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經濟區,是以臺灣海峽為紐帶,以海峽兩岸經濟互補性、地緣臨近性以及文化同源性為背景,以兩岸經濟一體化發展為基礎、兩岸經濟機制性一體化為共同愿景的經濟區域。
首先,“海峽經濟區”是分居海峽兩岸的大陸、臺灣兩個獨立關稅區之間經濟一體化所形成的整體區域經濟單元,其邊界隨跨海峽生產、貿易網絡的地域擴展而具有動態演進性,存在大(祖國大陸與臺灣)、中(長江以南沿海地區與臺灣)、小(福建與臺灣)“三層重迭”的空間結構。目前,國務院支持的海峽西岸經濟區是海峽經濟區的一部分。

其次,“海峽經濟區”基于兩岸經濟一體化的歷史基礎和現實發展,已不再是一種泛區域經濟整合的“構想”,而是業已形成海峽兩岸大規模貿易投資往來、垂直與水平混合型產業分工網絡,以及大陸臺商產業集群與本土化初步發育的區域經濟板塊實體。該區域經濟空間具有明顯的“結節化”特征——形成了“珠三角”、“長三角”、福建沿海地區等兩岸經濟交流致密地區。
第三,目前來看,海峽經濟區還是以海峽兩岸經貿的功能性整合為主要特征的,其未來演進的方向則是通過兩岸“三通”的深化發展,兩岸經濟制度性整合的推進,實現兩岸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便捷、高效溝通,同時藉由結節區功能的提升及其擴散與輻射作用的加強,進一步擴大兩岸經貿交流規模和范圍(包括產業范圍、地域范圍),推動兩岸經濟整合空間由“結節區域”向“網絡區域”的演進。
海峽經濟區是以兩岸經濟一體化為物質內容的,是兩岸不同屬性經濟空間借助經濟要素流動(“生產力流動”)實現交接、重組、整合而為一體的過程。海峽經濟區作為兩種不同經濟區域的鏈接空間,在區域經濟空間節點、信道、流、網絡和體系五大要素發育方面業已達成一定成果,隨著兩岸“三通”及海西經濟區戰略的實施,兩岸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將加快,進而影響到海峽經濟區結構重組的效率。
已經開啟直航“三通”和目前正在實施的海西經濟區,意味著兩岸區域經濟交流“信道”將更加暢通,這將引發海峽經濟區的區域空間重組,促進海峽經濟區的成長發育。“信道”是經濟交流得以實現的溝通管道,包括物質的交通管道,也包括非物質的信息、資訊交流管道等。
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首先,以往兩岸大量貨物繞經第三地中轉,客觀上弱化了兩岸部分海、空港的物流中轉功能。直航后,兩岸主要港口(如廈門、高雄等)將具備物流成本和效率上的優勢,成為兩岸物流的新集散地,從而提升其所在區位的競爭力,使其有機會成為海峽經濟區的重要網絡節點。直航后,臺灣的高雄港、基隆港等分流部分大陸經香港等中轉的國際進出口貨運,加之兩岸貨物運輸的“裁彎取直”,無疑會刺激這些港口的營運績效。廈門、福州港具有對臺地緣優勢,直航和海西經濟區政策勢必會讓福建獲得空前的發展機會。
其次,直航和海西經濟區政策有利于促進兩岸更全面直接“三通”的實現,特別是雙向“三通”,包括陸資入島等方面內容。這對于海峽經濟區空間網絡的雙向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從而有效遏止臺灣經濟邊緣化,使臺灣經濟重振活力。臺灣地區經濟開發程度高,與大陸形成較大發展位差,無疑有條件成為海峽經濟區網絡結構中的高級“結節”,在海峽經濟區空間組織架構中充當領導者的角色。但由于臺灣前當局的限制性兩岸經貿政策,致使其不能善用大陸市場,限制了輻射擴散功能的發揮,也使自身經濟轉型受限,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日漸邊緣化。如在臺美國商會發表的白皮書中曾指出的那樣,臺灣與大陸之間經濟融合較差,一些外商甚至把臺灣視做“本地市場”,而不是區域市場。實際上,近年來,臺灣不但經歷了資金大量外流,而且有大批優秀的經理人才、技術人才離開臺灣,尋求更國際化的工作環境。直航和海西經濟區發展,無疑意味著臺灣能夠充分利用大陸市場降低經濟轉型升級成本,使其從海峽經濟區的成長演進中獲得經濟活力。
另外,直航和海西經濟區政策將會使兩岸“信道”通暢,而“信道”通暢作為區位優勢變遷的動因,將大大提升相關區位的競爭力。其中,受益最明顯的將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根據臺灣學者的研究估算,兩岸直航情況下,高雄、臺中至廈門,基隆至福州的海運距離均不超過200海里,一艘輪船行駛一趟約10多小時,1個標準集裝箱的運費只要300美元左右。但如繞經香港或其他第三地(過境貿易), 航程則增至600—1000海里,時間增至3—4天以上,費用每集裝箱增至700—900美元;若經第三地港口中轉,花費時間更多,所需費用更高,每個集裝箱增至1000美元的運費以及7—10天的運輸時間。透過這一估算結果可知,此前赴閩投資臺商所需付出的運輸成本較之赴大陸其他地區投資所付運輸成本相對更高,從而大大削弱了福建對臺經貿的地緣優勢,對臺商赴閩投資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使福建在兩岸經貿合作大板塊中居于不利地位。
近5年來,“海西”建設初見成效,特別是高速公路、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蓬勃發展,使福建的腹地縱深得以擴展,另外在產業聚落方面也漸成氣候,產業配套能力大為改善,使福建對臺絕對區位優勢顯著提升,為閩臺經濟合作的深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今后一段時期內,對于福建而言,無疑是在“地利”和“人和”基礎上恰逢“天時”——自身稟賦要素優化、對外聯系通道的建設以及外部環境(兩岸經貿交流環境)的改善,將進一步促使福建的絕對區位優勢提升,加之地緣優勢、政策優勢潛力的發掘,相對區位優勢和絕對區位優勢相輔相成,福建的綜合優勢將因而大為凸顯,使福建有能力抓住兩岸經貿開放的新契機,迎來飛躍發展的大好形勢,成為海峽經濟區的活躍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