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房價竄升的很快、看到餐館里人山人海、看到中國商人在國際上買這買那,人們似乎覺得中國經濟很是強健,國內經濟似乎回暖成功,有的學者提出了新的“拐點”論,更有的知名學者說出了“v型”回升。當然,如果僅僅從個別的數字(投資的數字、消費指數的數字等)看,如此判斷,應該是正確的語言,可是從深層的跡象分析,我依然覺得,2010年仍然是金融危機中充滿兇險的一年,就像一個人得了大病,經過治療,燒是有些退了,只是表明治療有了點效果,稍不注意,依然會有生命危險!醫院里的不少重病患者都是這樣在忽視中導致了生命危險!社會經濟其實如人一般!
以下的現象絕對值得我們大家關注,否則2010年會讓你措手不及:
第一個現象:由于4萬億投資引發的高地價、高房價,可能會在2010年宏觀調整中(不調整更危險)出現意料之外的房價波動,以至可能引起相關行業的波動!
第二個現象:從美國30年代大危機、日本90年代大危機的歷史看,如果不是實體經濟的恢復,僅僅靠房地產、金融拉動只能是“西藥”的暫時作用。
第三個現象:從2009年8—12月的經濟觀察看,我國的實體經濟(外向型的制造業、機械制造等)并沒有明顯的變化,而且高房價、上市公司的資本運營活動更讓踏踏實實搞制造的人沒有心思苦巴巴的悶頭搞制造,原來還有外向型的返稅和規模利潤的誘惑,現在這個誘惑沒有了,短劃內需也沒有辦法刺激出來,目前的內需主要是房子和汽車(在金融危機的氣氛下,北京的汽車超過了400萬兩),其他行業呢?
第四個現象:就業情況依然嚴峻。危機解除和經濟回暖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就業的回升。這一點,2009年是負數,2010年又會如何?我們都知道,中國就業大軍的主力在于第二產業的制造業。這個大軍的疲軟導致了第三產業的疲軟。
第五個現象:在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肉、蛋、奶、菜、油價、水價)的同時,與大型制造業有關的消費電子產品、服裝、服飾、洗滌等產品價格卻在悄然下降,這預示著中國的服裝企業、服飾企業、消費電子產品企業仍然沒有走出危機的陰霾!
第六個現象:哥本哈根會議,我們承諾了減排的目標,這對很多中國企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為中國大批制造企業仍然是減排不達標的企業如果是經濟向好的年份,不少企業可能拿出錢來進行升級,現在經濟不是很穩定的狀態下,這批本來就遇到經濟問題的制造企業的日子恐怕就很難過了!一方面要面對不景氣的市場,另一方面要面對必須完成的減排目標,需要精致的戰略和加精細化的管理。
2010年不是賭博的一年,應該是充滿智慧和堅忍的一年!
2010年不是大肆擴張的一年,應該是系統研究戰略和更加精細化管理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