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讀者劉文發(fā)來信咨詢:我們這里在搞重點工程建設時,有的施工單位不按指定的地點取土,而是利用小恩小惠給附近農民一點好處,農民就讓他們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取土,致使一些耕地遭到破壞。請問,對這種行為應當如何處理?
編輯部答:我國人多地少,土地資源十分寶貴。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們的國策。根據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由農民承包的土地,其所有權仍屬于集體,承包人只有使用權,沒有處分權,不得將承包的土地進行買賣和非法轉讓,也不得在承包的土地上建房、葬墳、開礦和毀田打坯燒磚瓦等。個別建筑單位不按規(guī)定取土,一些農民擅自挖土出售。這些行為不僅違反了按照承包合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而且破壞了耕地資源,損害了集體的權益。我國《土地管理法》第74條規(guī)定:“違反本法規(guī)定,占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fā)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