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祥
(四川省冕寧縣公安消防大隊,四川 冕寧615600)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農村二、三產業迅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農村火災隱患增多,火災形勢嚴峻。農村火災多發,不僅嚴重威脅農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導致許多農民因火災“致貧、返貧”,而且直接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農村消防工作是保障農村安全、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保證農民人身和財產安全、維護廣大農民群眾利益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實現我國消防工作社會化的重要環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消防工作,2006年以來連續3年的中央1號文件中,都強調要加強農村消防工作。2009年5月1日通過的新《消防法》,為我國農村消防工作的開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我國廣大農村由于缺乏科學的消防規劃,建筑物防火間距小,消防基礎設施薄弱,建筑耐火等級低,農民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安全用火用電常識,逃生自救能力差,消防保衛力量不足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近十年來農村火災總量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農村火災形勢十分嚴峻。據有關部門統計,2000~2009年,全國農村平均每年發生火災617萬起,死亡1585人,受傷2235人,直接財產損失617億元。農村火災平均約占城鄉火災總量的6成,其中火災起數占總數的57.4%,死亡人數占總數的61.2%,受傷人數占總數的55.8%,直接財產損失占總數的5911%。也就是說,每年農村火災至少造成414萬戶村民、15萬農民受災,相當于一個中小規??h的人口。僅2008年,農村共發生火災715萬起,死亡923人,受傷349人,直接財產損失714億元。
當前我國農村消防工作主要存在下列五個方面的問題
2.1 起步晚
我國農村消防工作起步較晚。由于經濟、社會等因素的制約,長期以來,我國消防工作一直以城市為重點,忽視了農村消防安全,忽略了農村消防工作,認為農村即使發生火災,造成的危害也不會太大,因此在消防站建設、消防力量部署、公共消防設施設置、消防投入上均集中在城市。直到20世紀九十年代末,農村火災高發,火災損失逐漸加大,農村消防安全才開始引起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的重視。
2.2 底子薄
我國農村消防安全基礎設施十分薄弱,防災、抗災能力十分薄弱。據統計,全國95%的鄉鎮未編制消防規劃、沒有專業消防力量,90%以上的村莊缺乏消防水源、沒有配備基本消防器材設施。此外,農村建筑物的耐火等級較低,抗火能力差;建筑物之間缺乏必要的防火間距,甚至毗鄰而建,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火燒連營;缺少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車通道、消防通訊,撲救火災十分困難。
2.3 監督少
根據我國消防監督管理模式,農村消防工作主要由派出所監督管理,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指導。然而,由于體制的制約,長期以來,農村消防工作缺乏必要的監管,失控漏管現象嚴重,許多農村甚至處于消防監管的真空。近幾年開展的農村消防工作也主要由各地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深入農村開展,都是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在唱“獨角戲”。但是,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約,使得深入開展農村消防工作顯得力不從心,不能解決所有農村消防工作中遇到的全部問題。
2.4 力量弱
由于我國消防資源的嚴重短缺,只有城市設立了公安消防站,農村滅火救援力量幾乎是一片空白。“遠水解不了近渴”,農村火災發生后,只能“望火興嘆”。雖然一些農村自發組織了群眾性滅火隊伍,但量少質弱,加上缺乏必要的培訓和訓練,難以承擔農村繁重的防火、滅火任務。有的村寨,義務消防隊隊員基本全部外出務工,村中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農村消防組織已名存實亡。
2.5 意識淡
絕大多數農村火災是由農民群眾消防安全意識淡漠、消防知識和技能匱乏等人為因素引起的。由于農民群眾受教育程度低,自我保護意識差,加上消防安全宣傳教育不到位,導致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安全用火用電用油用氣常識,普遍存在亂倒爐灰,隨意燒荒,小孩玩火,迷信燒紙,亂接電器線路和保險絲等現象,甚至一些村民無視法律,報復放火現象也很突出。
加強農村消防工作是新《消防法》的一項重大變革,農村消防工作被納入法律規范的內容,開展農村消防工作有了法定的依據。透過新《消防法》,我們欣喜地看到,今后農村消防工作將呈現出“有人領導、有人組織、有人參與、有預防措施”的新局面,農村消防安全將逐步得到保障。
