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出版方向、帶好編輯隊伍、整合出版資源,努力實現編輯工作政治原則、質量原則與效益原則的最佳統一,努力實現出版社的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是新形勢下總編輯工作的要義。
編輯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出發點和重心,總編輯是出版社發展戰略、出版方向、選題結構的設計師,是出版社各項編輯工作的總指揮,是不同階段不同層次選題的總策劃,是書稿審讀加工復雜過程的終審者,是編輯責任制度的負責人。把握出版方向、帶好編輯隊伍、整合出版資源,努力實現編輯工作政治原則、質量原則與效益原則的最佳統一,努力實現出版社的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是新形勢下總編輯工作的要義。在出版格局轉型、出版形式日趨多樣化的今天,總編輯該如何整合出版資源呢?謹淺議如下:
一、整合編輯資源,切實發揮人才優勢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編輯是構成出版傳播活動的基本要素,編輯隊伍的構成、人員的素質及其選擇信息、策劃選題、制造暢銷、打造品牌的能力均直接決定出版機構的工作績效,決定著出版物能否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并形成出版物自身品牌與強大的競爭力。
整合編輯資源是出版企業“以人為本”概念的具體體現,用精準的眼光選擇人才、用科學的方法培養人才、用合理到位的機制用好人才激勵人才、用優良的待遇和真誠的情感留住人才、用先進的企業文化吸引凝聚人才,是對總編輯整合編輯資源的綜合要求。
挖掘編輯的智力與情商潛能,鍛煉編輯的職業精神,打造編輯的創新能力,培養熱愛出版、市場敏感度高、具有極強前瞻力、策劃力、執行力與戰斗力的復合型骨干核心編輯團隊,給編輯隊伍營造良好的生存、成長與發展空間,既出好書又出人才是總編輯的重要職責之一。如接力社近年的成功經驗即用強有力的事實證明了高端編輯能對出版團隊綜合實力的整體提升產生十分積極的效應,出類拔萃的優秀編輯人才能對出版社的品牌建設產生積極的重要的影響力。
二、整合品牌資源,精心打造核心優勢
品牌圖書是出版社的形象、招牌,品牌書具有傳承性的特點,策劃出版品牌圖書是出版社的核心工作。厘清出版格局。完善選題思路、調整出版結構、規劃品牌建設,是總編輯工作的主要技術內涵。把既有的品牌產品做深做透,讓產品線延伸開發,縱深挖掘,橫向拓展,以逐步形成優勢產品群,做成規模效應、整體效應,同時根據讀者閱讀取向、閱讀方式和圖書市場的變化以及出版產業的整體發展態勢,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開發新的具有良好成長性的產品線,是對總編輯個體創新能力的現實考驗。
品牌產品是出版社的絕對核心競爭力,商務印書館、外研社、中信社、廣西師大社、接力社、長江文藝社、二十一世紀社等近十年來的成功經驗,都證明品牌建設既是出版社的“形象工程”,更是核心工程,誰占領了品牌圖書的制高點,誰就能引領市場,主導閱讀取向,獲得出版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的最大化、最優化。因此,整合品牌資源可以說是總編輯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整合政策資源,充分利用陣地優勢
出版社作為思想文化和意識形態的重要傳播陣地,關乎國家政治、社會民生、民族宗教,肩負重要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文化使命和道德使命。這就要求總編輯必須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鮮明的社會責任感和強烈的文化使命感,密切關注國際形勢和國家大事,密切關注國家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戰略,充分展示總編輯的個人能力與人格魅力,充分利用國有出版社的資源優勢,及時整合利用相關政策資源和有價信息,同時結合特定的市場需求,認真抓好重點圖書、重大選題、“走出去”工程、標志性品牌圖書的組織實施工作,用心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精品力作、經典產品,為切實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服務,為國家的文化創新服務,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服務,為傳承先進思想和優秀文化、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應有的積極的貢獻。
