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亮點和特色
《國企》:上海世博會石油館的看點在哪里?
劉俊杰:第一個亮點是石油館表面,呈縱橫交錯“管道編織”肌理,外表皮為4000平方米的電子屏幕。建筑四周下方設計了五顏六色的PC管,每一根管上都裝飾有代表石油石化工業的符號,整個建筑看上去,仿佛是一個巨大的能源處理網絡體系。
第二個亮點,主展區的高清4D影院。上海世博園里的影院很多,但只有石油館有高清4D影院。它給參觀者的感覺就像游樂場一樣,能有各種動態體驗,包括跌落、后仰、噴水、噴氣電動等特效。
目前,影片中各油田的拍攝工作已經完成,包括西到新疆、東到渤海,南到云南、北到大慶。
《國企》:石油館全球首創的“油立方”外表皮技術是怎么實現的?
劉俊杰:建筑方案是從幾十個方案中選出來的。現在建設期間上海的氣溫是零下,到5月份正式運營后墻面溫度會達到攝氏60度,前后溫差會達到70度,PC板會有變形。項目部經過對20多種方案研究對比,上千次的實驗,經歷將近一年的時間,確定采用兩種標準單元模塊穿插固定的結構方式,有效釋放熱脹冷縮引起的變形應力,成功攻克PC板安裝結構、單元成型、LED組合成像三大難題。入夜后,石油館將會呈現出晶瑩剔透、美輪美奐的光影效果。
主題和內容
《國企》:如何解讀石油館“石油,延伸城市夢想”的主題?這一主題定位的背景和意義?
劉俊杰:開始我們就思考,怎么能把城市美好生活和所處行業聯系到一起,用一個恰當的主題表達出來。2008年的七、八月的時候,我們有幾十個主題備選,和世博專家一起討論石油館的主題,都覺得備選主題不是很合適。“石油,延伸城市夢想”這個主題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潤生提出來的。專家一致認為,此主題不僅呼應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而且準確反映了石油石化產品及其衍生物,對城市的產生與發展、人類文明進程與進步、未來城市美好生活的巨大貢獻和重要作用,是便于世界各國參觀者接受和理解的“世界語言”。
《國企》:石油館布展的方案是怎么確定的?
劉俊杰:石油館從2009年4月正式開始建設的。怎么去演繹石油館展示的創意是非常難的,這個創作過程就有一年多時間,期間推翻了很多方案,確認下來的方案也修正很多遍。當時我們的創作團隊是五國六方:美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中國和中國香港。石油館處處都有體驗,不同層次的人來到石油館都能接收到一些東西。各方專家最后篩選出十幾個不同方向的布展方案,然后確定方向,繼而擴充,再確定方向,繼續再擴充,最終我們選擇出目前這樣一個方案。主展確定之后,預展、尾展就跟進了。主展主要就是一個非常震撼的4D電影,8分鐘的影片。石油館的參觀流程大概需半個小時,預展大概是5分鐘左右,主展15分鐘,尾展大概是10到15分鐘。
《國企》:從2008年開始參與世博會,你最大的體會是什么?
劉俊杰: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150年世博史上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博會,也是世博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世博會。世博對于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展館雖小,卻涉及學術、藝術、技術各領域,涉及管理創新、科技創新、思維創新等諸多新難題。同時時間緊迫、資金有限、標準一流,作為直接參與者和執行者,我們面臨著艱巨困難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整個參博、辦博過程對我們執行團隊的學習力、感悟力、想象力、創新力和執行力都時刻存在嚴峻的考驗和檢驗,尤其是三大公司提出的要建一流展館的目標,我們更是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壓力巨大。
面對這一嶄新挑戰,項目部認真貫徹執行參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指示精神、工作要求和指導意見,學習借鑒,開拓創新,攻克一道道難關,有效推進項目進展。在過去近600天里,項目部成員克服自身和家庭的各種困難,始終堅持工作在一線,不休禮拜天,不休節假日,平均每個人回慶探親不超過10天,平均每天工作時間在13個小時以上。截至目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聯合參展工作整體按照原定工作計劃和重要時間節點順利開展。這得益于參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正確領導,科學決策,悉心指導,傾注了各位領導的智慧和心血。
責任和使命
《國企》:石油館不知不覺中承擔了一些給公眾石油啟蒙的作用。
劉俊杰:是的。目前,年輕人對石油沒有太多概念。我們在技術工藝區,就向觀眾展示了石油在哪里、怎么形成、怎么被發現。觀眾看了很快就明白。石油館是個穿插空間,貫穿的一個主線就是好玩,小孩子來了也會覺得有意思。我們在留言區會做很多明信片,跟石油風光、石油館有關系的,你直接寫完之后,蓋上紀念戳,我們負責郵寄給你全國各地的朋友。
動這么多腦筋、用了這么多手段,就為了這樣一個目的,那就是用最直觀、最生動、最形象的方式告訴人們:珍惜能源、保護環境、低碳生活從每一個人做起。通過這些,我們傳達的是一個形象,就是在國際國內我們都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與世界共同分享我們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