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個有心人,將一年中的大小節日、紀念日統計一下,我們會發現,特別的日子真多!我們常常在不平凡的日子中度過,然而除了在電視、報刊中了解到一些與之相關的信息外,我們的生活卻并不因這些日子的到來而格外鮮活生動。相反,好多日子已離我們愈來愈遠,我們的情感不會因它而起半點波瀾。比如:3月5日。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問別人:“這是什么日子?”多半會有人莫名其妙地睜大雙眼。也許說到2月14日這個并不屬于我們國家的日子,他會滔滔不絕。
然而,也并不是每個洋節日都讓好熱鬧的中國人津津樂道。比如:4月23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讀書日”,提出讓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每一個人都能讀到書。11年過去了,這個在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備受禮遇的日子,在中國竟一直很受冷遇。能知道這個日子的中國人少之又少。中國人不愛讀書,沒有閱讀的習慣,這不是在貶低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而是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出一個充滿智慧、富于創造的民族,這令每一個炎黃子孫倍感驕傲。但如果,我們仍然陶醉于歷史的功績飄飄然時,時代將毫不留情地拋下我們。放眼世界,曾經為國人所不恥的資本主義國家早已通過自主、改革、創新獲得了經濟的騰飛,國民素質大大高于中國。即使是一些貧困國家,公民的社會責任感、誠信觀念、與人為善的思想也讓我們自嘆不如。技術的發展、創新的人才、民眾的素養依靠什么得以培養和提高?依靠教育、依靠學習!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學習是創新與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個為世人所稱道的大國形象,不僅表現在擁有尖端的科學技術、雄厚的經濟實力,以及在國際事務處理中所表現出的公平與正義,還應該體現在國民對于本民族文化的熱衷和厚愛,以及人類一切優秀文化的學習和研究。讀書,也不應該只是在4月23日這個特定的日子去進行,那是作秀。全民讀書,終身學習,這才應該是每個人的自覺意識。當然,你我的力量薄弱,不可能去實現人人讀書的宏愿,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踏踏實實地做個讀書人,讓好書陪伴我們一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我們的孩子,啟迪周圍的人們,讓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成為名副其實的“讀書日”!當“全民讀書”的口號也能向“全民運動”那樣響亮時,我們的生活更充實了,我們的民族更有希望了。
末了,問一句:“今天,你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