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繹開發利用自然界可再生能源和電力的關系,展現特高壓輸電和智能電網的創新發展
2007年12月17日,國家電網公司成為“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電力供應與服務全球合作伙伴”。 2008年1月2日,國家電網公司宣布將獨立建設企業館,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會展示。
這是國家電網公司繼成為北京奧運會合作伙伴后的又一重大舉措,標志著國家電網公司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和推廣企業品牌的道路上邁出了嶄新的一步。國家電網公司將傳遞城市發展、美好生活與節能環保的和諧關系,以創新帶給城市美好的未來。
國家電網公司設定“創新,點亮夢想”作為企業館主題,通過演繹開發利用自然界可再生能源和電力的關系,展現特高壓輸電和智能電網的創新發展,對改善生活環境、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努力探索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充分呼應了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環保、節能、親民”
國家電網世博企業館的領銜建筑設計師是設計了水立方等6個奧運場館的著名設計師趙小均先生。他將此次的展館設計作為他的又一次“創新”挑戰和“夢想”追求,希冀它“可以沒有那么澎湃和張揚,卻一定昭示著一種內斂的活力和激情”。而“環保、節能、親民”是趙小均傾注在此次展館設計中的全新建筑氣質。
整個展館由覆滿網格的兩側建筑支撐起一個光影幻動、流光溢彩的透明晶體——“能量之盒”。兩側網格狀的肌理粗細交錯、虛實相間,是城市網絡肌理和供電系統網絡結構的藝術融合,暗喻著安全、優質、清潔、可靠供電的電網創新之路。中央巨大透明的“能量之盒”騰空躍起,宛若飛翔的夢幻。白天,它呈現出一派光影流動,將參觀者帶入了電網新技術的“奇妙暢想世界”;夜晚,它被突然“點亮”,猶如銀河乍泄,星光迸射。參觀者無論在展館前、廣場上,還是在遠處的步行道上,都能看到它煙花盛放般的美麗;當參觀者離開展區,回頭遙望時,它仍然在世博的夜空中熠熠生輝,演繹著一個關于光與電的夢想。
沉浸于“魔法”之中
展示通過參觀者與自然能量的“相遇”、與未來能量新生活的“相知”、與不可思議能量浸潤的“相融”及與創新實踐的“相隨”四個“樂章”展開。其中與不可思議能量浸潤的“相融”(魔盒主展區)是核心部分,也是展示心理曲線中的高潮部分。其他展示部分圍繞魔盒進行理念與愿景的鋪墊,以確保“魔盒”展示效果的最大化。
國家電網世博企業館中的“魔盒”可謂神來之筆。“魔盒”六面式大體量的展示方式,在世博歷史上絕無僅有,是一場身臨其境的體驗,一次絕妙的視聽之旅。與多數展覽采用的“行走式”、“乘坐式”等常規手段不同,魔盒為觀眾提供了“沉浸式”體驗。參觀者將通過一個奇妙的體驗和發現之旅,在感嘆和震撼中體驗清潔能源的應用和展望,體現未來的自然、人、社會和諧共生的關系。
魔盒的景象象征著國家電網對綠色能源持之以恒的支持,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不斷追求。通過有效轉換、疾速傳輸和廣泛分配,將綠色能量通過電網帶入我們的生活,為人類城市、農村的發展和美好生活做出巨大貢獻。
安全舒適以人為本
世博會是以人為本的盛會,需要充分保證觀眾在參觀時的舒適度及安全性,因此不能因一味追求節能而忽視對參觀人員基本需求的滿足,必須在充分實現對人的關懷的基礎上追求生態環保。而國家電網館的建造,正是秉承了這一基本理念。
國家電網館此次采用了“建筑自遮陽”,利用魔盒及建筑架空,形成建筑自有的遮陽區。在建筑耗能方面,白天使用光導照明系統,將日光直接引入室內,為部分展區提供照明,增加了館內生態環保氣息,節約了館內電能供應。
大量人員排隊滯留的通道也會順應夏季主導風向,提高人員等候區域的舒適度。就算在完全無風的日子里也可利用增強型通風系統,加熱建筑天井上部空氣,形成生態的自然增強撥風;在企業館頂部風口處設置若干小型風能發電裝置,補充館內電能,形成循環利用能源的效果;在參觀者排隊等待區域采用細水霧降溫系統降溫,降溫在滿足觀眾舒適的同時,加大了通道與天井上部空氣的溫度差,增強了通風效果。
館外排隊等待區的地坪敷設也體現了環保理念,將碎木等廢棄資源循環再利用,以特殊的結合劑混合制成生態道路。其不易聚熱,具有一定彈性,可減少身體的負擔,提高行走的舒適度;良好的滲透水性可以提高道路摩擦系數、防滑安全性能。
整個展館非常重視參觀者的舒適感受,充分考慮了日照、日影和風矢量的變化,力爭讓參觀者在一個沒有日曬、采光充足、空氣流通的環境下輕松游覽;展館還設置了獨立的無障礙出口,結合無障礙電梯、無障礙衛生間和“安全、迅速、親切”的運營服務,確保了殘障人士的參觀需求。
國家電網館倡導的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理念,與世博會核心價值絲絲入扣,充分體現了一個特大型央企擔當社會責任的風采,也展現出關注未來的超前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