3.1 加強鄉政府在農村消防工作的作用
農村消防工作由鄉鎮人民政府領導。新《消防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村消防工作的領導”,同時規定“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指導、支持和幫助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開展群眾性的消防工作”。政府作為消防工作的領導者在農村消防工作中必須強化領導職能,重視、領導并組織開展農村消防工作,讓政府真正成為農村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罢y一領導”是新《消防法》規定的我國消防工作的原則之一,也是一個地區消防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
鄉鎮人民政府開展農村消防工作的職能主要包括:一是要做好農村消防規劃,把農村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設施、消防水源、消防車道、消防通訊等納入規劃內容,特別是要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農村建筑耐火等級,提高農村抗御火災的能力。二是要自上而下建立農村消防安全責任制,保證農村消防安全工作有人負責。責任制要明確各級、各類消防安全責任人的主要職責,規定工作標準,明確獎懲,確保農村消防的各項工作都有具體的人員負責。三是要經常監督、檢查、指導所轄村民委員會開展消防工作,提高村民委員會開展農村消防的水平,督促村民委員會自覺投入人力、物力、時間開展消防工作。四是要開展經常性的消防宣傳教育,選擇適當的時間、地點,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消防宣傳,普及防火、滅火知識,提高群眾的消防安全素質。五是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消防安全檢查,深入研究、判斷本地區農村火災形勢,針對本地區農村火災的特點和規律,在收獲季節、火災多發時期,有的放矢地開展消防安全檢查,消除火災隱患,降低火災發生率。
3.2 農村消防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者是村民委員會
村民委員會是農村消防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者。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是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具體實施者。新《消防法》明確規定“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開展群眾性的消防工作”。村民委員會應廣泛動員和發動群眾,深入開展火災預防、火災撲救、消防宣傳等各項工作,與火災展開一場“人民戰爭”。
村民委員會應履行下列職責:一是建立、健全本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規定火災預防、消防安全檢查、火災隱患整改、消防宣傳等制度。結合本村情況,制定《村民防火安全公約》,規范村民日常用火、用電、用油、用氣行為,維護本村消防安全。二是明確本村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規范其消防安全職責和義務。三是建立志愿消防隊,并配置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材和設施,承擔本村防火巡查、消防宣傳和火災撲救工作。四是加強消防宣傳教育活動,村民委員會應協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機關等部門開展消防宣傳教育,利用有線廣播、電視、漫畫、標語等形式,形象直觀地向村民普及防火、滅火、逃生知識,提高村民消防安全意識。首先,強化對農民的消防法制教育,深入宣傳消防法律法規,并通過對放火案件犯罪分子進行公審、公判,以案說法,深化對放火犯罪危害性的認識。其次,對農村中小學生的消防安全教育要進一步深入,將消防安全知識教育納入農村中小學素質教育內容。再次,強化對農村婦女的消防宣傳教育,在農村各地廣泛設立“婦女義務消防監督員”,帶動農村婦女參與消防工作的積極性。最后對農村孤寡老人、精神病人、殘疾或行動不便人員要加強教育和監護,村民委員會主動上門服務,定期對其居住環境進行消防安全檢查,協助消除火災隱患。五指導所轄村民小組開展消防工作。六是建立本村弱勢家庭檔案,把孤寡老人、殘疾人、留守家庭等列為本村消防安全管理的重點家庭。
3.3 農村消防工作亟需部門協同監督指導
