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觀點
葡萄糖和果糖哪個更壞?
果糖和葡萄糖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糖類,它們廣泛存在于各種食物中,如蔬菜、水果和蜂蜜等。葡萄糖和果糖是為人體提供能量的重要物質,但這兩種糖吃多了也會危害健康。那么這兩種糖,哪一種更“壞”呢?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為期12周的實驗,將32位超重男女分成兩個小組,讓他們分別飲用只含有果糖或葡萄糖的飲料。日常飲食受到嚴格控制,只能食用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在此期間,志愿者們接受了血液檢查和脂肪含量測試。
研究人員分析了兩組志愿者的檢查數據,結果發現,那些飲用果糖飲料的志愿者,血液內的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遠高于葡萄糖組的志愿者,而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都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同時,果糖組志愿者體內胰島素的敏感度也降低了,這使他們患糖尿病的風險提高了許多。
減肥與睡眠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減肥有時可以是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良方。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往往易于發生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這種病癥常在夜間睡眠中發生,會增加心臟病和卒中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以往治療這種疾病的標準方案是睡眠時戴面罩進行持續氣道正壓通氣,但由于操作麻煩、不適感明顯而遭到一些患者的抗拒。
美國《內科學檔案》雜志日前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者將264名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分做兩組,一組遵照嚴格的減肥計劃,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以及每周175分鐘的快步走鍛煉;另一組則只進行一般的支持處理。一年以后,減肥組的成員體重平均減輕了10.8公斤,并且其中14%的患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癥狀消失了,這一數據是支持對照組的三倍。
新動態
日本立法規定員工腰圍須符合“職業標準”
日本政府最近立法規定,凡是年齡在40~75歲之間的企業員工(包含退休后返聘等特殊情況)都要定期接受腰圍檢測,男性不得超過85厘米;女性不得超過90厘米。這一數字與國際糖尿病聯合會2005年出臺的鑒別是否存在健康隱患的腰圍上限相同。
對于那些超標者來說,他們不僅必須去檢測血糖、血壓和血脂,若其中一項不合格,將被列入代謝綜合征危險人群,若兩項不合格則為代謝綜合征患者。一旦確診,法律規定,必須在3個月內自行減肥;如果減肥失敗,則必須接受飲食控制教育;半年后仍然超重者,則要自動離職。對企業來說,如果員工減肥不力,企業將為此被罰款。
專家認為,這一新規定將有效控制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蔓延,而且能夠減少國家為公共醫療保險制度支付的費用。
ADA推薦HbA1c為糖尿病診斷標準
日前,美國糖尿病協會(ADA)頒布了新修訂的糖尿病診療指南,推薦糖化血紅蛋白(HbA1c)作為糖尿病診斷標準。1月份,美國《糖尿病護理》雜志在線發表了2篇研究,更加深入地探討了利用HbA1c水平檢測診斷糖尿病的相關問題。
其中一項是美國研究:以HbA1c≥6.5%為診斷標準,美國20歲以上人群糖尿病粗患病率為9.6%,漏診率19%。此外,3.5%的成年人為糖尿病高危人群(HbA1c為6%~6.5%)。以HbA1c為診斷標準,漏診的糖尿病和高危糖尿病人群患病率分別是以傳統血糖為診斷標準時的1/3和1/10。
另一項是澳大利亞研究:對于臨床人群和普通人群,HbA1c為5.5%時診斷的敏感性分別為98.7%和83.5%,HbA1c為7.0%時診斷的特異性分別為98.2%和100%,HbA1c≤5.5%或≥7%提示不存在或存在2型糖尿病。HbA1c為6.5%~6.9%,高度懷疑為糖尿病。
人工胰腺有望在4年內上市
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會(JDRF)1月13日宣布稱,正在同美國強生公司胰島素泵研制部門進行合作,開始世界首個人工胰腺系統的研發工作。目標是在4年內研制出可供監管部門審查的人工胰腺原型。
人工胰腺,也叫閉環式胰島素泵系統,是由智能程序控制的根據患者血糖水平自動調節胰島素劑量的電子——生化儀器系統。利用復雜的計算機算法,將現有的胰島素泵療法和實時連續血糖監測(CGM)技術整合在一起,有助于預防危險的、潛在地威脅生命的低血糖,同樣還可以預防由于高血糖引起的并發癥。CGM系統可以向胰島素泵發送無線信號,如果CGM系統監測到血糖水平高,人工胰臟系統就會指令胰島素泵增大胰島素劑量;如果監測到血糖水平低,人工胰臟系統就會指令胰島素泵停止供應胰島素。
新發現
看電視時間越長壽命可能越短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心臟與糖尿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8800名成人的生活習慣進行了跟蹤調查,他們發現每天在電視機前度過的每一小時都會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風險。該研究于近日發表于美國《循環》雜志上。
該研究發現,在電視機前度過的每一小時都可能使死于癌癥的風險增加9%,以及使死于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風險增加18%。
研究人員稱:“與那些每天看電視不到兩小時的人相比,每天看電視超過四小時的人死于各種原因的風險要比前者高出46%,同時其死于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風險要增加80%。”由此研究得出結論,看電視時間的長短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關。
膽結石會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風險
德國人類營養研究所日前發表公報說,膽結石患者比正常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高出42%。專家建議,膽結石患者應盡早到醫生處咨詢關于糖尿病的早期癥狀,并注意健康飲食。
該研究所自1994年開始與柏林夏里特大學醫院合作,對超過2.5萬名志愿者進行了追蹤調查,其中3293人患有膽結石,2468人患有腎結石。在大約7年時間里,共有849人患上了糖尿病。
研究人員統計發現,膽結石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幾率是正常人的1.42倍,而腎結石對糖尿病的患病幾率幾乎沒有影響。研究人員表示,這證明膽結石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誘因之一,如果再與其他誘因結合分析,有可能開發出比較全面預測糖尿病發病機率的方法。
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流行病學雜志》上。
可預防糖尿病的健康飲品:玫瑰茄花茶
玫瑰茄盛產于西非、墨西哥南部等熱帶地區,我國云南、廣西等地也有栽培。花在夏秋季節開放,當地人經常采其花蕊,曬干后泡茶飲用,茶水呈玫瑰紅色,酸甜可口,可作為飲料飲用。而最近,墨西哥科技大學生化工程系的研究人員在日常研究中發現,玫瑰茄花對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有著特殊功效。
他們通過對玫瑰茄花的提取物進行成分分析發現,其中所含的一種生物酶可以分解葡萄糖,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功效,這與糖尿病人注射胰島素的原理相近。
此外,經常飲用玫瑰茄花茶還可以達到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有助于降低人體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因此,玫瑰茄花茶無論對于糖尿病患者還是心血管病患者都不失是一種優質的保健飲品。
(編輯/易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