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渠道和鋪貨幾乎已經做到極致、沒有多少空間可供挖掘的時候,許連捷希望恒安在管理端的變革能夠收獲更高的利潤率。
“我從來不看股票,也不看競爭對手,我就看企業內部的事情。目前的恒安是‘史上最好恒安’。”1998年打造了內地赴港上市第一股,現在的許連捷如此向《英才》記者介紹他是如何推動恒安集團前進的。
逆勢增長,這是金融危機以來恒安集團的常態,根據恒安國際最近發布的2009年報,其營收為108億港元,同比增長35.4%;凈利潤21.17億港元,同比增長57.92%。這已經是連續幾年的穩定、高速增長了。
“公司在2008年第四季至2009年上半年,趁木漿價格處于低位時增加了庫存,有助保持現時的毛利率水平。”恒安集團cEo許連捷這樣解釋取得這一成績的原因。但是這種偶然的原材料抄底顯然并不能讓恒安像許連捷的名字寓意的那樣,連續在市場上取得大捷。在渠道和鋪貨幾乎已經做到極致、沒有多少空間可供挖掘的時候,許連捷希望恒安在管理端的變革能夠收獲更高的利潤率。
2007年,許連捷為恒安集團引入了國際知名的管理咨詢公司為其制訂未來五年的發展戰略規劃。新的戰略規劃重新確立了組織結構調整、崗位職責和績效考核體系。同時,許連捷與用友軟件公司合作,建立基于統一信息平臺的集團管控模式,優化供應鏈管理。由此,這次管理變革由戰略規劃、管控模塊、供應鏈優化和績效管理四大模塊組成。
恒安集團內部稱之為“二次管理變革”。2001年,許連捷引入咨詢公司,為恒安初步奠定了產銷分離的經營模式和以時間管理為基礎的績效管理體系,也為其后數年高速增長奠定了基礎。那一次管理變革被稱為“一次管理變革”。然而,不同的是,“一次管理變革”是在恒安處于危機狀態中啟動的,而“二次管理變革”卻是選在風調雨順的年景里。
許連捷從運營的角度解釋了在增長期恒安集團變革的動力所在:“如果仔細看一看恒安集團的增長模式,你會發現它的銷售增長率和庫存增長率是一致的,就是說同步增長。從目前來看,恒安集團的資金能夠支持這種高庫存生產模式。但是如果營業額增長到100億元以上呢,怎么辦?所以,我們希望通過二次管理變革優化供應鏈。這樣,用更少的庫存成本支持更高的增長?!?/p>
現在,恒安集團的變革可謂明顯,許連捷感到滿意。例如,恒安集團的年物流運輸費用曾經高達4億元,經過總招標后大幅度下降,天津到北京下降50%;包裝箱經過總招標,下降幅度達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