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的這筆優質資產可望在香港甚至中國內地上市
5月18日,美國國際集團(AIG)宣布,該公司計劃出售旗下美國友邦保險公司(AIA)的股份,以償還聯邦政府給該集團的援救資金,并將加快把友邦保險集團定位成為獨立法定機構的程序。一旦市場情況許可并獲得監管機構批準,友邦保險將可能在亞洲一個交易所上市。AIG總裁愛德華·李迪(Edward Liddy)也表示,友邦保險上市對所有利益相關方,包括美國納稅人、保單持有人、員工及銷售伙伴,都是最佳的決定。
自去年驚爆巨虧之后,AIG已經先后接受美國政府約1825億美元貸款。為了盡快償還這筆債務,AIG高管計劃分拆旗下優質資產。早在2008年9月,AIG首次放風出售部分友邦股權,包括英國保誠集團、德國安聯、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以及中國人壽和中國銀行在內的40多家機構都表示出極大興趣。
銀行業當時對友邦保險49%股權的估值在200億—300億美元之間,不過由于AIG急于出讓友邦保險的股份套現,而買家把價錢壓得很低,雙方未能談攏。AIG不得已轉而尋求將友邦保險獨立上市。
中國人壽董事長楊超對最終放棄競購友邦保險曾作出解釋:“友邦保險的業務情況、資產品質、內涵價值、品牌、隊伍都較前些年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跟當初中國人壽與AIA談的時候有一定差距,所以決定退出競購。”
香港大福證券分析師莫勁松對《商務周刊》分析稱,目前單個金融機構,有能力一口就把友邦保險這塊“肥肉”吃下去的比較少,即便有能力的,考慮到當今經濟尚未回暖的現狀,也大都慎之又慎。
此次美國國際集團并沒有具體公布友邦保險上市的具體地點和IPO金額,還是給人留下了許多疑問。莫勁松猜測友邦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會比較大,“目前友邦總部設于香港,AIG也已經把友邦在日本的壽險業務全部出售,加之目前港股也正在回暖,友邦選擇在香港上市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愛德華·李迪此前也曾暗示,友邦保險上市會在其地區性市場的心臟地帶。
友邦保險在13個亞洲國家擁有2000萬保險客戶,雇傭了20萬名固定代理人,去年的總營運利潤達到約20億美元。該公司在亞洲絕大部分地區的業務都是以個人營銷渠道的業務為主,保單內涵價值較高,業務結構優良。根據中國保監會的統計,今年一季度,友邦保險在中國內地實現保費收入18.64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0.64億元下降近10%。
友邦上市計劃除包括其在亞洲13個國家和地區的保險業務之外,還將囊括美國人壽在中國臺灣的壽險機構南山人壽的業務和在菲律賓的壽險業務,資產總額超過600億美元。如果友邦在香港上市,這也將是近兩年內香港市場上最大的一筆IPO業務。
也有人認為,友邦保險未來在中國內地上市也不無可能。如果以市盈率作參照,在上海上市將明顯優于香港。香港股市目前的市盈率在10倍左右,而中國內地的滬深股市的上市公司市盈率高達17倍,假如上海適時推出國際板,友邦保險融資的天地將更加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