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要跑11個政府部門、蓋19個公章,才算完成年審,差一個部門的公章第二年就別想辦學了!”廣東教育界有關人士呼吁,對民辦學校,政府少點行政干預,多點扶持。
民辦學校身份尷尬
前不久,討論了將近4年的廣東省民辦教育立法工作終于出臺,《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辦法》將于今年3月1日施行。1月8日,廣東省民辦教育改革與發展座談會在廣東教育學院舉行,記者得知了廣東省高層領導對民辦教育的批示,更聽到民辦學校的心聲和呼聲。在與會的教育人士中,有人說,廣東民辦教育的第二個春天來了;也有人說,民辦學校還處在民辦非企業的定位上,身份很尷尬,沒有事業編制和有關保障,留不住人才。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袁征更是“潑冷水”,他認為實施辦法有一些亮點,但不多。袁征表示,“作為一位學者,我認為起草和制定廣東民辦教育法規的人士對廣東省民辦教育的情況了解不夠多,這部實施辦法實際上對民辦教育幫助不大,很多條款國家的法律上都已經有了。相關人士沒有真正去了解民辦學校中存在的困難。”袁征說,“政府官員對公民的辦學權沒有合理的認識。對私立學校管得過死,集中體現在年審和辦學籍兩個問題上,廣州的私立中小學每年要進行一次年審,每次年審學校要跑十幾個部門,蓋近20個公章。在為外來務工子弟辦理學籍時,私立學校和學生家長要花費很多精力、金錢。”
“年審制”,民辦學校的命門
對于懸在民辦學校頭上的生死劍——“年審”,據記者了解,現在行政主管部門對各地民辦學校均實行頗為嚴格的“年審”制度,需要對《辦學許可證》、《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稅務登記證》等所有證件進行年審。年審主要內容有:1. 遵守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情況。2. 學校辦學條件基本情況。3. 黨團組織建設、思想政治工作情況。4. 和諧校園建設、安全穩定工作情況。5. 按照章程開展工作特別是學校董事會依法履行職責的情況。6. 內部管理機構設置及人員配備情況。7. 財務收入支出情況或現金流動情況(附財務審計報告)及法人財產權的落實和資產管理情況。8.招生廣告備案和宣傳情況及收退費情況。
記者GOOGLE了一下,發現如果民辦學校不認真跑“年審”或因軟硬件達不到“年審”要求的,后果將很嚴重,僅去年被各地教育局通報年審不過關的民辦學校就有上百家之多。
2009年,河北省教育廳發布的教育廳直屬民辦學校2008年年檢結果中,2所學校被責令整改,3所學校被暫停招生,22所學校被終止辦學、撤銷辦學機構。
西安市教育局通報2008年民辦學校年度檢查結果中,不合格學校有19所,限期整改一年,并停止2009年招生。基本合格學校有12所,年檢基本合格的民辦學校要限期進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招生。
長沙市教育局發布2008—2009學年度長沙市直屬民辦學校辦學情況年檢結果,有4所學校被責令停止招生。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通報2008—2009年度民辦學校年檢情況。在教育廳審批的94所各類民辦學校中,評出17所示范院校,47所合格民辦學校。基本合格的學校有19所,限期整改的有兩所,取消辦學資格的有9所。
昆明市教育局公布2008—2009學年度民辦中小學幼兒園辦學水平檢審結果:年檢不合格限期整改的民辦中小學10所、幼兒園(班)29所;停辦中小學4所、幼兒園(班)11所。
青島市教育局公布2008年度民辦學校年檢情況,有9所民辦學校停止招生,32所民辦學校停止辦學,還有4所學校被責令限期整改。
威海市教育局的《威海市2008—2009年度民辦教育機構年檢公告》中顯示,有11所民辦學校停止招生,還有3所民辦學校被責令限期整改……
不平等的地位和待遇
目前,廣州市教育局對民辦學校的辦學情況進行年檢均采用單一年檢,即被許可人必須對所需要的證件依次奔走于行政各個管理部門進行年檢,并且必須嚴格依照“逐級”、“遞進式”的年檢制度。比如《辦學許可證》的年檢,民辦學校需要反復奔走于區級教育局(業務主管部門)、民政局(登記部門)、公安消防局(消防安全)、建筑物鑒定機構(建筑物安全)、衛生監督所(衛生許可)、物價局(收費批準)、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審計報告)等多個機構。缺少一個機構的審核就不能完成《辦學許可證》的年審。或直接演變成,缺少一個部門的行政確認(蓋章),直接導致的后果是不允許民辦學校繼續辦學和招生。
這些“嚴厲”措施,都是源于文件規定。中國民政部出臺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年度檢查辦法》(民政部令[2005]27號)第十條規定,登記管理機關對連續兩年不參加年檢,或連續兩年“年檢不合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予以撤銷登記并公告。
廣東省民政廳網上公布的《年度檢查辦法》第十條第二款規定,對“年檢不合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根據情況,可以責令其在整改期間停止活動。民辦非企業單位被限期停止活動的,登記管理機關可以封存其登記證書、印章和財務憑證;第三款規定,登記管理機關對連續兩年不參加年審,或連續兩年“年審不合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予以撤銷登記并公告。
但有關人士則指出,《行政許可法》的第八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僅憑作為過程監督手段之一的年檢,行政機關就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這顯然違背了《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年審的立法初衷被曲解,使用范圍被擴大,行政權力擴張。
對于民辦學校的《辦學許可證》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的年審,主管部門都需要民辦學校管理者當面遞交書面材料。而根據《行政許可法》第六條的規定,實施行政許可,應當遵循便民的原則,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年審制度在《行政許可法》的規制范圍,所以也應當遵守便民的原則。顯然,當面遞交材料浪費紙質資源和人力資源,辦事效率低下。
此外,按照《行政許可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行政機構對民辦學校的年審制度只能適用于學校設施設備類,而不能適用于《辦學許可證》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等許可證或登記證件類。
經過多方采訪,記者了解到民辦學校和公立學校歷來被認為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然而,這種平等的地位卻只體現在法律文本里,并沒有體現在政策的一視同仁以及資金扶持上。比如讓民辦學校頭疼的“年審制”,公辦學校就無須過這一關。無怪乎,一些教育界人士疾呼:“民辦學校在運作時,不僅要和一系列的行政權力打交道,甚至承受一些權力的騷擾,加上各種年審,在成本的支付上真是不堪重負。為什么教育行政部門總是和民辦學校、和外來工子弟的讀書夢想過不去?”
“如果政府不是大力扶持而是輕易取締一所民辦學校,從而導致很多外來工子女沒有書讀,或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確實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悲劇。”一位廣州教育界資深人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