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是農民群眾十分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也是農村基層組織和干部產生違紀、違法問題易發、多發領域。筆者認為,在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中,應建立三項制度、把好三個關口、實行三級監督的“三三”工作模式。
建立三項制度,規范“三資”管理
一是要規范農村集體資金管理制度。⒈要規范財務收入管理制度。村級組織向單位或個人收取款項必須統一使用縣農經部門監印的專用收款收據,否則不得入賬;⒉要規范財務開支審批制度。財務開支事項發生后,必須填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支出審批單”,嚴把審核程序關;⒊要規范財務預決算制度。做好村集體全年資金預算方案,按民主程序形成決議并張榜公布;⒋要規范資金管理崗位責任制度。明確各財務管理崗位的職責、權限、實行賬款分管,支票、財務印鑒分別保管;⒌要規范財務公開制度。公開內容要全面,每項要公開到會計二級明細。公開時間要及時,每年固定公開兩次,并與季度公開、月度公開等相結合。公開方式要多樣,主要以村務公開欄為主。
二是要健全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⒈要健全資產清查制度。定期不定期進行資產清查,重點清查核實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各種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做到賬物、賬款、賬表、賬證四相符;⒉要健全資產臺賬制度。內容主要包括資產的名稱、類別、數量、單位、購建時間、預計使用年限、原始價值、折舊額、凈值等。要按資產的類別建立固定資產臺賬,及時記錄資產增減變動情況;⒊要健全資產評估制度。對以招標方式承包、租賃、出讓集體資產,以參股、聯營、合作方式經營集體資產,集體經濟組織實行產權制度改革、合并或者分設等,要進行資產評估,評估由農經管理部門實施;⒋要健全資產承包、租賃、出讓制度。規范集體資產承包、租賃、出讓程序,明確資產的名稱、數量、用途,承包、租賃、出讓的條件及其價格,并報鄉鎮經管站備案;⒌要健全資產經營制度。加強集體資產實行承包、租賃、出讓經營合同履行的監督檢查,公開合同履行,明確經營管理責任人的責任和經營目標,確定決策機制、管理機制和收益分配機制。
三是要建立農村集體資源管理制度。⒈要建立資源登記簿制度。對法律規定屬于村集體所有的資源,應當建立集體資源登記簿,逐項記錄;⒉要建立資源公開協商和招標投標制度。對集體所有且沒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資源承包、租賃,應當采取公開協商或者招標投標的方式進行;⒊要建立資源承包、租賃合同管理制度。規范集體資源承包、租賃合同的管理,簽訂的書面協議,要做到統一編號、統一文本,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等;⒋要建立集體建設用地收益專項管理制度。明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收益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并要納入賬內核算,嚴格實行專戶存儲、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專項審計監督。
把好“三個關口”,摸清“三資”家底
一是要把好“三資”清查關。必須圍繞“三個立足”抓清查、抓核實、抓理順。⒈要立足“細”字抓清查,做到清查結果賬清、數明、物符,要設計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的清查表和臺賬,逐賬、逐項、逐物進行全面盤點、核對、登記,確保不遺漏一處資產、資源,不放松一個環節;⒉要立足“準”字抓核實。村級要建立資產資源盤點卡,由村民理財小組盤點核實,并公示,確保集體資產、資源清查核實準確;⒊要立足“明”字抓理順。要對各村集體的債權、債務進行清理,確認對壞賬依法進行核銷,對清產核資中暴露的問題要妥善處理,并按有關規定做賬務處理。
二是要把好“三資”公開關。通過村務公開、黨務公開、政務公開的全面推行,使“三資”管理更加透明,充分發揮村民的監督權,保障村民的知情權,村集體要對每年度的“三資”管理情況進行公示,其中對資金使用情況按季進行公示,對資產變更流轉等村民關注的熱點問題應做到及時公示。
三是要把好“三資”建賬關。統一建立集體“三資”總分類賬、明細分類賬、現金日記賬、固定資產登記簿和資源登記簿,實現對農村集體“三資”的臺賬管理,適時接受社會監督和意見反饋,實現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管理和動態管理。
實行三級監督,促進“三資”規范
一是建立健全村級集體民主監督。有效強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事前監督要明確要求,對集體“三資”的重大事項,如年度預算決算、村民分配方案、大額資金使用、經營項目發包、建設項目招標等,都必須經過黨支部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和決議公開、實施過程及結果公開的“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程序,使“三資”處置的各項重大事項決策民主、信息公開,有效遏制腐敗的滋生;事中監督要充分發揮村務公開監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和村紀檢監督小組等組織的監督作用,對“三資”管理進行全過程、各環節的動態監督,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并解決在萌芽之中;事后監督要通過定期公開村務、財務和村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情況來實現。設立村務公開意見箱,公布舉報電話,將村干部的工作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做到自查自糾,與群眾監督相結合,虛心接受和采納群眾的意見并定期在村務公開欄上進行解惑釋疑。
二是要建立健全鄉鎮會計服務中心審核監督。為保證“三資”管理制度的有效運行,必須在健全鄉鎮農村會計服務中心委托代理監督約束機制上下工夫。加強鄉鎮會計服務中心的監督作用,嚴格執行農村財務審核單“五連簽”手續,嚴防代簽冒簽行為。會計服務中心按照相關規定,對財務票據及招投標、采購事項的合規性進行嚴格審核監督,對不符合規定的不予辦理,要全面推行會計電算化,規范農村會計委托代理制。
三是要建立健全縣級職能部門檢查監督。縣級農經部門每年要對村級財務進行例行審計,對村主要干部進行任期和離任審計,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及時進行專項審計,并將審計結果向群眾公開。縣紀委農廉辦要按照職責分工,對村集體資產資源招投標和村級集中采購進行全程監督,進一步加強對農村財務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各種貪污、挪用、揮霍浪費等違紀違法行為,保障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