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的“有書”,是意義深刻的“有書”,包括了30多年讀書、教書、編書、寫書、出書和向世界推廣中國的優秀圖書。一生為書幾乎是她生活、工作和職業生涯的主體,也是她執著的信念和追求。
先賢們曾教導我們,人生“不亦樂乎”之事有三:一日耕種,二日讀書,三日交友。這其實代表了農耕時代中華文明進步的人生追求、社會和諧發展的真諦。讀了吳偉同志給我的書稿,從中看到了她“有朋”、“有書”的感悟,其情其境其書其論,頗有傳統文化的新韻,樂以為序。關于“有朋”,趙啟正同志有言在先,我只說說“有書”吧。
吳偉的“有書”,是意義深刻的“有書”,包括了30多年讀書、教書、編書、寫書、出書和向世界推廣中國的優秀圖書。一生為書幾乎是她生活、工作和職業生涯的主體,也是她執著的信念和追求。在學校里以書為伴,在出版社與書結緣,在機關組織寫書、支持出書并且力推“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與五洲四海的出版傳媒機構和出版界的人士建立了合作互動的關系,“有朋”自書中來,“有書”隨朋友去,她為中國圖書走向世界做出了貢獻。這就是她“有書”的特別意義。
《莊子·秋水》北海若日:“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而今出于崖埃,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這里講感知事物、論述道理都受到空間、時間、經歷、見識、思維習慣等方面的影響和限制,要走出偏狹,追求真理,就應當到廣闊的知識海洋中去。今天,如何在全球化和大開放的環境下,理性、客觀、寬容、自信地理解、認識外國人、外國事,在社會制度和文化差異造成的隔阻中學會對話、交流、溝通,達到互信、合作、共事,我看最好的辦法是多讀書,了解別人的思想,認識別人的世界,在心靈E實現交融互動。
我以為,為書的一生是幸福的,因為有書才有文明的傳承。
書籍是人生智慧的結晶,一切政治、經濟、文化、科學、藝術見諸成果,都匯集在書中,一本書就是一個精彩的世界,能使^,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最大限度地獲得知識和力量。
書籍是人類永恒的記憶,一切人類活動的歷史都固化在書中,延伸了歷代人類的認識和實踐,留下了地球—代—代的永恒記憶,使得后來者能夠在前^達到的知識高峰上攀升。
書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一切文明的演進都是如登山,每—代人創造的文明成果都會變成下—代人繼續前進的臺階,在新的起點拾級而上,向文明的巔峰進發,靠的就是書籍。正因為有書,后來者才不必沒事從頭再來,從而加快了文明的前進步伐。
人愛讀書品自高。但愿更多的人“有書”,而且是書在心中,心在書中。
有朋有書:我一生的追求
吳 偉
本書中所涉及的具體的書目很少,無書似有書,實際上是對我所從事的工作,進行了一番梳理,其中,更多的是對圖書傳播的理念。
我把這本小書取名《有朋·有書》,是書名,也是我此生所追求的境界。因為有朋友,我不寂寞;因為有書讀,我更加不寂寞。朋友給我友誼,給我溫暖;書籍給我知識,給我智慧。友誼和智慧伴隨我成長。
當然。這本書中所寫的朋友,都是來自遠方。來自不同國度的非我族裔的朋友,而在我身邊的,時時鼓勵我、支持我、給我幫助的朋友,還留在我的心中。對他們,我并非惜墨如金,并非不想寫,而是怕寫出來會將朋友分出親疏厚薄,怕寫出來心中就沒了念想。也許,有一天,我會用另外一種形式來寫伴我成長的朋友。
本書中所涉及的具體的書目很少,無書似有書。實際上是對我所從事的工作,進行了一番梳理,其中,更多的是對圖書傳播的理念。希望有一天,能將我對具體的書的解讀,特別是影響我、指引我的那些書的故事,說給大家聽。
感謝我的老領導趙啟正先生,他“向世界說明中國”的外宣理念對我的影響,在書中或隱或顯,細心的讀者一定能體會得到。
感謝柳斌杰署長,他對現代出版的詮釋,特別是對對外出版的指導,為我的圖書傳播理念提供支撐。兩位前輩為我這本小書作序,使這本小書不僅華麗而目厚重。
感謝俞曉群先生,這位大腕出版人,一直鼓勵我,督促我將原本不成文的東西“化腐朽為神奇”。
還要感謝這本書的責任編輯呂英,我的同事李新,設計師小閻,本書的出版,處處留下他們的痕跡。
當然,還有我的女兒和夫君,如果說我的工作還有些可圈可點之處的話,是因為他們一直是我的堅強后盾。虎年的春節,我一直在埋頭整理書稿,而沒有太多地理會他們,對他們的歉意和謝意一并在此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