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調查之區域分析]
[打著區域經濟的旗號,有的企業一心圈地,專注招商,對主業與內部培養毫不關心。]
區域經濟近一年來一直是資本市場上炒作的主題,現在投資者中間有一個說法,隨著先后出臺的區域振興伴隨大盤的輪番走強,“我們炒的不是股票,而是中國地圖。”
“什么地方都在搞區域經濟能叫區域經濟嗎?”成渝板塊上市公司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董事長向《英才》記者反問道。有分析師認為,從目前許多的區域經濟規劃來看,都還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內容推出,即強有力的金融或者財稅等多方面配套政策還沒有推出。也許可以這樣認為,多數規劃只是在整體上描繪了一幅區域發展的美好愿景。
“我們不希望區域規劃僅僅是一個概念,如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些企業正在借機或者正打著類似的旗號圈地,上萬畝地圈,而那些企業根本不需要地。”該董事長表示,除了打著旗號干一些與主營業務無關的事情,很多企業對招商引資非常重視,卻對內部培養毫不關心,“很多企業引來了資金和項目以后,炒了一把地,然后把項目賣掉了,而這些項目最初都是以非常大的項目進駐的,目前成渝包括全國這樣的情況很多。”
這種情況造成的資源浪費可想而知,而更大的問題還在于,在規劃熱潮中進駐的大型企業或者項目,因為得不到相關配套的支持,極易形成“全國大流動”,而如果沒有相應的配套機制出臺,又將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很多項目其實是非常好的,也非常有利于區域發展。但是,就跟小姐拋繡球一樣,她想拋給你,你還要接得住才行。”
除了對于概念炒作的質疑,也有分析師對區域經濟本身提出了質疑。
“上周我們有一篇關于人口紅利的報告,其中有比較大的篇幅談到區域振興計劃。我們不太同意區域振興可以帶來持續生產率。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區域振興計劃各地大同小異,基本項目都是使用農民工。在中國低端勞動力日漸衰減的今天,區域振興是拆東墻,補西墻,對經濟總量沒有任何影響;第二,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與勞動力人口總量有關系,而與其勞動地點沒有關系。今天中國東部、中部、西部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速全部出現了下降,是由于制造業勞動人口正在走過拐點。因此,我們認為有意義的是行業升級,而不是產業平移到中西部的所謂區域振興。區域板塊只有炒作意義。隨著人口紅利的衰減,這些轉移過去的行業在哪里都掙不到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告訴《英才》記者。
而對于區域振興規劃是為了產業升級的說法,該分析師表示,看不出任何地區的區域振興計劃涉及到了產業升級。建筑、路橋、百貨、房地產哪一個行業不涉及到低端勞動力?在一個國家范圍內,勞動力是自由流動的,資源是可貿易的。沿海地區用工、資源緊張,不可能不迅速向內地傳遞。“事實上據我們了解,今年以來內地民工工資已經大幅上漲了。”
海南的“被”熱炒讓人們不斷意識到,資本市場現在錢太多了,而好的公司和行業又太少了。大量的錢去追逐少數的公司,這些公司必然就會因為一些風吹草動變得火爆。而火爆當中除了真實的投資價值,也有著太多炒作的成分。“凡是從行業來考量的,日后不會出現什么大問題。從區域角度來考量的,未來一地雞毛的可能性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