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靜 魏代福 劉忠智 薛 明
摘要:2005年和2006年的煙蚜田間種群消長均為雙峰型曲線。第一個蚜量高峰期出現在5月底~6月初。第二個蚜量高峰期出現在7月中旬。2006年的兩個蚜量高峰期的平均蚜量均高于2005年。2005年和2006年伴隨著煙蚜的消長,瓢蟲的發生亦出現兩個峰值,分別在6月上旬和7月下旬,與煙蚜田間發生高峰基本同步或略晚;蚜繭蜂僅有一個發生高峰在6月上旬,與煙蚜發生高峰基本同步,6月中旬后數量迅速下降。草蛉在煙田發生也呈現單峰型,但發生高峰出現較晚,在7月中下旬達到高峰,與煙蚜的田間第二個高峰基本一致。
關鍵詞:煙蚜;天敵;消長動態
中圖分類號:S435.7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09)07-0089-03
煙蚜(Myzus persicae Sulzer)是世界性烤煙和晾曬煙的害蟲,我國各煙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煙蚜不僅以刺吸式口器吸取煙株汁液,使受害煙株生長緩慢,品質下降,而且有翅蚜傳播黃瓜花葉病等多種病毒病,對煙草造成更為嚴重的危害,給煙草生產帶來嚴重的威脅。
臨沂市是魯南地區最大的植煙區,種煙歷史悠久。而費縣又是臨沂市的主要煙區之一,地形、土壤、氣候在魯南地區具有顯著的代表性。本試驗以臨沂市費縣為代表地,研究了魯南煙區煙田煙蚜及其主要天敵的田間種群消長動態,以期為魯南主要煙區推廣應用煙田煙蚜的綜合治理技術打下基礎。
1材料與方法
2005~2006年于臨沂市費縣煙區選取幾塊有代表性的春煙田,煙草品種為中煙100。每塊地采用5點取樣法,定點定株,每點6株,共30株,在所調查煙株上做好標記。分別計數每一煙株上煙蚜數量和草蛉、瓢蟲、蚜繭蜂等天敵昆蟲的種類和數量。于煙苗定植后開始調查,直至煙株打頂時結束,每隔5天調查一次,最后計算平均每30株蚜量。整個大田期不施用任何殺蟲劑,其它管理同一般大田。
2結果與分析
2.1煙蚜田間種群消長動態
由圖l可以看出,2005年和2006年的煙蚜田間種群消長均為雙峰型曲線。煙苗移栽大田后,有翅蚜遷飛到煙田,繁殖胎生無翅蚜,種群數量逐漸上升形成蚜高峰,蚜量高峰期出現在5月底-6月初,但兩年中的煙蚜發生高峰期和發生數量有所差異,2005年煙蚜的第一個蚜峰日出現在6月4日前后,平均30株蚜量為865頭,而2006年煙蚜
的第一個蚜峰日出現在6月9日前后,平均30株蚜量為942頭,高峰期出現時問較上年有所推后,發生數量有所升高。之后煙蚜數量呈下降趨勢,至6月下旬蚜量下降至最低點。2005年6月24日調查時,平均30株蚜量為169.6頭,2006年6月29日的平均30株蚜量則為118頭,低于2005年。6月底一7月初蚜量開始回升,7月中旬出現第2個蚜高峰。兩年中的煙蚜發生高峰期和發生數量亦有所差異,2005年的第二個蚜峰日出現在7月19日前后,平均30株蚜量為1012頭,而2006年的第二個蚜峰日出現在7月14日前后,平均30株蚜量為1150頭,高峰期出現時間稍有提前,發生數量有所升高。之后蚜量又迅速下降,截至調查結束時數量下降至最低點。
總之,比較2005年和2006年的調查結果可知,2006年的兩個蚜量高峰期的平均蚜量均高于2005年,煙蚜發生有增長趨勢,這可能與年度間的氣候條件和調查期間的天氣狀況等因素有關。
2.2煙蚜主要天敵的田間種群消長動態
由圖2和圖3可以看出,2005~2006年煙蚜天敵的混合種群與煙蚜的消長基本上是同步的,即呈明顯的跟隨關系。從煙苗移栽大田,有翅蚜遷飛到煙田(5月初)開始,隨著煙蚜的增殖,主要天敵蚜繭蜂、草蛉、瓢蟲等的數量也同時增加,至5月下旬~6月初第一個蚜量高峰期前后,瓢蟲、蚜繭蜂的發生量分別達到峰值,達到峰值的時間與煙蚜達到峰值的時間基本同步或略晚。即2005年瓢蟲、蚜繭蜂分別于6月4日、6月9日達到峰值(煙蚜于6月4日達高峰值),平均30株數量分別為14頭和12.6頭;2006年瓢蟲、蚜繭蜂分別于6月9日、6月4日達到峰值(煙蚜于6月9日達高峰值),平均30株數量為14頭和10頭。之后隨著調查時間的持續,瓢蟲于第二個蚜量高峰期時再次達到一個峰值,蚜繭蜂數量則一直呈下降趨勢。草蛉種群增長動態相對滯后,且2005、2006年的消長趨勢有所差異,2005年隨著調查時間的持續,其種群數量一直增加,于第一個蚜量高峰日之后出現一個較小的峰值,之后至第二個蚜量高峰期達到一個較大的峰值,其發生數量明顯高于第一個峰值,而2006年,至第二個蚜量高峰期達到最高值,之后隨著煙蚜數量的下降而降低。
總之,比較2005年和2006年的煙蚜及其天敵的種群消長動態調查結果可知,伴隨著煙蚜的消長,瓢蟲的發生出現兩個峰值,分別在6月上旬和7月下旬,與煙蚜田間發生高峰基本同步或略晚;蚜繭蜂僅有一個發生高峰在6月上旬,與煙蚜發生高峰基本同步,6月中旬后數量迅速下降。草蛉在煙田發生基本上也呈現單峰型,但發生高峰出現較晚,在7月中下旬達到高峰,與煙蚜的田間第二個高峰基本一致。從各自的種群數量上來看,蚜蟲與其天敵間的種群數量相差較大,天敵對于防治煙蚜的發生有一定的作用,但其種群數量較少,無法進行有效控制,所以應結合其它防治措施進行綜合防治。
3結論與討論
魯南煙區煙蚜田間種群消長均為雙峰型曲線。第一個蚜量高峰期出現在5月底至6月初,第二個蚜量高峰期出現在7月中旬。煙田主要天敵昆蟲有瓢蟲、草蛉和蚜繭蜂,瓢蟲的發生亦呈雙峰型,分別在6月上旬和7月下旬,蚜繭蜂僅有一個發生高峰在6月上旬,草蛉的發生也呈現單峰型,高峰在7月中下旬。
生物天敵是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此外還包括抗性品種、栽培措施、化學藥劑等。從農業生態系整體觀念出發,全面考慮作物的整個生育期主要病蟲害,結合地區特點和耕作栽培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農業的、生物的、化學的防治措施,協調運用,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控害因子的作用,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之下,才能保證農作物的優質、高產、穩產,提高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