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好發于40~65歲成年肥胖男性,其病因是由于人體缺少一種酶,無法分解食物中一種叫嘌呤的物質,導致尿酸不能正常代謝,在血液中的濃度持續增高,到一定時期便出現痛風癥狀。最典型的首發癥狀是單側大足趾突然關節疼痛(俗稱足痛風),之后出現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特點是單側膝關節突然發作的疼痛,病變關節及其周圍的軟組織發熱紅腫,夜間疼痛劇烈,癥狀常持續7~10天自行緩解。如果不及時治療,約半數患者將發展為明顯的痛風“石”(如腎結石)和永久性關節畸變。
高嘌呤飲食,少吃為妙
嘌呤是DNA成分之一,在人體內會氧化成為尿酸。預防高尿酸血癥,關鍵要控制嘌呤攝入量。
牛奶、酸奶、大米、面條、白菜、芹菜、冬瓜、馬鈴薯以及各種各樣的水果屬于低嘌呤食物,可以多吃。
中等嘌呤食物,普通人和處于痛風緩解期的患者均應適度適量攝入,但不宜多吃。這類型的食物包括綠豆、紅豆、豆腐、豆干、豆漿、雞肉、豬肉、牛肉、草魚、鯉魚、蝦蟹、菠菜、海帶、金針菇和花生、蓮子等。
動物內臟、蝦米、魚干、干貝以及肉湯、雞精等食物嘌呤含量較高,痛風患者要絕對禁食。
遠離喝酒,遠離痛風
飲酒是痛風發作最重要的誘因之一。大量飲酒可致痛風發作,長期飲酒可發生高尿酸血癥。預防痛風發作最好戒酒,一時戒不掉也要注意避免大量飲酒,更忌酗酒。
服用維生素C
補充維生素C有助于預防痛風。數據表明,每增加500毫克維生素C,可降低痛風幾率17%;每日維生素C攝入量達到1000毫克,痛風率降低34%。
補充維生素C的方式主要以吃新鮮蔬菜水果為主,維生素C制劑則在正常飲食不能滿足的情況服用。
減壓勢在必行,避免過度疲勞
隨著科普宣傳力度的加大,很多人知道飲食不節是痛風發作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除了飲食外,還有很多的因素也會引起疾病的發作,常見的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手術創傷、氣候驟變,等等。而且,后面的這些因素逐漸取代飲食因素,成為痛風發作的首要原因。
這是因為,一方面飲食的因素已普遍被大家認可并認真控制,另一方面,與痛風發作密切相關的尿酸,80%由內源性產生,20%有外源性相關(如飲食等)。而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手術創傷、氣候驟變等因素會造成尿酸的代謝異常,形成內源性的尿酸急劇上升,從而導致痛風的復發。
由此可見,預防痛風的復發,我們在注意飲食的同時,更應關注人們的心理、精神緊張、工作壓力等因素。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一些白領階層,特別要注意勞逸結合,自我減壓,減少痛風的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