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能吃臘肉嗎?臘肉燉著吃還是炒著吃好一點?
A:糖尿病患者與普通人一樣可以吃臘肉,其不同之處是必須遵循“總量控制、適當食用”的原則;也就是說,不能頻繁食用,而且每次食用量也應控制在50g左右,同時要盡量避免吃肥肉。臘肉是一種腌制食品,為了便于貯存和具有獨特的風味,其加工過程中需采用鹽腌和煙熏的工序;因此臘制食品具有含鹽量高和含有一定量的硝酸鹽及3,4苯并芘等有害化學物質。臘肉的吃法有多種,炒、蒸、燉都可以,選擇哪種吃法可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況、喜好或習慣決定。如果病友合并有高血壓或血糖控制不好,此時吃臘肉無異于火上澆油;這時采用燉的烹飪方法可以減少臘肉中的鹽含量,從這一點看,燉比炒的烹飪方法要好些。為了預防硝酸鹽及其他有害化學物質對身體的傷害,吃臘肉的同時適當地增加一些富含維生素C或含有豐富抗氧物質如胡蘿卜素、葉綠素等蔬菜的攝入是必要的。
糖尿病患者平時調味用雞精粉或者用味精有區別嗎?
A:味精是谷氨酸的一種鈉鹽,因此其化學名稱叫做谷氨酸鈉。營養學上將谷氨酸列為人類非必需氨基酸,意即人體不依賴食物補給谷氨酸,所以味精的營養價值是極其有限的;不僅如此,每100克味精中含有鈉8160毫克,折合精鹽約22克,從這一點看,味精攝入過多同樣對健康無益。雞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鈉,約占40~60%不等,另外還加有雞肉、雞骨粉或其濃縮抽取物以及食鹽、雞味香精、辛香料、賦型劑(淀粉)等混合制成的一種復合型增鮮調味品。所以,雞精除含谷氨酸鈉外,還含有比谷氨酸鈉鮮味更濃的核苷酸鈉。生活中,選擇味精還是雞精完全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與習慣來決定,沒有好壞之分。
糖尿病患者在食用這類調味品時要注意:①不管是味精還是雞精,都不宜過量使用,建議每天食用量不超過2~3克,伴有高血壓者應更嚴格控制;②雞精中的核苷酸含有嘌呤,對伴有痛風或高尿酸血癥者應該盡量避免食用。
糖友每天吃一個雞蛋合適嗎?
A:雞蛋不僅營養豐富、蛋白質量高,而且烹飪、食用方便;在平日的飲食中安排每天或隔天吃一個雞蛋也是中國居民平衡膳食食物寶塔所推薦的內容。糖尿病患者每天吃一個雞蛋是否合適要根據病情而定。如果病友飲食控制比較好、血糖基本穩定,又無高膽固醇血癥,就可以像健康人一樣食用雞蛋;相反,如果合并有血脂異常或高膽固醇血癥,則應少吃或不吃雞蛋,這主要是考慮雞蛋膽固醇含量較高,不利血脂改善,如果病友吃去掉蛋黃的雞蛋則無此顧慮。
糖友吃魚比較好,那煎、炸、炒的魚都可以是嗎?
A:相對畜禽肉類來說,魚類不僅脂肪含量低、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和膽固醇含量低等特點,而且其脂肪酸中的ω3脂肪酸對促進脂肪代謝、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益。所以糖尿病患者常吃魚(特別是海魚)是一個有益的飲食習慣。至于烹調魚的方法,我們建議以水煮、清蒸及微波爐烤等耗油少的方法比較好。煎、炸的烹飪方法會增加魚肉中脂肪含量,容易造成病友總熱量攝入過量而導致飲食失控。
(編輯/羅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