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加強心理學領域的出版工作積極發揮出版的導向功能,推動形成“多出原創書、多寫原創書、多讀原創書”的社會氛圍,同時要引進真正優秀的國外著作,把心理學領域的出版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我國,與別的學科相比,心理學顯得“勢單力薄”。在發達國家,每10萬人中有500名從事心理咨詢的人,在很多發展中國家。也能達到100名,而在中國每10萬人中只有3名。時下,冠以“心理學”的書賣得熱鬧。這從一定意義上也說明心理學界的冷清。
近年來,心理問題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體現在出版行業,“心理學”圖書——無論是專業的還是通俗的,出版量都非常巨大。目前,圖書市場上有關心理學的書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純理論的著作,其中包括教材;二是理論加個案,這類書相對通俗;第三類則通篇是實例,此類圖書品種最多,也銷售得最好。其中,引進版的心理學圖書占據了70%以上的份額,最近某知名網站推薦的300本心理學圖書中,引進版圖書也占了70%以上的品種。墻里的花難道就不紅嗎?我們身邊沒有好選題嗎?情況顯然不是這樣的。分析引進版圖書熱銷原因,首先因為引進版都是從世界范圍內選書,所被選中的大都是上品、精品;其二,外國作者的思維方式也與中國作家不同,他們的作品往往內容精練、更實用,表現在心理學著作上是更人性化,制作也更精良,設計也更新穎,圖文并茂,其中有些圖片還是難得的珍品。而且,引進出版國外已有的心理學學術成果,也是一個常規的出版行為。近年來,一些出版社引進了不少國外的心理學學術著作,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的“20世紀心理學通覽叢書”,華東師大出版社的“當代心理科學名著譯叢”,等等。但遺憾的是,心理學領域的著作引進卻始終未能像經濟學領域的引進著作產生較大的影響,如經濟學方面的薩繆爾森的《經濟學》這種經得起考驗的學術著作,在心理學著作出版方面還是空白。上世紀80年代的“弗洛伊德熱”更多地表現為對國內文學、藝術甚至歷史研究的影響,而于心理學界卻是“墻里開花墻外香”。自19世紀末始,國外的心理學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在個案上都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所以我們引進的書以應用性強的為多,一般都有大量翔實生動的實例。如社科出版社的“心理與人生叢書”、輕工出版社的“心理學叢書”和“新向導叢書”等。在譯介內容的選擇上,國內出版者常常跟從國外熱點,比如因受福柯等年鑒學派學者影響而頗為熱門的精神病研究,在國內譯介書中也是熱點,但對中國讀者來說實際是獵奇心態大于實際應用。此外。我國出版界在對引進版圖書趨之若鶩的同時,還存在一種懶惰的拿來主義。對譯文的準確性把關不嚴,對原作影響力把握不清,對其賣點側重其在國外多么暢銷的雷同噱頭,以引進版為金字招牌而消化不良。許多譯作因為譯者對原作理解不透,譯文讓人不知所云,甚至連心理學專業人員都理解不了。
分析目前我國本土作家心理學方面的圖書,會發現題材大部分集中在臨床心理學這個領域。比如李心天、陳仲庚、岳文浩、龔耀先等老一輩心理學家,出版了《變態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心理測驗》等著作,這些專家的專著對上世紀80年代中國心理學教育和研究普及做出了貢獻。后來的胡佩城、錢明怡、楊鳳池、李凌江等中年作家也在臨床心理學研究和科研領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出版了一大批有關著作,比如《心理治療》、《焦點解決心理咨詢》、《女性心理與性別差異》、《健康心理學》等優秀作品。
但是,我們的一些作者。抓住人們面對心理壓力時普遍希望通過簡便快捷的途徑解決的需求特點,拼湊了許多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心理學著作,使不少心理學圖書變成了所謂的江湖術士的“萬金油”。這類書內容雷同,幾乎面面俱到,婚姻、工作、教育凡常人能遇見的事都扯上幾句,舉一堆例子,擺出一通模棱兩可的說教。連一些生活經驗也都堂而皇之地冠以“心理學”之名登場,心理學等同于“處世學”。有的書還以市儈、庸俗的處世之道冒充心理學,公然教讀者一些所謂的“高招”:“說服有時要用金錢”、“強者裝弱者,越裝越紅火”、“利用對方的弱點進行說服”,在這些“弱點”中包括金錢、名譽、興趣甚至貪色等等,其實起到的是不良的引導作用。當然,其中也有比較好的圖書,如商務國際的“心理透視叢書”,遠方出版社的《心理咨詢個案錄》。其他如女性心理、憂郁心理、自殺心理等專門領域也都有相關圖書出版。
心理學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而不僅僅是常人理解的“心理學就是給人解決心理問題”,它可以廣泛運用于企業的人才選拔、廣告創意、學校教育等各個領域。當然與普通人關系最密切的還是心理衛生這一塊。
解開人們的心上結是心理學界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出版界同樣也肩負著這一責任。首先編輯應參與經營活動,從中了解市場,反饋信息,把握市場動向,從而優化選題結構,編輯出適銷對路的書籍。另外,編輯個人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了選題策劃的成功與否。在圖書選題策劃的過程中,作為編審學術作品的編輯,其專業水平一定要高。只有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才能在組織選題、編輯加工稿件、指導和幫助作者提高稿件質量時得心應手,才能細致、具體地在作者立題和寫作過程中給予高水平的把握。因此,編輯人員要針對工作需要,進行科研進修,力爭使自己的知識儲備既“博”與“雜”,又“深”與“專”。但是,由于編輯人員并非專門的科研工作者,因此還要求編輯精通編輯業務技術,懂得編輯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從而專業地完成選題策劃、聯絡溝通作者、編輯加工稿件等行為。
分析目前的心理學圖書市場,面向專業心理工作者的圖書雖然市場容量有限,但非常穩定,實現微利、達到長銷是不成問題的。而且,面對不同人群的準專業圖書尚有不少空白點。目前,面向大眾的通俗讀物和心理自助讀物的市場雖然“看上去很美”,但如果選題把握不好。失敗的概率比較高。因此,在心理學圖書出版上,我們應著力打造標志性的品牌叢書,以確立其在心理學界和普通讀者中的影響力;把專業讀者鎖定為主攻方向,以專業圖書出版為主;在“品牌”和“專業”的帶動下,旁及不同層次的心理學圖書如通俗讀物的出版。 總之,我們要加強心理學領域的出版工作積極發揮出版的導向功能,推動形成“多出原創書、多寫原創書、多讀原創書”的社會氛圍,同時要引進真正優秀的國外著作,把心理學領域的出版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作者單位:人民衛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