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墻黛瓦,鐘池祠堂。
內八卦局,外八卦景。
樟木冬瓜梁,太極陰陽魚……
六百年諸葛氏文化在這里神秘、恬靜地延續。
據專家考證,浙江省蘭溪市諸葛村為目前發現的諸葛亮后人最大的聚集地。這個江南古村落,注定要被現代人當作寶貝,請進旅游市場。
但是,誰來當家旅游業,最有利于諸葛村的保護與發展,最有可能創造出最大化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10年4月18日,諸葛村黨支部書記諸葛坤亨在若有所思中,細說原委——
浙江省蘭溪市諸葛村的布局十分神秘罕見:村中心的鐘池呈圓形,卻分為兩半:一半水塘一半陸地,兩面各設一口水井,形成太極陰陽魚形;鐘池周圍的八條古巷向八個方向輻射,古民居自然歸入乾、坤、坎、離、震、艮、巽、兌八卦部位,陌生人步入其中,都醉心于似連非連、半通不通、曲折玄妙的神秘中。更為蹊蹺的是,村外八座小山環抱諸葛村,構成天然的外八卦陣形。當年日本兵入侵蘭溪時從外八卦山下經過,卻沒發現這個大村落,讓人更見其玄妙。
據考證,南宋末年,諸葛亮二十世孫諸葛大獅公遷居此地后,為紀念先祖諸葛亮而按九宮八卦圖精心設計,并一次性建成了諸葛村。之后大的布局再也沒有改變。諸葛村現有2886口人,80%姓諸葛,是全國最大的諸葛亮后裔聚居地。
諸葛村目前保存完好的大宗古建筑群包括大公堂、丞相祠堂等元代至清代的11座廳、堂,以及209座明清古民居。這些古建筑,“青磚小瓦馬頭墻,肥梁胖柱小閨房”,結構之精,布局之奇,令人嘆為觀止。
諸葛村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AAAA旅游區。其原汁原味的神秘歷史文化與文物古跡,成為這個古村落旅游核心價值之所在。
開發,從保護做起
諸葛村一方面擁有神秘的歷史文化與文物古跡,另一方面則是地處偏僻,設施簡陋。優勢與劣勢并存,此消彼長完全可能,無論哪一方占了上方,諸葛村都會有非凡的命運:大富或者大貧。
智慧的諸葛村人終究依托了古村落的資源優勢,開發旅游項目,并且把它做成了主導產業。2009年,諸葛村共接待游客40多萬人,門票收入1000多萬元,村民自營服務業收入超過2000萬元。這一年,投資3000萬元用于保護和開發新項目。
諸葛村究竟是怎么做出這些業績的?
我們其實一直在做揚長補短的事——在細雨霏霏的2010年4月18日,諸葛村黨支部書記諸葛坤亨在若有所思中細說原委——
1991年,建于元代的大公堂,如今的諸葛亮紀念堂年久失修,瀕臨倒塌。當時村集體無力支付數十萬元的搶修費。祖宗的遺產要倒在自己的腳下,村民們急壞了。在前任村黨支部書記的主張下,修理大公堂理事會成立。理事會向國內外諸葛后裔募捐到18萬元,大公堂得以搶修。
在大公堂搶修期間,清華大學的陳志華教授帶領20多位師生,住諸葛村調查一個多月,認定該村為中國南方鄉土建筑文化極具代表性的古村落。蘭溪市政府因此開始重視諸葛村的保護工作:當年公布諸葛村為蘭溪市歷史文化名村、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立了諸葛村文物保護領導小組,并下文將鎮糧站用于辦醬油廠的丞相禮堂產權歸還諸葛村。
1993年,諸葛村承辦全國諸葛亮研討會。經專家論證,諸葛村為諸葛亮后裔最大聚集地,確定了它的文化內涵、旅游價值。
理事會繼續募集資金,諸葛村繼續搶修崇行堂等5座廳、堂。這標志著,諸葛村對古建筑自發性的保護,轉為有組織的保護,旅游格局因此初具規模。
1994年,諸葛村開始對外開放,并成立了諸葛文物旅游管理處,由村委會一位委員主持日常工作,性質上屬村自主經營、獨立核算機構。那一年門票收入2萬元。
1996年12月,由蘭溪市政府申報,國務院批準,諸葛村正式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身價倍增。
1997年,諸葛文物保護管理所成立。管理所對諸葛村的古建筑進行了調查、統計,并依此編制檔案,制定保護措施,為日后諸葛村的科學保護、開發提供了首個專業依據。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編制的《諸葛村保護規劃》通過論證。
