可貴,并養成嚴于律己、寬容待人的良好品質。
7.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體育鍛煉的隊伍中來,如何科學的進行自我鍛煉,警惕偽科學的滲透,成為當前人們的迫切需要。體育教學也應充分適應當前形勢,加強學生自我科學鍛煉能力的培養,特別要注意的是,體育教學不能停留在課堂,要把青少年課余自我鍛煉習慣的培養當作一個重要的課題來開展,只有在學校期間打下自我科學鍛煉的基礎,形成終身體育觀念,我們的全民健身運動才能得以健康穩定的發展。
總之,學校體育活動內容豐富,生動活潑,對中小學生富有吸引力,將素質教育寓于體育教學之中,更能把廣大的學生引導到健康有益的活動中來,從而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對青少年學生的侵蝕和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21世紀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