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對舉世聞名的清華大學,一向關切備至。1948年12月,北平解放前夕,為避免清華等名校受到破壞,毛澤東在一個月中,接連三次親筆批示,電令進軍北平的解放軍有關部隊領導人應切實“注意保護清華燕京等學校及名勝古跡”。又叮囑“注意與清華、燕京等大學教職員學生聯系,和他們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戰時減少損失”等事宜。
新中國建立后,1950年6月,清華大學教職員工一致請求,希望毛澤東為清華大學題寫校名。此請經張奚若教授轉呈。毛澤東欣然應允,賡即命筆題簽“清華大學”四字。清華全校師生隨后以此制作校徽佩戴。
1957年6月11日,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日子里,毛澤東專門派衛士長李銀橋到清華大學進行調查研究。
1958年12月22日,毛澤東批閱了中共中央宣傳部所呈關于清華大學工作的一份材料,十分重視,要求“將此件印發給全國一切大專學校、科學研究機關的黨委、總支、支委閱讀”。
1959年9月,毛澤東視察了由清華大學水利系師生負責設計的密云水庫。他認真地聽取了張光斗等專家教授的匯報后,滿意地說:你們的工作做得不錯!清華大學水利系師生負責密云水庫設計,體現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能理論聯系實際,真正提高了教育質量,方向正確,創造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好經驗。其褒揚之詞,溢于言表。
清華園里人才濟濟。毛澤東與校內的許多學者、耆宿交往頗深。1948年11月24日,他閱讀了清華大學教授吳晗的專著《朱元璋傳》,隨即寫信稱道:“兩次晤談。甚快。大著閱畢,茲奉還。此書用力甚勤,掘發甚廣,給我啟發不少,深為感謝。有些不成熟的意見,業已面告”。
對于清華大學的兩位愛國師表聞一多與朱自清,毛澤東一向敬重有加,深為感佩。1949年8月18日,毛澤東在為新華社撰寫的題為《別了,司徒雷登》的評論中,熱情地寫道:“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此外,1956年2月24日,毛澤東在讀悉清華大學建筑系主任,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教授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信上,鄭重批示道:同意吸收梁先生入黨。
1959年9月30日,在國慶10周年招待會上,清華大學體育教研組主任、著名體育教育家馬約翰教授見到毛澤東。毛澤東親切地握住他的手,稱贊他是中國最健康的人。
這里應當提及的是,清華大學“二校門”處毛澤東塑像的拆除及清華園中央主樓大廳毛澤東青銅浮雕塑像的建成之事。
1966年6月24日,適值“文化大革命”高潮時期。在極左思潮的支配下,清華的“紅衛兵”組織竟然將作為清華象征的“二校門”拆除,后在此地基上樹立起一座高大的毛澤東全身塑像。塑像底座的正面上,鐫刻著林彪題寫的“四個偉大”的題詞。這座塑像首開先例,在全國引發了大建毛澤東塑像的風潮;后經毛澤東的嚴厲批評方得制止。20年后,在清華大學廣大教職工和海內外校友的強烈要求下,學校決定拆除這座毛澤東的全身塑像,并于原址上,重建清華二校門。這是1987年8月間的事。同時學校決定,在主樓大廳北墻上,建立永久性的毛澤東青銅浮雕頭像,以緬懷毛澤東主席的偉大歷史功績和對清華大學的關懷。此壁像于1987年8月26日落成揭幕。像體呈圓形,直徑為2米,設計者為中央美術學院劉小芩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