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半年來不斷發生的召回事件已經將豐田拖入市場下滑、股價下跌的泥沼。據統計,半年內豐田汽車已因油門踏板隱患和制動系統問題在全球范圍內召回超過850萬輛汽車。近一個月以來,豐田汽車在東京股市的股價已經累計下跌了超過20%。
客觀地說,我們可以將豐田汽車召回事件歸結為以下原因:其一,過度擴張導致對市場缺乏深度了解,與消費者和市場脫節;其二,急于將產品推向市場,生產前置期太短,無法對產品原型進行測試;其三,過分追求利潤和成本控制導致研發和生產中以犧牲質量為代價;其四,大豐田模式的利益裙帶關系導致在出現零部件質量問題時,不愿意犧牲關聯企業利益而重新選擇供應商;其五,不同車型和區域共用平臺和零部件,導致質量問題被放大;其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變慢、沉迷于功績的自高自大等大企業病,導致對問題的忽視和處理的滯后。
這些原因之外,戰略的失誤是豐田汽車問題井噴式爆發的最根本原因。過去十年中,豐田汽車將“致力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商”作為發展戰略。正是基于這樣的發展戰略導向,豐田汽車不斷在全球擴張建造生產基地、擴大生產規模,不斷強調市場占有率,不斷加強成本控制,忽視了對質量的控制,打破了原有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協調和平衡機制,出現了因零部件質量問題而導致的大規模召回事件。現在,豐田汽車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正在改變發展戰略的優先次序,將產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簡單地看重銷量和利潤。
這對于中國企業有重要的警示意義。首先應認真審視企業的遠景目標和發展戰略。我們的遠景目標和發展戰略應與外部市場和自身能力相適應,我們的發展目標不應好大喜功、追求大規模。現實中,忙著跑馬圈地、擴大產能的企業大行其道,吞并后卻發現消化能力不足。這同樣阻礙了產業的發展,如電解鋁、多晶硅等行業的井噴式增長。我們的發展目標也不應該簡單地追求短期市場占有率、忽略長期動態的可持續增長、忽略對利益相關者利益的考慮,這樣的增長方式將會把企業引入歧途。其次,企業的管理者應將管理集中于推動價值增長的驅動因素,對現有業務進行深層思考,關注客戶需求,加強產品研發,不斷開展產品創新,了解管理現狀及業績差距、理順業務流程、明確職責以提升管理效率,注重客戶、股東和員工等多方利益的和諧統一。
今年1月,國務院國資委下發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規定了中央企業主要負責人業績考核增加經濟增加值指標。這對于提升中央企業戰略管理能力、加強價值創造、規范和引導資金使用具有重要意義。總之,在任何時候強調關注戰略、關注價值創造、關注客戶需求都不為過,這是企業應該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