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匯率的扭曲造成了錯誤的市場信號和錯誤的資源配置,以及貨幣政策也完全陷于被動。”
當2006年中國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的時候,張曙光預測中國外匯儲備或將在2010年突破2萬億美元。而今,中國外匯儲備已穩穩當當地高懸于2萬億美元之上。然而,巨額的外匯儲備背后卻含有隱憂:巨額的外匯儲備一方面面臨保值的難題;另一方面,巨額外匯儲備實際上反映了中國內外經濟失衡的嚴重程度。
因此,人民幣匯率問題被推上了各界爭論的風口浪尖。當被問及這個早已不新鮮的老大難問題時,張曙光對《英才》記者說,“政府在這個問題上顧慮太多,下不了決心。”
早在2005年時,張曙光就曾撰文指出,維持‘低估’的匯率水平雖然能夠在穩定匯率、穩定預期方面起到一些作用,但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后果。即人民幣匯率的扭曲造成了錯誤的市場信號和錯誤的資源配置,以及貨幣政策也完全陷于被動。
讓出口增長慢一點
“匯率調整主要還不是外部壓力,而是國內經濟調整的需要。”《英才》:你覺得人民幣應不應該升值?
張曙光:人民幣當然應該升值。有幾個好的升值時機沒有抓住。比如2005年那次升值,升值2%就很小。后來2006、2007年相對要快,問題是一出現金融危機,咱們又基本上回到和美元掛鉤的狀況了。
《英才》:你傾向于人民幣一次性升值還是緩慢爬行?
張曙光: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一次性升值,升值到位,升值的預期消除了,但一次性升值幅度太大,經濟受得了受不了這個沖擊?如果緩慢升值,就給了人家一個升值預期,不斷升值,熱錢就會不斷進來。現在,在這方面的分歧比較大。但是,我覺得還可以把兩個結合,但時間不要拖太長,比如說現在一次升值5%,然后再按照當前的一籃子貨幣,定個比較大一點的活動幅度,在這幅度之內不干預,超過幅度再入市買賣。我們現在的幅度太小。《英才》:現在是升值的好時機嗎?
張曙光:現在是個時機。今年是一個貿易要恢復性增長的年份。1月剛開始恢復增長,幅度就是百分之四十幾。《英才》:但我們的順差在下降。
張曙光:順差下降是個好事情。如果現在升值,就可以讓出口增長慢一點,因為升值,出口成本就上升。過去主要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走不下去了。今年外部環境的影響相當大,你看美國現在在匯率問題上態度很強硬,歐洲也是,不光是美歐,其他發展中國家對中國也不斷進行貿易傾銷、補貼的調查。匯率調整主要還不是外部壓力,而是國內經濟調整的需要。匯率升值,出口增長慢一點不行嗎?
《英才》:出口慢下來之后,就業會不會成為一個問題?
張曙光:就業可以通過發展其他產業來解決,調整以后,就業不朝加工、制造業出口那個方向走了,朝服務業方向走了。匯率升值以后,相對價格關系就變化了,制造業的成本提高了,出口放慢了,服務業的激勵就增強了,服務業就發展了。如果你不調整,永遠朝出口方向走。
《英才》:你覺得人民幣的均衡匯率水平是多少?
張曙光:關于均衡匯率有好多算法,但誰也說不準。因為它是一個市場競爭的結果,而不是一個計算的結果。但內外失衡狀況表明,匯率是失衡的。
匯率改革應快一點
“由于長期實行鼓勵出口的政策,資源都流向了出口部門,造成了今天的結構失衡,而結構失衡又會影響到經濟的長遠發展。”
《英才》:匯率問題與當前熱議的經濟結構調整有什么關系嗎?
張曙光:匯率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只涉及到外部經濟而與內部經濟沒有關系的問題,實際上,它與內部經濟的關系非常密切。匯率是兩種傾向的比價,它直接影響到國外與國內的關系、出口部門與非貿易部門的關系,這兩個部門的關系也就影響到國內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關系,進而就會通過要素的投入和價格影響到不同部門的收入關系。可見匯率是與其他要素價格密切相關的,單獨調整匯率,不能解決問題,但是,如果不調整匯率,資源要素價格的調整也很難到位、很難發揮作用,它不是一個單獨的東西。
既然匯率是一個相對價格。匯率變動,就會使相對價格發生變化,進而改變要素的流動和配置。匯率升值,出口部門的成本增加,盈利減少,資源就會流向其他部門,比如服務業。
現在,國內經濟失衡相當嚴重,出口加工工業過長,服務業嚴重不足,我國的服務業增加只占到GDP的40%多一點,同類的發展中國家都比我們高很多,印度的占比是56%。我們的教育、醫療、生產服務業都不夠發展,由于包括匯率在內的相對價格扭曲,資源不朝這個地方流。由于長期實行鼓勵出口的政策,資源都流向了出口部門,造成了今天的結構失衡,而結構失衡又會影響到經濟的長遠發展。
《英才》:中國外匯儲備的增加規模遠遠超過貿易順差的規模,你怎么理解?
張曙光:外匯儲備是由貿易順差和資本凈流入兩個方面決定的。我們現在的情況是貿易順差和資本凈流入之和大于外匯儲備增加額,很多人把這個差額看作熱錢流入。其實,這里邊還包括統計上的遺漏和誤差,也包括熱錢。當然這里也有其他因素,比如居民持有的外匯,由于升值預期,一些人拿去兌換成人民幣,也是這個差額的構成部分。《英才》:你覺得中國外匯儲備多少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北京大學法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才算是一個合理的規模?
張曙光:外匯儲備在不同的情況之下,可能需要的數量不一樣。過去有一個經驗數據,外匯儲備不低于三個月的進口用匯。現在,我們的一個現實是,外匯儲備過多。過多就是浪費,外匯儲備是一種資源。現在大部分購買的美國國債,收益3.5%左右,收益率相對較低,而且面臨著很大的匯率風險。
《英才》:你曾提出過兩個雙向循環和雙向依賴的觀點,美國人又用這個錢投資到中國賺利潤。打破這個循環的方式就是人民幣升值嗎?
張曙光:升值是一個重要手段,還有就是提高國內價格,主要是資源要素價格。目前的調整,一方面要調整相對價格關系,把低的調高,使比價合理,另一方面要改革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匯率形成機制。
匯率是解決外匯儲備過多、國內經濟失衡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不是說動了匯率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但是不動匯率恐怕其他問題也難解決。解決外匯儲備過多的問題有兩個辦法:減少供給和增加需求。升值是從供給方面解決問題,增加對外投資是從需求方面解決問題。其實,到國外投資既應當支持國有企業去投資,也應當支持民營企業去投資。
《英才》:結售匯制度是不是應該放開?
張曙光:結售匯制度完全能夠放開,自由結售匯當然是一個好的方向。現在的情況是,允許企業留存一部分外匯,但在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之下,誰也不愿意保留更多的外匯。總的來說,我們應當利用當前的時機,使貿易增長得慢一點,匯率和其他相對價格的改革和調整加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