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集團上市熱潮在最近幾年內會不斷升溫,這是中國出版產業不斷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出版集團改善治理結構,提高管理水平,迅速做強做大的重要途徑。除此之外,上市還有如下一些好處:首先可以獲得實施兼并、收購和聯盟的啟動資金和后續資金,為進一步的經營提供必要的資金保證。其次,隨著公司上市后無形資產的增值(知名度上升,公司規范化,國有公司轉變為公眾公司等),將對互補性商業資產形成更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開展兼并、收購和聯盟活動。再則,憑借上市公司的聲譽及其機制,可較為順利地調整業務結構,迅速擴展核心業務,并以較高的價值轉讓非核心業務和較低成本的“外包”業務。最后,通過證券市場的直接融資,擴大銀行授信額度,帶動企業間接融資,為實施跨行業兼并、收購和聯盟提供多渠道的投融資保證。
但是一家出版集團是否需要上市、上市的目的何在,仍有值得探討之處。出版集團通過上市,進入資本市場,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真正做強做大主業,而不是為了圈錢,更不能為上市而上市。它是否上市和何時上市。需要根據其定位、轉型方向、擴張的方式來確定。只有面對—個更大的市場,追求更大的規模,甚至走向全球市場的時候,利用和進入資本市場才成為實現快速擴張的重要手段。同時,出版集團是否上市還取決于它是否能在主業的發展E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拓展出新的發展空間。這些年來全球大型出版集團均在努力由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并探索和實踐著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和贏利模式。一旦某種贏利模式取得突破的話,或者贏利模式需要大規模擴張的話,都會尋求上市或在資本市場上尋求資金支持。比如,約翰·威立出版集團和里德·愛思維爾出版集團利用數字技術創新而在專業期刊領域形成了大規模的滿足專業機構個性化需求的商業模式后,都利用資本市場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并購浪潮。
當然,中國的出版集團要成功進入資本市場,真正在資本市場上屹立不倒,還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它需要出版集團切實轉變體制機制,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管理者基本素質,增強面向市場的能力。培育發展創新的手段。制定經營發展戰略,提升基礎管理水平,培養良好的信用操守等。
有一點也是需要說一下的,我們這個產業究竟應有多少上市公司,歸根到底是受到產業規模的約束的,是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而增多的。因此,在出版集團上市這個問題上應該是既積極又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