同年,市政府主持成立的諸葛旅游公司取代了村辦的諸葛文物旅游管理處。這個公司由市旅游局控股,鎮政府經營管理,諸葛村作為股東參與經營。1998年,市旅游局、鎮政府開始淡出,因為兩大股東均沒有過實質性的投資,所得門票收入,除日常開支和留村分成外(因為核心旅游區大部分古建筑產權歸村集體或村民所有),收益無幾。淡出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經營權和產權的不統一,造成了村民與經營者關系緊張。
經營權回歸后,村干部和村民更加認識到古村落價值所在,保護和開發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諸葛村確定了將旅游業做成主導產業的遠期目標。依據《諸葛村保護規劃》,我們開始了整體規劃,科學保護,逐步開發,并且加大了投資力度。10多年來,通過集體可支配資金、門票收入、民間募集、銀行貸款、村干部個人借款等多種渠道籌資上億元,搶修古建筑3萬多平方米,其中廳堂古建筑7座,民居200多間。同時建公廁12座,恢復古巷若干條。
1998年是諸葛村的轉折點,之后我們的自主保護、經營思路持續貫穿至今。
在搶救古建筑的同時,我們恢復了四月十八、八月廿八的傳統祭祖活動,恢復了元宵板凳龍燈會等活動。隆豐禪院復建項目也完成了。中藥、中醫之風重新興盛,“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諸葛氏訓導繼續傳承。恢復的目的是弘揚諸葛氏文化,增加旅游感召力,提升旅游附加值。同時我們注冊了“諸葛八卦村”品牌,將來村里會開發出更多的旅游工藝品,共同享用這個品牌。
我們對村落進行了配套性綜合整治。清理水塘淤泥,引進活水,改造自來水管道,對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進行地埋,把污水引出村外進行凈化,還對古樹進行掛牌保護——保護古村落與新農村建設其實沒有矛盾。
為了進一步提升保護、開發檔次,2007年,村兩委請浙江林學院專家幫助制定了《諸葛八卦村農業休閑觀光總體規劃》。規劃將諸葛村旅游區分為六大主題區:古村落保護區、外圍景觀林營建區、入口景觀服務區、中藥保健游憩區、田園觀光體驗區。這就意味著,諸葛村的旅游業將由從前的單一觀光型過度到休閑、體驗觀光型,旅游區將由2平方公里擴展到3平方公里,這不僅可以分流游客,而且找到了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
不同于自主經營的內八卦景區,外圍景觀林營建區,也就是外八卦區,我們計劃面向社會招商,那里的八座小山坡已經流轉到村集體名下,2006年至今已經栽樹30萬株,連通內、外八卦區的道路已經修好。有一家公司在其中一座山上建起了臥龍山莊,開始對外營業,以滿足不同游客的多層次消費需求。我們與這公司簽了50年的租賃合同,合同中仍然制定了保護諸葛村遺產的相關內容。
其他景區也正在建設中。實施整個規劃需投資1.27億元。之后,以諸葛村古村落觀光主題為核心的諸葛村大景區格局將會形成,諸葛村的旅游之路將會越走越寬。
到今年,我已經任職15年了。沒有這連續的15年,諸葛村整體的保護和開發工程可能會中斷。我希望能把大景區格局做出來,最終實現做大、做強諸葛村旅游業的目標,為諸葛村民及其子孫后代鋪好經濟發展之路。
經營,從體制做起
諸葛村的整體保護、開發思路得以持續、有序實施,是因為村里建立了適合于自身發展的旅游經濟體制。
1995年,我上任村黨支部書記以后,對前任書記的保護、開發、集體理念既繼承又發展,把諸葛村的旅游經濟體制確定為:諸葛村地產、大宗古建筑產權歸村集體所有,旅游產品經營權歸村辦旅游公司所有,旅游業收益歸全體村民所有。
先說收益分配。目前諸葛村旅游收益主要是門票收入,歸村委會統一支配:一部分用于村公益事業,比如給60歲以上老人補助,為全體村民上醫療保險等,一部分繼續用于保護和開發項目。這是由村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日后,諸葛村完全開發出來,村民可享有股份和分紅。
再說管理和經營。諸葛村有32個村民小組,42個村民代表,有7個村干部交叉在村黨支部、村委會、村經濟合作社、旅游公司四部門任職:
黨支部書記兼任合作社理事長、旅游公司總經理;
黨支部副書記專職管政工;
村委主任兼黨支部委員,主管村務、房屋審批、投資等工作;
一名黨支部委員兼任村委委員,主管文書、記賬工作,同時任合作社會計;
一名黨支部委員兼任村委委員,主管調解、民兵工作;
一名黨支部委員,專管計劃生育工作;
一名村委委員兼任合作社出納。
