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大一
●#8195;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
●#8195;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
●#8195;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8195;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會長
●#8195;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
與冠心病關系最密切的血脂指標
目前臨床上觀察的血脂指標有四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因為醫生和各種報紙雜志的宣傳,許多百姓對這幾個指標已經非常熟悉,知道它們異常了發生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的危險就增加。大家是否知道其中與冠心病關系最密切的指標是哪些,答案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LDL是壞膽固醇,低些好些,HDL是好膽固醇,高些好些。甘油三酯與冠心病的關系遠遠弱于膽固醇。因此,降低血脂首先要降低膽固醇。總膽固醇是體內所有膽固醇的總合,總膽固醇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肯定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雖然也能隨之降低,但是相對而言下降比例低于低密度脂蛋白,更不要因為擔心這個,就不敢用降脂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物質,只要LDL-C降低了,血管病變就會得到控制或改善。所以我們要重點關注總膽固醇的變化。
化驗單“正常”,未必真的正常
在醫院的化驗單上,血脂化驗欄目后附有正常值,許多患者拿自己的化驗結果比對正常值覺得不高,就如釋重負,覺得高血脂肯定與自己無關,事實上這種想法并不正確。化驗單上所提供的所謂“正常值”(參考值范圍)只適用于健康人群,準確地說是健康人群的參照值,對已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的患者是不適用的,這類人群未來十年發生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的危險最大,膽固醇水平應降得低于正常參考值很多,所以人們不能根據這個“正常值”判定自己的血值正常與否。針對目前我國醫院化驗單上把總膽固醇的正常值定在240mg/dl,這種標準極不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事實上,早在1997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就制定了血脂異常診斷標準,2007年對這一標準進行了更精確的定位。有高血壓和沒有的高血壓人群、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人群和有冠心病沒有糖尿病的人群血脂異常標準是不一樣的,你看你屬于下列哪一個:
1.沒有高血壓且危險因素小于3個,總膽固醇≤240mg/dl就可以;
2.有高血壓或者危險因素大于3個,總膽固醇需≤200mg/dl(大約5mmol/L);
3.有冠心病或者糖尿病,總膽固醇要≤160mg/dl(大約4mmol/L);
4.有冠心病同時合并糖尿病或發生了心肌梗死,總膽固醇要小于120mg/dl(大約3mmol/L)。為便于記憶,總膽固醇的目標值可以粗略概括為“5、4、3”。
注明:危險因素包括男性>45歲,女性>55歲,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男<55歲,女<65歲),吸煙,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肥胖。
健康人一天最多吃一個蛋黃
現代社會人群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多在100mg/dl以上,LDL-C在130mg/dl以上的人群不在少數。但是已經證明的是,當(LDL-C)處于67mg/dL以下時,動脈粥樣硬化不再進展。對于無冠心病的人群而言,LDL-C水平57mg/dL時心肌梗死,卒中,冠心病死亡等的發生率為零;對于冠心病患者來說,LDL-C為30mg/dL時再發心肌梗死,卒中,冠心病死亡為零。所以,若人類膽固醇水平處于70mg/dL或60mg/dL以下,則極有可能遠離動脈粥樣硬化。
現代人群LDL-C平均水平并不代表生理水平,現代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加速了人類膽固醇升高,推測現代人血漿膽固醇水平遠遠超過文明前人類。北京地區調查顯示從1984年到1999年,短短15年居民膽固醇水平增加40mg/dl。說明人體內膽固醇水平升高的速度之快。
一般認為,健康成人,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于300毫克(相當于一個蛋黃),而伴有冠心病或其它動脈粥樣硬化病的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于200毫克。所以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不能每天吃一個蛋黃,推薦一周食用2個蛋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