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2009年歲末!可能當大家翻看這本雜志的時候,2010年的日歷也同時翻開了。還記得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還在討論“經濟寒冬”的問題,還在想,面對這一輪的經濟風暴又有幾家歡樂幾家愁。一年過去了,同樣的時節里我們獲得了階段性的答案,同時又多了新的問題。
在去年年初“保八”的一片呼聲里,中國經濟不負眾望,確實提前完成了發展任務又來了一個漂亮的轉身。中國經濟率先好轉提振了世界經濟的信心,也讓外界從年中驚嘆到年尾,以至于到了年底的哥本哈根大會,國際上對中國的定位都在發生著跳躍性的轉變。經濟向好,并沒有模糊了我們的視線,從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主旨中,我們把握到了明年經濟發展的脈搏。
應該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先讓我們看清楚一個問題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沖擊,實質上是對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方式的沖擊。明年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即反復強調了一點 以往那種主要依靠物質投入,外延擴張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將難以為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年終總結我們可以看到,拉動宏觀經濟的三架馬車中兩架都出現了問題,出口受到經濟危機的強烈沖擊,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在世界范圍內日漸升級;投資拉動也已日近強弩,經濟增長中投資貢獻率高達95%,其中又以政府投資為主,產能過剩問題在部分行業非常突出,重復建設現象又有所抬頭……只有內需還有潛力,所以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是“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去年提的是“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前年提出的是“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這些措辭上的些微改變表明了中央經濟發展著力點的轉移。會議提出,要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抓緊研究提出培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思路,堅決管住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開展低碳經濟試點。這些部署,將會有效釋放和進一步擴大居民,農民消費,以內需帶投資、促外需,使“三駕馬車”獲得新的平衡;將會加快服務業發展,實現三產結構上的躍升;將會解決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的老問題,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由此促進經濟發展更加依靠科技創新。
調結構、轉方式,這不僅是我們戰勝世界經濟危機的客觀要求,也是下一階段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