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空前猛烈的金融危機襲擊美國。經濟蕭條對于美國的戲劇演出,特別是對紐約百老匯、外百老匯會造成多大沖擊?
2009年8月我去美國耶魯大學戲劇學院求學,觀摩了60多場演出。我發現,無論是我所在學校的城市紐黑文,還是距其一個小時四十分鐘車程的紐約,戲劇市場依然是一片繁榮,劇場好戲不斷,觀眾熱情不減,根本不需要有關單位出面“扶持”、“救市”。
紐約的人口只有上海的一半,擁有電影院282家,博物館360個,圖書館1279個,戲劇制作體1287個。外國人去紐約旅游、求學、考察,最感到愉快的就是享受這個城市的文化,包括看戲。“芝加哥有‘公牛’籃球隊,新奧爾良有爵士樂,而紐約有戲劇。”《Time Out》是這樣說的。這本在紐約享有一定聲譽的雜志,每期200頁,幾乎囊獲了紐約所有文化活動,其中關于戲劇的信息占了12頁。紐約每天有近130個劇院演出——百老匯30多家,外百老匯62家,外外百老匯41家,可謂精彩紛呈。
百老匯的觀眾有40%左右是觀光客,45%來自紐約郊區。許多人是常客,據統計一年看4次戲以上的人占百老匯觀眾總人次的70%以上。這說明,并不是觀眾不需要戲劇,而是戲劇能不能夠滿足觀眾的需要,有沒有本事把他們吸引到劇場中來。正如一位美國學者指出:“我想人們來劇場的原因,是因為戲劇是有生命力的,戲劇反映了我們心中的價值觀念。”
疑問當然還是有的——紐約真的需要這么多劇院和演出嗎?一個美國朋友回答我說:“紐約是一個移民城市,居民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種族,形成了各種人群和社區,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戲劇。”我就讀的耶魯大學戲劇學院一位教授曾說:“戲劇是向社會的發言。多一個劇場,就多了一個發言的場所。至于觀眾多少,不應成為發言的障礙。”
從他們的解釋中,我感受到紐約戲劇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全面性。你可以在紐約街頭的各色劇場找到不同種類的舞臺藝術,它們以各種面貌“放肆”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商業的、實驗的,高雅的、流行的,經典的、當代的,嚴肅的、娛樂的,貴族的、社區的,美國的、外國的,高價的、低價的……包羅萬象,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我特意挑選不同的劇院,觀看不同的演出——在百老匯上演的由著名影星Jude Lew主演的《哈姆雷特》、在紐約大學劇場演出的由美國戲劇大師Peter Cellar執導的《奧賽羅》,還有高科技多媒體等先進劇場技術營造的新劇場體驗《FUERZABRUTA》等等。一天觀看3場不同演出的經驗,讓我在晚上回學校的火車上不禁自問:“我今天去了幾個國度?”
娛樂性是紐約戲劇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特點。百老匯的戲劇幾乎全是商業戲劇,其中,音樂劇是藝術家們創造出來滿足觀眾娛樂需要的最重要的品種,也是最有商業利潤的戲劇品種。我看了十多部音樂劇,發現它們內容形式各異,可看性極強。比如百老匯與迪斯尼聯手打造的音樂劇《小美人魚》,這是我到紐約之后看的第一場戲。當時所有的票都已售完,我的唯一機會便是第二天早上七點去劇院門口的售票處碰運氣,看看能否排到站票。幸運的是,我排在了第三位,買到了一張22.5美元的站票。
布景和服裝是《小美人魚》的亮點。尤其是海面與海底之間場景的轉換,海底生物的身上和道具上的螢光,以及營造海底氛圍的多媒體效果,均十分吸引眼球。對于海水的處理也非常討巧,海上暖色、海底冷色燈光的變化,逼真而又恰到好處。演員的服裝巧妙華麗,海底的演員都穿上滑輪鞋四處游走,給觀眾以遨游海中的生動感覺。
當代性是紐約戲劇文化的又一個重要特點。貼近生活、干預社會和表現當代人面臨的問題,正是戲劇吸引大量觀眾的原因。10月,我在外百老匯的New York Theatre Workshop看了一場讓整個劇場都為之震撼的戲——《AFTERMATH》。該劇借助當地醫生、教師夫婦、懷孕女人、從事戲劇工作的夫婦、牧師等人之口,以帶著中東地區特有口音的英語向觀眾講述了伊拉克戰爭,以及戰爭前后的伊拉克……幾把凳子構成最簡單純凈的舞臺,加上最真實的講述,最樸實的語言……一切都太真實了,讓觀眾忽然意識到這個世界上還有那樣一群人在經歷那樣的事情,讓觀眾發現“戰爭”不只是一個出現在教科書里的單詞,它活生生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
戰爭的世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人們對它的態度也是大不相同。比如在劇中講述時出現了電影《勇敢的心》的畫面,對于和平社會的人們來說,那只是個用來消遣和欣賞的影片,甚至他們還能體驗些許浪漫因素。但這部電影對于伊拉克人來說,就不一樣了。2003年的伊拉克到底發生了什么?伊拉克人經歷了什么不可思議的人和事?我瞄了一眼周圍的觀眾,發現有一半的人或雙手合十,或用手捂嘴,慨嘆聲和抽泣聲不絕于耳。當演出結束、演員謝幕,全場起立鼓掌約三分鐘之久,觀眾的反響,說明了一切。散場時,絕大多數觀眾向伊拉克貧民捐了款。作為一名看戲的外國人,我的感覺是,做這部戲的美國人擁有勇敢的心,坐在劇場里看戲的美國人,同樣擁有勇敢的心……
11月1日,我應邀參加了美國紐約著名的實驗劇團“La Mama”建團48周年紀念活動,那天也是該劇團創始人Ellen Stewart女士90歲生日。全美眾多戲劇界人士聚集在那個矗立在紐約第四街上的紅色外立面劇場之中,當大家一起回看這個劇團近五十年的歷程時,我的眼眶也不禁濕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