政府各職能部門相互協同,強化監督、加強指導是農村消防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農村消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政府各職能部門的監督、檢查、指導,需要各職能部門提供人力、物力和智力的支持?!安块T依法監管”是新《消防法》規定的消防工作的原則之一,各職能部門應通力合作,齊心協力,共同監管農村消防,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盡力支持農村消防工作的開展。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充分發揮消防專業隊伍的職能,督促、指導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開展農村消防工作,指導并培訓農村志愿消防隊。公安派出所是農村消防工作的直接監督者,要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深入各村開展防、滅火工作。建設部門要將消防規劃納入村莊規劃內容,與村容村貌的治理改造同步實施,結合農村水改、電改、路改、灶改等工程,加強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財政部門要充分考慮農村消防工作經費,把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滅火設備設施的配置等列入預算。農業部門要做好農忙、秋收季節的防火安全工作,積極宣傳用火、用電、用氣安全常識。民政部門要做好受災群眾安置、災后恢復重建等工作。教育、科技、司法、勞動保障等部門及農村中小學校要將消防法律法規和消防知識列入教育、科普、普法、就業教育、教學工作。
3.4 群眾性消防隊伍是農村防、滅火工作的主要力量
“群眾積極參與”是消防工作的又一原則,農村消防工作必須廣泛深入地動員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新《消防法》規定“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發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根據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隊等多種形式的消防組織,開展群眾性自防自救工作”。鑒于我國目前消防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消防工作只能立足于自防自救,只有依靠群眾自發、自愿的組織起來與火災作斗爭。農村應建立以村民為主體的群眾性消防隊伍,承擔本村預防、撲救火災的工作任務。專職或志愿消防隊的隊員應是本村長期居住人員,身體健康,行動敏捷,參加必要的消防業務訓練,提高滅火技能。群眾性消防隊伍平時要積極開展防火檢查和防火巡查,及時發現和制止村民違章用火、用電行為,對不能當場改正的火災隱患要及時向上級報告。一旦發現火情,第一時間趕到火災現場,及時開展火災撲救、疏散被困人員、搶救受災物資。
3.5 農村消防規劃是農村火災源頭性預防措施
農村消防規劃為預防火災提供了源頭性保證。新《消防法》將過去的“城市規劃”修改為“城鄉規劃”,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車通道、消防裝備等內容的消防規劃納入城鄉規劃,并負責組織實施。城鄉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應當調整、完善;公共消防設施、消防裝備不足或者不適應實際需要的,應當增建、改建、配置或者進行技術改造”。一字之差,“城”、“鄉”并重,體現了對農村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視。城鄉消防規劃的目的是使城市、鄉村的安全總體布局更趨合理化、科學化,這對于提高城鄉抗御火災的能力,保障人身和財產安全,為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城鄉消防規劃一直是消防工作的源頭性預防機制,是一項積極的防火對策。通過規劃,處理好消防安全布局與功能分區、消防車通道與城鎮道路、消防供水與生活用水之間的關系,減少村寨先天性火災隱患,從源頭上預防火災。消防規劃的編制應堅持“因地制宜、安全實用、經濟合理”的原則,規劃、土地、市政、供水、電信、交通等各職能部門應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盡快完成規劃的編制,并嚴格執行。在農村公路、人畜飲水、農村電網、農村沼氣、信息工程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時,綜合考慮消防安全需要,加強消防車道、消防水源、消防通信、消防設施、滅火器材的建設。
新《消防法》為農村消防工作的開展明確了方針、指明了道路、提供了方法,各級人民政府特別是鄉鎮人民政府、各職能部門、各村民委員會以及農村廣大群眾,應積極行動起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依靠法律、依靠科學,降低農村火災危險、減少農村火災危害,整體提高農村防災、抗災能力,構建平安、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08.10.28修訂.
[2]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公安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消防工作的指導意見[Z].2007-5-27.
[3]公安部消防局.中國消防年鑒(2006)[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7.
[4]陳祖朝.農村消防工作指南[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5]國務院.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意見[J].中國消防,2006,(10):3-5.
[7]葉齊茂.從對74個村莊的調查結果看我國村莊人居環境[N].中國建設報,2005-9-12(6).
[8]郭鐵男.構筑社會主義新農村消防安全基礎[N].人民日報“聚焦公共消防安全”專欄,2006-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