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地區有一個菜農,每天去市場賣菜,一天大概能夠賺200元錢。可是有一天他發現,因為當地人在初二和十六這兩天必須敬拜土地爺,所以許多企業都要派采購員到菜市場買敬拜用品。
他靈機一動。去了一棟16層的大樓,這大樓內有160家企業,他對老板說:“您沒有必要讓您公司的采購員每個月這兩天去市場,我可以送貨上門。我的產品分為三個等級:A類價格1500元,有雞鴨魚肉,水果、餅干和燒拜用品;B類1000元,有水果、糖果、餅干和燒拜用品;C類500元,有餅干、燒拜用品。每月兩次按時送到您公司門口,只要一年結4次賬,每3個月結一次就好。”
剛開始很多公司都定C類,因為它經濟實惠。可是每次拜土地爺時發現,隔壁那家公司用的是B類,土地爺會不會去吃B類而不來吃我們的C類呢?所以他們下一次就改為B類,結果又發現隔壁已經開始用A類了。最后,160家公司全部定為A類,一年就是576萬元。
所有未被提供的服務都是海洋,以前的農夫,現在已經為15棟樓供貨,營業額將近一個億。
股票是寵物 稂曉燕
胡立陽是美國加州圣塔克拉大學企管碩士,被媒體稱為“亞洲股神”。
其實胡立陽最開始也和許多新股民一樣賺不到錢,盡管他每天都關注著上千只股票的升降起落,可他還是賠錢。
一次偶然的出游改變了他賠錢的命運。
有一次,他去英國看望一個朋友,這個朋友養了大約200只羊,他的羊每次參加比賽都能得冠軍。朋友除了可以叫出每只羊的名字,還能告訴他哪只羊心情好,哪只羊好像身體不舒服。
胡立陽恍然大悟:看股票就應像朋友看羊。鎖定一藍子股票后,自己就應該像朋友看羊一樣,觀察這些股票的一舉一動,用心呵護她養育她。回來后胡立陽不再盲目地買股賣股,而是鎖定二三十只股票,每天在地上跪坐十幾個小時畫股票走勢圖,一畫三年。慢慢的,他畫的圖好像有生命了,他每天都感覺自己聽懂了股票和他說的話。股市如果不好,他也會像朋友能感覺到羊不舒服一樣敏感。哪天股票跌了五毛錢,也許對別人意義不大,但對他來說卻可能是一個極佳的買入機會。
“很多人只是聽人說哪只股票好,就急著買入想賺大錢,這樣急功近利不賠錢反倒奇怪了。”在一次講座上胡立陽提醒人們,“我當年炒股賺了錢,還有一個特別的背景大家不能忽視,我開始炒股是在打拼兩年有房有車之后。”
胡立陽的意思很清楚:股票是活物,是投資人用時間和感情養大的;股票是寵物,是有錢有閑的人玩大的。而它給人一夜暴富的假象常常會令許多脫貧心切的窮人變得更窮。
不能沒有秘密 佚 名
A城、B城有兩個魔術師,他們師出同門,技藝相當,在各自的城市里都有一批忠實的觀眾。但他們心中都有一個“秘密”:想超過對方,成為最有名的魔術師。
A城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演藝業發達。B城是一個中級城市,人口比A城少。B城的魔術師感到了空前的壓力。
B城電視臺有一檔綜藝節目,邀請魔術師去表演。導演提出一個要求,希望魔術師表演完后,告訴大家魔術的道具、手法等。導演說,如果你這樣做,那將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會吸引無數的觀眾,收視率可能刷新建臺以來的最高紀錄。
魔術師覺得這是一個徹底戰勝A城魔術師的機會。每個周六晚上,魔術師準時出現在節目中,他總是先表演一個魔術,然后把道具、手法等魔術技巧告訴觀眾。
果然,這檔節目一開播,就吸引了大量的觀眾。魔術師破解魔術之法讓節目贏得了很高的人氣。然而節目進行了三個月,魔術師幾乎把自己能完成的魔術全部解密了。無論是導演,還是觀眾,對他的節目都失去了興趣。
節目被取消。魔術師又回到劇院表演他的魔術,但是觀眾越來越少——他的許多魔術秘密已在電視臺解密了,人們對他的魔術再也沒有神秘感了。
不久,魔術師離開了B城,從此不知所蹤。
最后一次機會 佚 名
朋友從國外回來,想投資開一間法式料理店。
經過精心地考察、選址、裝修,終于可以開業了,可他還是不放心,讓我們幫他挑毛病。
我說:“挺好的,趕快開業吧,早開一天早賺錢。”朋友看著我說:“正式開業還要等一個星期,不能讓客人有任何不滿意的地方。所以我要請咨詢公司替我找最挑剔的顧客來免費試吃。”
“你也太認真了,先開業,發現問題再改也來得及。”
“不,我不能拿顧客做試驗。我做過調查,開業最初10天進店的顧客。基本上就是將來店里長期的顧客。如果你在這10天留不住顧客,你就得關門。”
我有些不解。“一個新開的店,有點兒不足是難免的,客人也會諒解,下次改正就行了。”
“不,沒有下次。我剛到國外和當地人交往時,覺得他們很傻,你說什么他們都信,你如果想騙他們其實很容易,但是他只讓你騙一次,以后永遠不會再和你來往。”
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這些天來他如此認真。這既是他的第一個店也可能是他的最后一個店,人生中的機會不會有很多次,把每一次機會都當做最后一次機會,那么。你就不會永遠在等待下一個機會。
放棄人生的7% 梅德明
美國保險巨頭法蘭克·畢吉爾剛從事保險業的時候,曾經遭遇過一個瓶頸。
他想讓自己的業績得到迅速的提升,于是他開始起早貪黑地出去跑業務,并使出渾身解數說服客戶購買他推薦的保險。為了爭取到每一個可能成交的業務,他經常要幾次三番登門拜訪。可令他沮喪的是,雖然他付出了比往常多幾倍的汗水,可他的業績并沒有比原來提高多少。許多時候,在他多次登門拜訪,百般努力下。客戶終于答應購買他的保險,但在最后的關頭,客戶常常反悔,他最終不得不沮喪地離開,再花時間去尋找新的業務。
怎樣才能把自己從沮喪中拯救出來呢?在他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之前、他開始隨手翻閱自己一年來的工作筆記。很快,他就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腦海里閃現。
之后的日子里,他開始采用新的推銷策略進行工作。結果把平均每次賺2.70元的成績,迅速提高到了4.27元。當年。他新接進的保險業務。第一次突破百萬美元大關,引起業界的轟動。
憑著自己出色的智慧和獨特的推銷策略,法蘭克·畢吉爾迅速成長為保險業的巨頭。
后來,法蘭克·畢吉爾向世人公開了自己成功的秘訣。原來,當年他在自己的工作筆記中發現了這樣一組奇特的數據:在他一年所賣的保險中,有70%是第一次見面成交的,有23%是第二次見面成交的,只有7%,是在第三次見面以后才成交的。而他實際花費在那7%的業務上的時間,幾乎占用了他所有工作時間的一半以上。
于是,他采取的新推銷策略是,果斷放棄那7%的利益,不再為它的誘惑所動。這樣,他就可以騰出大量時間用于新業務的拓展。
編輯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