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后,疫苗、專利藥、醫藥流通、健康消費品、現代中藥等都將成為行業熱點。
2009年4月初,我國出臺8500億元新醫改方案,8500億是醫療體制改革方案確定未來三年醫改投入的總額。新醫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農村醫療基礎設施、公共醫療、城市醫療服務和基礎醫療的報銷。這幾個方面將使中國醫療系統和觀念實現“重治療”到“重預防”的轉變。首先這些轉變帶來的是對于基礎醫療設備實實在在的需求,例如超聲、X線機、生化儀和心電圖儀這類“基礎設備”將會是中國政府集中采購的重點。2009年11月在成都結束的第62屆中國國際醫博會吸引了2100多家參展商,不乏GE、西門子、飛利浦、強生、日立、東芝、東軟等中外巨頭,均是朝著新醫改上百億的設備和服務采購空間而來。

啟明創投生物醫療合伙人胡旭波有著10年的醫藥相關產業投資管理經驗,他認為三大領域比較有機會:一類是幫助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或降低治療成本,包括一些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癌癥等大疾病里比較好的產品和藥品;另一類在食品安全方面,可以幫助提高食品安全的公司;還有一類是能夠提高人體健康的生物制品。
醫療器械方面,那些有技術含量而又處在較大的細分行業(比如心血管領域)的產品,也是投資的熱點領域。2009年啟明創投投資了一家做藥品供應鏈管理的公司。醫改之后,供應鏈上會有提高效率的要求,該公司能夠降低整個藥品流通領域中的成本,這一點非常符合國家醫改政策。新醫改推動行業發展,對照國家醫藥產業政策、招標采購政策、新醫改政策,疫苗、專利藥、醫藥流通、健康消費品、現代中藥等領域都是行業熱點。國家醫改政策也成為所有投資機構尋找投資項目的依據。
胡旭波強烈感覺到,醫療行業跟TMT大不一樣,TMT企業發展非常快,在建立起一個足夠安全的規模前會一直需要錢,醫療行業除非是做研發的公司,只要把生意模型建立后,對資金的需求量不會像TMT企業那么大,而且這類生物醫療類企業和風投合作的更主要的出發點往往不是資金,而是尋找一個有行業和戰略價值的策略伙伴。因此醫療行業的企業都很低調,藏得很深,在這里做投資,必須得挖地三尺才能找到他們。只有在這個行業里沉下去,才能認識行業里的頂尖人物,認識到他們還只是邁出了第一步,也許幾年的來往彼此相互了解后,最終才會有機會做出投資。
2009年10月,創業板在千呼萬喚中開閘,第一批沖刺的企業中20%來自醫藥行業,首批登陸創業板的6只醫藥股分別是樂普醫療、紅日藥業、愛爾眼科、萊美藥業、安科生物、北陸藥業,涵蓋醫療器械、生物制藥、醫療服務等不同領域。翻閱這6家醫藥企業的風投紀錄,發現風投在此領域的回報周期特別短。這也將“誘惑”VC/PE進入醫療行業,帶動新一輪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