7個村干部,對于諸葛村來說,是比較恰當的。我認為,村干部越多,矛盾就越多,決策難以統一,而且給村集體造成財力上的壓力。再說,未必人多力量大。1995年之前,村里有14個村干部,1995年之后,逐漸精減50%,而村集體收益上卻增加了近500倍。但是村干部太少,則可能會造成村務不公開,形成個別人的獨斷。
村委會負責村務,以及建房申批、古建筑保護、旅游項目開發;村委會下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村經濟發展;合作社下設旅游公司,負責諸葛村旅游業的營銷、管理。旅游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由村委會任命,其他員工由公司聘用,其內部機構設置為:

營銷部各分部負責與當地旅行社對接,將諸葛村旅游產品納入旅行社旅行線路中。
導游部共有22個持證上崗的免費導游員,負責接待旅行團,導游流程如下:
景點入口接旅游團→帶游客游覽十一個景點→讓游客填寫反饋意見表→交旅游團給旅行社→將游客反饋表交回公司
村導游員都經過培訓、實踐,對諸葛村文化有較深的了解。免費導游主要有這幾個出發點:
一是村導游員能很好地把諸葛村文化傳遞給游客;二是避免一些旅行社急功近利,做不利于游客的事,破壞諸葛村的名聲;三是爭取游客好口碑,多停留,追求潛在、長遠的效益;最后一點,這是諸葛村旅游公司與旅行社業務對接的最好辦法。
對本村導游員,我們有監督機制:每到一個景點,都有檢票員監督導游員在《游客意見反饋表》上加蓋景點名章,證明游客到過每個景點,這是數量上的保證;質量上,游客代表簽字認可才行。表格交回公司后,公司依據導游質量和數量,對導游員進行工資以外的獎罰。一個導游員一年能掙2萬~3萬元的工資,由公司全額支付。
我們的員工都上有五險一金。公司運作和社會上的一樣規范。
旅游公司財務獨立核算。每年村委會都給公司下達考核指標,包括門票收入、接待游客數量等。門票收入按比例上交村集體。對他們的開支也有預算,包括工資、營銷費用、日常開支等。超額完成任務有獎,完不成任務認罰。
村兩委中目前只有我一人到旅游公司任職總經理,其余的人都不參與,以便更好地監督公司運營。
村兩委、合作社、旅游公司四方關系明確,分工合作。
最后說產權。諸葛村屬鎮政府所在地,有一些古建筑產權以前還屬于鎮政府所有。我們做了許多工作,先后用500萬元,將開發商未來得及開發的建設用地返購回來;用33萬元,將鎮政府辦公用的天一堂三層樓房產權收回;用1000萬元,將上塘區6700平方米的鎮屬新建筑拆遷,并恢復了古商業街明清風格。
對于古民居產權,我們另有辦法。一是對于年輕人不愿花錢修古民居的,村委會與房主協商收購;二是村民確實無錢維修的,村集體補助30%維修資金;三是強制搶修:搶修前先估價,搶修費先由村集體出,房主須在5年之內將搶修費還清,5年后不還清的,村委會按搶修前評估的價格付給房主,房子產權歸村集體;四是對于人口增多,居住面積不夠的村民,可以到新區再建新房,但是要與村委會簽合同,繼續承擔老房的維修責任,否則村委會有權強行保護、使用。當然,村里配套規劃了新居民小區,目前已經有26戶居民遷入。
我認為,產權和經營權統一了,諸葛村的旅游業才能做好。因為村民從內心熱愛生養自己的地方,將自己的幸福生活、子孫后代的福祉與古村落的命運捆綁起來,能自覺地保護古村落,傳承它的文化,搞規劃性開發、可持續發展。諸葛村現在已經形成了保護←→開發的良性循環。
但是,經濟體制是為經濟發展服務的。目前的體制只適合現在諸葛村經濟發展,將來社會發展了,政策變化了,諸葛村的需求也會變,我們會建立更適合將來發展的體制。我們執著的是發展,不是體制本身。
將來我們要請專家全面評估諸葛村的市值,經村兩委、村民代表大會同意,村民資金、社會資金都可以入股。但是,村集體仍要保持控股。
隱憂,該如何排解
諸葛坤亨坦承,諸葛村自主保護、開發經營,確實保證了產權、經營權、分配權的統一,保證了村旅游經濟發展的順利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村民自治,但是它回避了村外資金、力量的加入,其局限性也日益顯現出來:
村里難以控制或協調周圍大環境,而大環境對諸葛村的影響不能忽視。比如,村西北的幾家水泥廠大量取土,使諸葛村與千島湖等國家級旅游名勝區聯接的綠化區、水資源受到破壞,影響了諸葛村的旅游業發展;
諸葛村古建筑群面積大,數量多,長期修繕保護需要持續巨額投資,村集體勢單力薄;
旅游經營管理人才日益缺乏。
這些隱憂如何排解?諸葛村人仍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