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調查之京津冀都市圈]
[在“京津冀都市圈”規劃即將出臺之際,存在著“大樹底下好乘涼”和“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爭論。]
今年2月,在海南國際旅游島概念股遭遇重挫之后,天津板塊被推上了臺面,自當月22日,濱海能源(000695.SZ)率先漲停,津濱發展(000897.SZ)和津勸業(600821.SH)后均以漲停板收盤,多家證券分析機構均稱天津板塊有力接手海南,成為市場熱點。
不過,天津板塊的行情如果脫離了“京津冀都市圈”,顯然就違背了這個區域規劃設計的初衷,因為在“京津冀都市圈”規劃即將出臺之際,就存在著“大樹底下好乘涼”和“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爭論。
京津冀三地之間存在著這樣的經濟現狀:城市GDP差距大,城市與城市之間資源競爭激烈;區域自然生態嚴重失衡、環京津貧困帶有服務而無補償、行政體制分割制約區域經濟循環發展、京津兩地輻射能力和帶動效應弱、京津冀總體規劃缺乏區域層面的協調和銜接。
這種差距就像區域內上市公司對于區域經濟規劃的態度,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天津普林(002134.SZ)電路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表翟潔對《英才》記者說:“濱海新區給我們的政策已經夠好了。”對于“京津冀都市圈”,他自然持觀望態度;而唐山市南堡開發區的三友化工(600409.SH)董秘張建華則告訴《英才》記者,他們對于政策密切關注,因為他們已經成為政策的受益者。
據悉,“京津冀都市圈”區域發展規劃按照“8+2”的模式制訂,分為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中北部8市。有專家稱,如果各個城市能完全按照“京津冀城鎮圈”的規劃內容進行城市發展定位,則“京津冀城鎮圈”發展會完全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實現區域的協調發展。然而,據《英才》記者調查,除了“京津冀都市圈”領軍的京津唐三地,其他地區想融入還不是那么簡單。
熱點如何持續?
現在北京到唐山的投資,唐山跟天津濱海新區的合作協議,天津到唐山到秦皇島的高鐵開工,京津冀正在呈現出一個好的合作勢頭。
“京津冀都市圈”的天津濱海新區、曹妃甸開發區、黃驊港早已成為熱點地區,由于地緣優勢,這三地距離北京在一小時之內,且靠海或具有天然資源。
“雙重題材”板塊天津是京津冀都市圈發展規劃中,在市場上表現尤為出色,究其原因,除天津板塊的公司一向非常活躍之外,天津板塊本身所具有濱海新區概念,使得該板塊備受資金青睞。
2009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天津市調整濱海新區行政區劃,標志著濱海新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加上京津冀都市圈發展規劃的制訂,使得天津成為了擁有雙重題材的板塊。
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濱海新區是最近幾年國家建設的重點,并且是我國第二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但就目前來看,濱海新區還是主要起到工業中心的作用,和天津原先的舊城區一起形成了一個大規模的工業城市,成為整個京津冀地區的制造業發展中心和海上航運中心。
身在其中的企業自有體會,翟潔告訴《英才》記者,天津普林所在的區域為濱海新區的空港物流加工區,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等項目就位于此,被稱為“中國西雅圖”。天津普林所經營的電子電路行業發展順利,而且自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天津市調整濱海新區行政區劃以來,濱海新區內天津普林的上下游企業不斷增加。
在北京東部地區,隨著通州新城、亦莊等幾個在建新城的開發,濱海新區以及天津在高科技產業的影響力會有所外延,由于其對高科技行業的支持,和北京會形成一種互補關系,北京這些在建新城和天津之間在產業上的聯系會更加緊密。而由于北京一些重化工業外遷,則84個項目。唐山跟天津濱海新區簽署了合作協議,現在天津到唐山到秦皇島的高速鐵路已經開工,京津冀呈現出一個
好的合作勢頭。為唐山曹妃甸地區發展重工業提供了機會,使得該地區的經濟得到顯著提升。譬如首鋼搬遷到河北省唐山市,在渤海之濱新建了一座中國現代化的鋼鐵企業,并與唐山的其他鋼鐵企業一起,形成了中國最大的鋼鐵工業生產基地;南堡大油田的勘探開發,吸引了中國三大石化集團的投資,形成了產業聚集效應,這都將帶動該地區其他產業的發展。現在北京到唐山的投資,已達到了256億,
“京津冀都市圈”的濱海新區和唐山曹妃甸已經成為區域內的明星,而兩者在海運、產業上的一些互補和互動,將會持續拉動兩地發展。
曹妃甸拉動河北?
“要致富、先修路”儼然已經成為“京津冀都市圈”河北企業的共識,對于基礎設施建設,他們拍手稱快。按照“京津冀都市圈”的規劃,河北8市被定位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現代化農業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閑度假區域,也是京津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研發轉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如何真正盤活京津冀發展?以曹妃甸新區為龍頭的唐山無疑肩負著“破題”重責。河北省今年更為具體地提出統籌唐山、秦皇島、承德三市建設冀東經濟區,力爭通過五年時間,使其成為環渤海地區新的經濟增長極。充分發揮唐山沿海地區土地和岸線資源優勢,形成以港口帶動產業聚集、以產業促進港口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
其實,早在2008年初,河北省就提出“打造沿海思維”的口號,其目的無疑是以唐山為榜樣,更好的融入“京津冀都市圈”。然而,對河北省其他省市而言,與北京、天津的地面距離,才是決定他們是否看好“京津冀都市圈”的因素。
位于保定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風帆股份(600482.SH)董秘張亞光如此向《英才》記者分析:因為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并非終端產品,所以需要上下游配套企業,“京津冀都市圈”的建立無疑會讓這一對接更加順暢。然而,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后現已成為京津冀地區發展的一個阻礙,尤其是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市的道路交通建設。
所以在今年“兩會”期間,交通建設成為河北代表最希望談論的話題,“據我了解,北京至張家口的城際鐵路今年內將要動工。等正式修通之后,從北京到張家口將不到一個小時。張家口將成為北京的另一個后花園,成為北京人休閑旅游的地方。”張家口市政協副主席祁萬利顯得有些興奮。
現在,津保城際、京唐城際鐵路項目陸續在年內啟動,京津冀地區城市間距離將大幅縮短。鐵道部確定京唐城際鐵路全線里程約160公里,建成后,北京到唐山火車運行時間大約為38分鐘;連接天津市與保定市的津保城際鐵路即將開工,鐵路建成后,從保定到天津的時間將縮短至40分鐘。該線可連接京廣、京九、京滬鐵路,與京石客專、京滬高鐵、京津城際和津秦城際相連,將大大便利京津冀地區的城際交流。
而北京將加強涉及北京、河北兩地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擴大內需項目的安排,將推進京張、京承、京唐、京石客運專線高鐵的建設,從人流、物流上支撐區域發展。
“要致富、先修路”儼然已經成為“京津冀都市圈”河北企業的共識,對于基礎設施建設,他們拍手稱快;但談及區域規劃對企業的影響,很多企業表示:“細則還沒出臺,有政策出臺固然好,但現在還是干好自己的活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