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人:《父母必讀》雜志圖書部主任 李奕
這本書來自兩位媽媽的合作,一位是熱愛教育事業并當選全國十大杰出母親的楊文,一位是資深記者和專欄撰稿人麓雪。書里同時匯集了眾多媽媽的苦惱和歡笑,那些環環相扣、透徹明晰的養育道理,都結合著眾多真實的故事講出來,親切好讀。
“是做一個‘橡皮擦媽媽’,忙著擦掉孩子的缺點和麻煩,還是把‘橡皮擦’交給孩子。讓他們在錯誤中修正自己?”這個通俗易懂的比喻,把父母的誤區和養育應該著力的方向,很形象地呈現出來了。我不禁想象著自己拿著橡皮擦圍著孩子轉的樣子,苦笑的同時,內心很受震動。即便回想今天早起發生的一些事情,用“橡皮擦”忙活的情況就不少。比如把忘帶的文具追著送給已經出門的兒子,給老師發短信替腿疼不想參加田徑訓練的兒子請假,督促著兒子改作業本上的錯誤等等,付出了很多,卻弄錯了自己與“橡皮擦”的關系。
楊文作為一名勤奮好學的母親和教育工作者,這本書是繼她的暢銷書《和兒子一起成長》之后的新書,凝結著她新的成長感悟。書中結合她對于母愛、家庭關系和父母角色的獨特思考,融會了很多教育學、心理學的觀點,重點針對媽媽成長提供熱切的關注和溫暖的建議。
“一次心理成長課上,老師問:‘假如人生能夠倒轉,在你小時候感到害怕、擔心或緊張時,你希望周圍的大人怎么對待?’大多數人很堅定地說:‘很希望父母在那時把我抱起來,安慰我說不要怕。’”作者在告訴父母給予孩子情緒支持重要性的同時,也幫助回溯那些在幼年時代就已經開始發生并影響、妨礙媽媽認識和接納自己真實情緒的“毒性教條”。
對于我來說,怎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當兒子不聽話或犯錯誤時,我常會著急,甚至會發脾氣。盡管每次過后都會后悔自責,但控制起來很難。記得有位學心理學的朋友說,一種情緒如果持續3 分鐘以上,原因可能就不是引起這種情緒問題本身了,很有可能是引爆了當事人內心深處郁積的東西。關于如何做個情緒健康心智成熟的媽媽,是這本書最吸引我的部分。怎樣做家庭的“綠化樹”,怎樣學會自我覺察,怎樣化解怨氣快樂起來……
書中并沒有一味樹立帶來壓力的“最好榜樣”,而是客觀地提供正反實例和溫暖的建議,相信會幫助你從最好邁的那一步開始。
主持心語:
本期雜志的特別策劃圍繞“新好媽媽”的話題,為媽媽們寬了心,減了壓并加了油。與此對照,這期主打推薦書的名字聽起來讓媽媽感到壓力。但是,如果你能真正翻看兩位媽媽的文章,就會明白:書中的“最好”是說你正在努力并且能做到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