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出版社、中共陜西省委組織部、中共延安市委組織部,寶塔區委、區政府聯合主辦,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特色村工作委員會、中共延安市寶塔區委組織部、延安市寶塔區柳林鎮黨委政府承辦、《村委主任》雜志社協辦的第四屆全國大學生村官論壇于4月18日~20日在延安市舉辦。論壇圍繞“弘揚延安精神、創業興村富民”這一主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探討。
如何看待期滿出路問題
據各方面的調查,大學生村官最大顧慮是任職期滿后的出路。《2010年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以下稱《發展報告》)稱,有這種顧慮的大學生村官占65%,《人民日報》3月30日“黨建周刊”與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的調查占77.5%。這么多人思慮著期滿時的出路,是可以理解的,合情合理的。誰會不思考自己的出路呢?但是如果思慮老是放不下變成憂慮,甚至變成包袱,不利于當前任職的工作,反而影響自己爭取理想的出路。
2009年,中組部等12個部門發出的《關于建立選聘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任職期滿后有五條出路:留任村干部、考錄公務員、自主創業、另行擇業、繼續學習。這五條出路基本涵蓋了大學生村官的追求。但是,能否實現自己理想的追求,取決于任職期間有沒有一個優秀的表現,能不能交出一份優異的答卷。因此,現在的關鍵是:要盡快丟掉憂慮,全身心地投入任職工作實踐,腳踏實地為任職期滿的出路創造條件。正如《人民日報》3月30日報道中說的:“大學生村官路在腳下。”為此,建議通過網站、論壇等形式,在大學生村官中開展一次“路在腳下”的討論,統一認識,振奮精神,把思慮變成動力,努力做好任職期間的工作。
大學生村官只要有一個優異的期滿答卷,加上任職村官的加分,再加上選人單位有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選拔機制,是可以爭取到一個理想的出路的。對此,請組織管理部門加強指導和監督,為大學生村官保駕護航,使他們順利出崗。
如何看待考錄公務員問題
據各方面的調查,大學生村官期滿出崗后考錄公務員的比重最大。今年的《發展報告》稱占51%,《人民日報》“黨建周刊”與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的調查占83.2%。我看這無可非議,而且理所應當。2009年中央召開的全國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要“重視從基層和生產一線選拔優秀年輕干部”。有村官經歷的大學畢業生,是最適合選拔的對象,國家期盼通過這條途徑培養造就一批經過基層鍛煉、對人民有深厚感情的人才。當然,由于每年公務員招錄名額有限,不可能都去當公務員,所以,要有第二志愿、第三志愿。有的人壓根就沒有考錄公務員的打算,自然就選擇其他出路了。
那么多大學生村官希望考錄公務員,可不可以把考錄公務員的路子拓寬一點呢?建議國家在政策上做出新的調整和規定:要求縣和鄉鎮這兩級的公務員從優秀村官中選拔。其實,具有村級管理經驗的人是做好縣、鄉公務員的必備條件。同時,對5條出路中的其他4條,也要相應地做一些優惠規定,增強其吸引力,以滿足期滿大學生村官的需求。
如何看待創業問題
大學生村官的基本任務,是在村兩委領導下,帶頭和帶領農民發展經濟,創業致富,建設新農村。今年的《發展報告》稱,在創業方面,據近三年調查,大學生村官反映最大的困難是缺乏創業項目資金;另一項調查是,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成功率低,2007年為0.01%,2009年河北團省委的調查為0.3%,廣東團省委調查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為4%,大學生村官資質類似大學畢業生。以上的調查結果表明,這個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
我的看法是,大學生村官一開始不一定急于領辦創業項目,應當同農民一起參加村里既定的經濟發展項目,以自身的文化科技知識優勢,發揮積極作用,并向有經驗的老村官和農民學習,逐步積累了經驗以后,再適時領辦創業項目。
在多數經濟條件比較差的地方,應當從不花錢和花錢少的事情做起,比如通過網絡了解市場信息,為本村現有農產品開拓銷路;可以同城市超市、農產品加工企業掛鉤,建立“公司+農戶”的固定供貨關系,發展訂單農業;同農業科研單位、先進的農業生產單位聯系,引進優良品種和優良栽培、飼養技術,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還可以把村里生產同樣產品的農民組織起來,成立專業合作社,與外部的供貨企業和進貨企業聯絡、談判、交易,發展“公司+合作社”的現代產業鏈,形成規模生產。這樣做,既能帶領農民創業致富,又能鍛煉自己的組織領導能力,把練經濟和練村務結合在一起,收到發展經濟、成長才干的雙重功效,這應是大學生村官的任職之道。
至于自主、獨立地操辦創業項目問題,一般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需要全力以赴地專事操辦,主要應由非村官大學生去做,非身負村務管理的大學生村官所為。大學生村官如果領辦創業項目,一般應是在村兩委領導下,同村民一起參加項目開發,三年期滿出崗了,也不影響項目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