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認“積極向上且不乏競爭力”的菲亞特的“野心”是沖入世界汽車行業的第一陣營。
2010年的春天注定成為世界汽車行業的“多事之春”。
在豐田“家變”和戴姆勒-雷諾“結婚”之后,意大利第一大汽車制造商——菲亞特集團再度讓人大吃一驚。
4月21日,菲亞特集團正式宣布了自己的“分家”計劃。計劃稱,為了公司的長足發展,菲亞特將拆分現有的汽車業務,從而形成轎車與卡車、拖拉機兩塊各自獨立的業務。資料表明,拆分之說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提及。
“分家”消息頗受市場歡迎,當天,菲亞特股價大幅上漲9.3%。來自菲亞特內部的數據顯示:目前,菲亞特轎車業務的價值約為65億歐元,相當于菲亞特市值的53%。在菲亞特2009年的銷售額中,轎車業務所占比重高達56%。
很顯然,將如此重要的業務從集團中拆分出去,其目的一定不會是將其弱化。事實上,加大投入、壯大轎車業務才是菲亞特分家的真正目的。
菲亞特集團明確表示,一旦形成獨立的轎車業務實體,以此為基礎,菲亞特可以在未來的經營中伺機結盟。至少,在運作獨立上市的過程中,相對干凈的轎車資產更利于融資。
對于此次的拆分,市場充滿幻想。有分析師稱,“分家”舉動將令菲亞特這個歐洲第五大汽車制造商擁有更加靈活的操作空間,加入行業的整頓潮流。甚至已經有傳聞指出,菲亞特已經向各家銀行尋求融資,以助其完成業務拆分。
正如分析師的分析,提升企業價值的不是拆分這一舉動,而是拆分之后,菲亞特下一步的行為。換言之,理清轎車資產的菲亞特隨時可以用這部分業務做資本,以博取融入甚至掌控更大轎車業務的機會。從目前的分拆計劃可以看出,自認“積極向上且不乏競爭力”的菲亞特的“野心”正在于此。
其實,早在一年前,菲亞特CEO馬爾喬內就表明了公司的基本態度。他認為,“只有規模最大的汽車制造商才能夠實現持續經營。”因此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菲亞特一直尋求通過并購來擴張規模,試圖向規模最大的轎車廠商邁進。收購克萊斯勒20%的股權就是這種努力的結果。經過長期努力,菲亞特旗下目前已經擁有阿巴特、阿爾法-羅密歐、博通、克萊斯勒、道奇、菲亞特、藍旗亞、吉普等8大品牌和電-液柔性可變氣門控制系統這一特有技術。
當然,做大還需根基穩固,自主發
展將成為接下來五年菲亞特的重要增長方式。規劃中,中國、俄羅斯以及北美市場將發揮關鍵作用。
根據媒體掌握的材料顯示:在接下來的五年里,菲亞特將重兵打造轎車帝國,2014年的預計年產量將達到550萬-600萬輛。通過斥資24億歐元擴充在俄羅斯的合資企業、到2014年在中國年產22萬輛汽車、利用克萊斯勒設在墨西哥的工廠為北美以及巴西市場生產微型車等動作,菲亞特力圖留在行業第一陣營。
在宣布分家的當天,也就是宣布未來五年規劃的前一天,菲亞特還重新調整了領航者。現年34歲阿涅利家族繼承人、原菲亞特集團副董事長約翰·埃爾坎正式接替了掌權6年的盧卡·迪·蒙特澤莫羅,成為新任董事長。一直以來,蒙特澤莫羅精心栽培埃爾坎,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讓阿涅利家族成員重返菲亞特的領導崗位。如此巨大的變革之下,蒙特澤莫羅更不惜退居子公司董事長的位子,推埃爾坎沖上一線。
但愿這位前董事長喬萬尼·阿涅利的孫子可以改寫菲亞特的歷史,成就菲亞特的轎車行業統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