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股市與中國股市于是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前者經濟形勢不夠好,股票漲得好;后者增長狀況很不錯,股票反而停滯不前。
或許“股神”巴菲特也不曾料到美國股市現在的表現。
一年多前,巴菲特一句“美國經濟已跌落懸崖”讓道瓊斯指數創下了12年來最低收盤點位,三大股指均有下挫,市場情緒隨即崩潰。一年多后,美國三大股指漲幅均超過60%,而且其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
美股的這股熱鬧勁是有原因的。相比新興國家,雖然美國的經濟復蘇相對緩慢,失業率始終居高不下,但是其通貨膨脹壓力比較輕,政府得以繼續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這種政策對溫和的經濟復蘇勢頭起到了放大作用,推動了美國股市今年第一季度的漲幅達到4.1%。
相比之下,中國股市的表現就有些讓人琢磨不透了。雖然,高盛建議投資者買入中國股票,其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依然強勁,預計2010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將達到11.4%,高于市場普遍預期的9.9%;而中國股市過去9個月不僅跑輸了發達國家市場,連其他新興市場也沒有跑贏。
“打擊投資者對中國股市信心的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現在貨幣政策收縮的壓力很大,物價和經濟指標都漲得很快,估計一季度GDP會到12%以上,經濟過熱壓力大;另一個是資本市場擴容的壓力,新股發行還有解禁股等等。”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王虎認為,如果4月底能加息,貨幣緊縮政策的壓力將得到釋放,也許從今年二季度起,中國股市會逐步好轉。
美國股市與中國股市于是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前者經濟形勢不夠好,股票漲得好;后者增長狀況很不錯,股票反而停滯不前。這樣的反差緣何會出現?接下來美股是否有望在動蕩之中繼續走出牛市行情?高盛的報告說投資中國股市的時機已成熟,那么中國股市未來的走勢又是否能跟上美股的上漲節拍呢?
搶籌美股?
和實體經濟目前存在的問題相比,美股的表現顯然有些過頭了。美股最近的表現確實有些“熱情”。
截至4月1日收盤,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上漲70.44點,至10927.07點,漲幅0.65%,創下2008年9月26日以來最高收盤水平。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4.62點,至2402.58點,漲幅0.19%。該指數當周上漲0.31%,為連續第五周走高,也是去年5月以來連續上漲周數最多的一次。
毫無疑問,今年第一季度是美國股市最為風光的時候。首先,美國股市輕易就搶得了轉移自新興市場的投資者。分析人士認為,投資者去年在新興市場的股市中賺得盆滿缽盈,今年第一季度他們卻轉攻成熟市場股市,因為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在內,其旨在扭轉因經濟刺激計劃和低息政策所致流動性過剩局面、經濟過熱局面的計劃都讓投資者嗅到了風險。
同時,隨著希臘問題對歐洲國家股市的打壓,也推動了一些投資者買入美國股票。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股市的走勢來源于公司業績支撐。目前,美國公司財務穩健、估值合理,至少從短期看股市受到的支撐是相當強勁的。而為股市提供更強支撐的是,盡管美國樓市等領域依然疲弱,但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復蘇的信心卻非常堅定。
當然,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這么樂觀,一些分析師在表示著質疑。隨著美聯儲逐步采取從寬松的刺激政策“退出”計劃,股市將面臨的或許是一年中最大的風險。當前,失業問題仍困擾美國經濟,消費者需求還處于經濟衰退時的水平,從基本面上來看,美國實體經濟的復蘇程度也并不理想,目前還只是表現在居民消費數據上,而公司的業績、經營層面還看不到明顯好轉的跡象。
還有分析人士認為,4月美聯儲將采取第一步收緊措施,把政策聲明中的“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維持低利率的承諾去掉。同時,另外一個不確定因素是新興市場和大宗商品生產國可能會加息。上個月,印度提高了利率,預計巴西也可能會很快采取收緊措施。當然還有對中國的擔心,除了中國可能加息外,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被視為推高了大宗商品價格,進而推高了對能源和材料類股的預期,這些擔憂無疑是美國股市未來繼續上漲的風險所在。
和實體經濟目前存在的問題相比,美股的表現顯然有些過頭了。
投機熱困擾中國?
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表現很有可能繼續落后于美歐發達國家。
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主要基準股指中,上證綜合指數以及香港恒生指數都算表現最差的,兩個指數分別下跌5.1%和2.9%。這種下跌行情與中國大陸和香港股市去年的強勁表現形成了強烈反差。為避免本輪經濟衰退而推出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使得中國股市在2009年大幅飆升。上證綜指去年幾乎上漲了80%;恒生指數的漲幅也達到52%左右。
“現在中國經濟一方面還沒有完全復蘇,另一方面是經濟過熱帶來的調控預期,這是影響股市走勢的關鍵因素。”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對《英才》記者說,“針對過熱的緊縮政策對于投資者來說,就像一只沒有放下來的鞋子,時刻牽動著人們的心。而這種緊縮是在經濟
增長動力并不穩固且結構性通貨膨脹已經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的緊縮,自然讓人們更為擔心。”
近日,美國資產管理公司GMO的錢塞勒撰寫了一篇名為《中國的危險信號》的文章。文中認為當前的中國已經出現了過去三個世紀中多次大投機熱的諸多特征,比如盲目信任當局的能力,以及過度資本投資、腐敗現象驟增、寬松貨幣環境、固定匯率體制、無節制的信貸增長、道德風險、不穩定的金融架構以及被不良貸款迅速推高的資產價格等等。
錢塞勒認為,這一系列特征中,信貸快速增長是預示金融不穩定的最重要的指示器,其次是資產價格泡沫,低利率和貨幣大量增加也是造成重大不良后果的重要因素。“中國不幸地擁有上述可疑特征,并正在承受著巨大的投機熱的困擾。”
財經專欄作家傅勇近期也撰文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從正常化過渡到局部過熱可能只有一步之遙,這一步也許正在跨出。經濟的主要風險已經由經濟的二次回落,轉變為通脹壓力的上升和結構性的經濟過熱。
最近的政策動向給出了不少信號。今年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季度例會沒有給出政策調整的任何暗示。三位專家委員的首度亮相,本身就是引人關注的焦點,他們中就有一直主張強力收緊貨幣的學院派代表。
由此可見,貨幣政策的調控時機與措施是當前中國股市走勢的晴雨表。當然,除了中國自身的壓力,還有來自美國等其他國家的壓力,諸如其他國家包括美國經濟的未來走勢對中國股市走勢的連帶效應,諸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施壓人民幣升值問題。
華爾街日報撰文表示,只要美歐的就業狀況沒有明顯改善,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表現就很有可能繼續落后于美歐發達國家。而單就中國來說,美歐就業狀況不佳對中國股市的負面影響會更大,因為歐美的高失業率會促使他們加大要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一旦這種壓力轉變為切實的制裁行動,比如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甚至美國對華實施全面貿易制裁,這雖然短期內未必會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太大負面影響,但肯定會明顯打擊中國股市。
同時,加上不少投資者認為中國股票估值過高的心理,中國股市短期內可能難改與美股分道揚鑣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