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格曼明確告訴我們:國際投行同我們簽訂的衍生品合約不是對賭協議,而是“毒品”
最近,民企海升果汁和摩根史坦利就外匯套期保值合約的法律訴訟達成庭外和解,海升果汁取得勝利。這是中國企業在同國際投行的對抗中屈指可數的幾個沒有輸的案例。
海升果汁的勝利對一些仍深陷套保泥潭的中央企業來說,有很強的參考價值。首先,同投行簽訂的產品結構基本一樣,都是欺詐性的合約;其次,海升和摩根在英國法庭上進行了交鋒,法庭的初次判決對海升有利。
中國企業對起訴國際投行有一種本能的、莫名的恐懼,對在海外訴訟就更害怕了。海升果汁的勝利告訴我們:國際投行不可怕,海外訴訟也不可怕。只要有理、有據,我們就一定能保護自己的利益,在受到欺詐后通過法律保護自己。
本文就是對高盛等國際投行如何利用中國企業套期保值的專業能力差、國內市場和工具缺乏以及對國際投行的崇拜和畏懼心理,欺詐中國企業的行為進行分析,總結經驗,以期減少類似上當受騙的事情再度發生。
2008年,大批中資企業,包括中國國航、中國遠洋等央企,在“套期保值”交易上發生了巨額虧損。輿論普遍認為,我們的企業在市場價格方向上判斷錯誤,賭輸了。
這些合約真的是賭博嗎?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8226;
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里寫道:“中國人賣給我們有毒的玩具和污染的食品,我們賣給他們欺詐性的金融產品”。(they sold us poisonous toy and tainted foods, we sold them fraudulent securities)。克魯格曼明確告訴了我們答案:國際投行同我們簽訂的衍生品合約不是對賭協議,而是“毒品”。
我們知道,賭博是說雙方都有贏的可能,公平的賭博中雙方的輸贏概率是相等的、賭注也是相等的;不公平的賭博通常是一方贏的概率大一些或者贏的金額高一些。而我們的央企同高盛等國際投行簽訂的合約卻是只有輸沒有贏的“死亡協議”。這些合約的結構是這樣:如果石油等的價格上漲,企業在套保合約上的收益微小,但是,企業的購油成本卻大幅增加;若石油價格下跌,企業的購油成本降低,但企業卻將在套保合約上加倍虧損。換句話說,不管石油價格漲還是跌,企業都將巨虧。因此,這不是賭博,這是“送死”!
很多人認為虧了錢是我們自己技不如人,怨國際金融機構的欺詐是不對的。這種觀點的持有者最常用一句話:愿賭服輸。沒人拿槍逼著中國企業參與這些外匯和石油的交易。既然你輸了,就應該“認賭服輸”。問題的關鍵是這種協議根本就不是賭博,而是“謀殺”!雖然這不是賭博,但是目前人們這種普遍“認賭服輸”的心理恰恰說明了高盛等的高明之處。通過利用我們一些企業的賭博心理,為中國企業度身定制了一個貌似對賭實為陷阱的合約。
有些觀點認為,石油價格處在每桶100多美元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在那么短的時間內跌到40美元,包括高盛也應該沒有想到,因此,高盛沒有欺詐。這是非常錯誤的,是對石油市場和當時全球經濟不甚了解而導致的錯誤理解。高盛在2007年下半年次貸危機爆發后,就已經預測到美國將爆發更嚴重的金融危機,進而導致經濟衰退。高盛在當時也已經開始全面做空,并在2007年獲得了歷史上最高的利潤。美國如果進入衰退,對石油價格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是,僅有美國對石油需求的下降還不夠讓石油價格徹底反轉,因為石油市場價格暴漲炒的是中國概念和印度因素。只有這兩個國家,尤其是中國,經濟減速下滑,才會壓垮石油價格這頭狂牛。而這兩個國家,尤其是中國,對美國經濟的依賴非常大。美國經濟熄火,中國經濟肯定下滑。這個關系是無疑問的,只是需要一定的傳導時間。因此,高盛等國際金融機構通過展期期權等工具將中國企業鎖定三年,為石油價格崩盤留下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中資企業則或主動或被動地成為了“獵殺”的對象。
從中航油到深南電,從國航、東航到中信泰富,很多中資企業都在國際商品市場上和外匯市場上吃了大虧。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首先,我們應該承認我們的企業在金融專業知識、風險控制和內部管理上的確存在很大的問題,被人鉆了空子,因為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但是,我們也應該警醒同國際金融機構打交道的危險性。
有些觀點認為,我們的企業根本就不應該參與這些交易。這其實是不可能的。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同時又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國家,我們龐大的制造能力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原料: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等。但是,我們對這些原材料商品的期貨和期權市場沒有任何的影響力。這些商品的市場在國外,價格被國際金融機構影響和左右。我們的企業處在食物鏈的最下端,就像東莞大批倒閉的工廠里的工人一樣,付出了辛勤的勞動,賺著微薄的薪金,卻承受著巨大的風險。由于沒有對各類市場的定價權和影響力,我們常常淪為受害者。就拿石油來說,當全球經濟好的時候,跨國金融大鱷炒中國概念,石油價格猛漲,從每桶20多美元漲到近150美元,為此, 中國平均一年要為此多付出700多億美元。當石油價格下跌時,我們的企業又因為被錯誤地誘導做了很多貌似套期保值、實為賭博投機甚至被欺詐的交易,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試想,如果我們國內的某家證券公司在石油市場上有一定的影響力,那我們的企業還會遭到這樣的“獵殺”嗎?沒有強大的國內金融機構的支持,我們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將永遠是“亞細亞的孤兒”,“沒人愿意和你玩平等的游戲,每個人都想要你心愛的玩具”,結果就是“西風在東方唱著悲傷的歌曲”。因此,放松對我國證券公司的管制,扶植幾家做大做強,發展和豐富我國金融市場的產品和工具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