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的實用功能是引風招涼,遮塵蔽日。姜太公《六韜》中有:“夏不操扇,冬不衣裘,雨不張蓋,是為禮將。”《文子》:“夏日之扇,冬日之裘,無用于己,則生塵垢。”《管子‘四時》:“夏行五政……三日禁扇去笠?!薄秴问洗呵铩び卸取罚骸岸挥靡?,非愛也,清有余也?!薄墩摵狻な菓罚骸叭讼脑虏俟€,須手搖之,然后生風?!薄瓝]扇加快空氣流動,使體表汗液蒸發而降溫。無怪乎古人稱扇為“涼友”,《清異錄》謂“凈君掃浮塵,涼友招清風。”
《儀禮·既夕禮》有“燕器:杖、笠、翣”之句,注疏稱“杖者所以扶身,笠者所以御暑,翣者所以招涼”。這里已將“翣”列為家常用具之類,可見招涼用扇在東周時代已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晉代崔豹《古今注·輿服》云:“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時,有錐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輿車有要,即緝雉羽為要,以障翳風塵也?!绷捍U泉《落日看還》詩亦吟道: “雕甍斜落影,畫扇拂游塵。”
20世紀80年代出土的實物,短柄扇多發現于小墓中,長柄扇僅見于較大的墓里。長柄扇的長可達兩米左右,墓主人不可能自己操持使用,必然是差遣別人為之扇風。
長柄扇作為引風納涼之用,見于晉代王嘉《拾遺記》卷二中,周昭王(前966年—前948年在位)時候,在涂修國獻旦鵲一雌一雄,孟夏時鵲脫毛羽,于是“聚鵲翅為扇”四柄,命為游飄、條翮、虧光、仄影,使兩名侍女“更搖此扇,侍于王側,清風四散,泠然自涼。”《開元天寶遺事》則記,楊貴妃體胖,夏天時“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從唐代周疇的《揮扇仕女圖》中也可以看到一侍者長柄團扇為坐著的貴夫人鼓風不已。明田藝衡《留春日札》稱“扇如手掌而立張”,故又稱之為掌扇或障扇,其功能是在權貴們出行時為他們“障面”,作為一種遮塵蔽日的工具而存在。《周禮》記載:“巾車掌王后之五鉻重翟”,重翟即是障扇,漢代又稱“障翳”,為帝后專用之物。
長柄大扇后來漸漸用于顯示貴族帝王威儀的儀仗中,發展成為一種純禮儀器物。折扇是短柄扇的進一步發展,便捷、小巧,為持扇人所自用。唐末畫家孫位《高逸圖》中繪有一高士手持小扇安坐笑談;南唐畫家顧閎中名作《韓熙載夜宴圖》也有主人翁坦胸露腹、揮扇聽樂的場景?!妒勒f新語》中有“大風揚塵,王(導)以扇拂塵”句?!稌x書》則稱王導“常遇西風塵起,舉扇自蔽”……古人還常用扇子遮擋臉面以免被人看清,其作用類似于簾子、紗巾或今天使用的墨鏡。宋·程大昌《演繁露》稱:“凡扇言障,取遮蔽為義。以扇自障,通上下無害?!薄稘h書》卷七十六《張敞傳》顏師古注:“便面,所以障面,蓋(車)[扇]之類也。不欲見人,自以障面則得其便,故日便面,亦日屏面。”《世說新語》中言晉武帝之婿、駙馬都尉王敦一見到周覬就面紅身熱,雖揮扇難止;后來他每瞧見周都以扇遮面?!稌x書》記:“武帝太始中,曾博選良家女以充后官……時卞藩女有美色,帝掩扇謂后日: ‘卞氏女佳’?!迸愿S蒙茸友陲?。晉代女詩人桃葉《團扇歌》之三云:“團扇復團扇,持許自障面。憔悴無復理,羞于郎相見?!碧拼踅ā墩{笑令·宮中調笑》亦云:“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蹦贻p女子常常以扇掩面遮羞,更顯其溫柔可愛。扇子因此也有了裝點儀態的美飾功效。
古代還有“武不離劍,文不離扇”之說, “羽扇綸巾”成為儒雅風范的代名詞。至于后來攜帶更加方便的折扇興起,眾多的才子佳人更是扇不離手,成為風流倜儻、典雅高貴的最佳形象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