四、整合作者資源,有效集結外腦優勢
作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是出版社信息與選題的“源頭活水”。發現作者、培養作者,尊重作者、善待作者,真誠為作者服務,贏得作者的信任,最大程度開發作者的創新潛能,是編輯的看家本領。
(1)總編輯耍在出版社建立“作者資源庫”,為每一位作者建立信息檔案,并在總編辦設專人管理,科學管理。不定期選擇合適時機召開重要作者懇談會,聯絡、加深編輯與作者之間的感情和友誼,并通過“老”作者推薦新作者。
(2)總編輯要讓編輯加強與作者的對話溝通,建立友誼,在對話中不斷地互相碰撞激發、策劃開發新的選題,推動作者實現“智慧”向“實惠”的科學轉化。
(3)通過“品牌圖書”打造“品牌作者”,實現“品牌效應”。易中天之于上海文藝社、于丹之于中華書局、楊紅櫻之于接力社、鄭淵潔之于二十一世紀社,都是非常成功的作者資源整合與優化范例,也是其他社可以學習借鑒的操作模式。借力、依托“品牌圖書”,“品牌作者”在成長,品牌書越做越多,出版社也在借勢迅速發展,形象越來越好,實力越做越大,“品牌圖書”、“品牌作者”與“品牌社”三者相生相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4)通過網絡、電視等媒體,探尋發掘新作者,開發暢銷選題,實現網絡出版與紙質出版的良性互轉,實現出版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效益最優化。
五、整合版權資源,努力構建綜合優勢
出版社作為“內容提供商”,總編輯作為出版社內容生產的總設計師和掌舵人,須牢牢記住“內容為王”這句經典話語。版權擁有量是決定其在多媒體出版時代話語權大小的重要因素,只有手中握有屬于自己的優質內容、充足內容,才可以在新媒體出版板塊立足立身,才可能在競爭中贏得商機。整合出版資源,要求總編輯必須把版權工作作為重要工作抓實抓好。
(1)要認真全面梳理既有的版權,分類歸檔,科學管理,通過重新包裝上市、與同行合作出版、數字出版、音像、電子、網絡出版、手機出版、版權輸出等多種有效方式,立體出版,實現資源的多層次、多次開發、綜合開發,讓老樹開新花結新果,讓老資源創造新價值、附加值;
(2)通過境外購權出版,借雞生蛋,快速壯大內容實力,贏得主動;
(3)通過國內合作出版,借力發威,做大內容存量,構建綜合優勢。
六、整合書商資源,科學聚焦民營優勢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民營書業已成為中國出版的重要力量。據權威部門統計,全國有近10萬家大大小小的民營圖書公司和圖書工作室,在3400多億的出版產值中,民營書業占了近一半。尤其是在學生讀物、低幼讀物、生活圖書等板塊形成了顯著優勢和強勢品牌。在出版格局新調整、出版產業大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總編輯應當抓住這一難得的契機,整合符合出版社總體發展思路、能填補出版社空缺以形成互補態勢、渠道建設基礎好、品牌形象較佳的優質民營書業資源(包括文化公司和工作室),有效“拿來”,通過優勢互補、相互促進,把民營品牌提升、轉化為出版社的自有品牌,形成互惠雙贏的格局,為出版社在新一輪的產業競爭中加重砝碼,增強動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民營書業的精英們依然是未來中國出版的生力軍,總編輯要以大海的胸懷、高瞻遠矚、慧眼識英才,通過科學整合優質民營書業資源,加快壯大出版社自身規模與實力的速度,提高發展質量。
長江文藝與海豚文化公司的戰略合作給業界創設了一種模式,值得參考。世圖廣州公司通過與天地圖書公司的合作,在高端生活圖書的出版方面迅速占有了一席顯著之地,合作成效令合作雙方都很滿意。世圖廣州公司原有的生活圖書產品線得到了加強、豐富,生活品牌圖書建設得了切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