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教師是農村學生所能獲得的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同時又是農村學生的關注者、期望者和評價者,還是農村學校內部各種教育資源的主要分配者。給予學生不同的關注、期望和評價,在學生之間如何分配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教育資源,都涉及到教育公平。因此,農村教師在促進農村基礎教育公平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農村教師;農村學生;教育資源;教育公平
中圖分類號:G5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0)03-0142-03
自進入21世紀之后,教育公平成了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也成為教育界討論和研究的熱點。在探討教育公平問題的過程中,人們更多的是關注高等教育的公平問題,對基礎教育的公平問題研究不多,而對農村基礎教育的公平問題研究則更少。下面就農村教師在促進農村基礎教育公平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行一番分析。
一、農村教師是農村基礎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資源
在探討教育公平問題的過程中,首先引起人們關注的足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和學校之間在教育資源配置上存在的差距。宏觀層面所考察的教育資源,從其表現形式上看,可以分為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人力資源是指師資隊伍,物力資源是指教育設備、教育場地、教學儀器和圖書資料等,財力資源是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貨幣化表現。雄厚的財力資源要轉化為優質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才能對受教育者的成長產生作用,而優質的物力資源必須和優質的人力資源相結合才能對學生的發展發揮作用,所以,人力資源是教育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其他的教育資源都必須通過人力資源才能發揮作用。教師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眾所周知,曠日持久的“擇校熱”實質上是“擇師熱”。有人專門作過學生家長教育公平觀的實證研究,其研究結果表明。不少學生家長認為阻礙義務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是師資力量不均衡,缺乏優良的師資。
在我國廣大農村學校,尤其是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的農村學校里,教育資源中的財力資源十分匱乏,物力資源相當短缺,所以,在中兩部農村學校里,人力資源即師資隊伍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更為突出。
在經濟和文化比較發達的城市里,中小學生不僅能從學校獲得優質的人力性教育資源,同時還能從校外獲得比較廣泛的人力性教育資源。在我國城市里,有許多父母為子女聘請了家庭教師,不少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接受家教。還有許多學生在周末和假期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補習班和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動。當然,還有許多文化素養較高的家長本身也是一種良好的家庭教育資源。總之,城市學生所獲得的人力性教育資源在質量上要優于農村學生,在數量上也要多于農村學生。
在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的農村學校瞿,學生所擁有的人力性教育資源只有學校里的教師,家教、補習班和培訓班與農村學生都是無緣的。尤其是在一些人口比較稀少的山區,一些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開始住校,即便是一些平原地區,也有不少學生從初中起就要住讀,對這些學生而青。他們能夠獲得的人力性教育資源只有自己的教師,教師是這些學生的一種不可替代的極其重要的教育資源。農村學生的這種教育狀況,使農村教師比城市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承擔著更重的責任。農村教師的師德修養、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是制約農村學生全面發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提高農村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能力,在促進農村基礎教育公平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凡是學生,不管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都有一種向師性。所謂向師性,是指學生作為一種社會角色一般都有這樣的角色意識,都感到自己是學生,自己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學校里要聽從教師的教導,有一種崇敬、模仿和接近教師的心理傾向。在不同層次的學生中,小學生的向師性比中學生強,而中學生的向師性比大學生強。在不同區域的學生中,農村學生的向師性比城市學生強。因為城市學生生活在經濟和文化比較發達的社會環境中,他們的視野一般比農村學生開闊,見識比農村學生要廣,在他們心目中,可能有較多的值得崇拜的偶像,所以城市學生的向師性不如農村學生。
在這種向師性的基礎上。農村學生一般都有這樣一種共同的心態:無論是上哪一門課。都希望有一個優秀的任課教師;無論是分到哪一個班,都希望能遇上一個負責任的班主任。農村學生的這種向師性和心態,既為農村教師這種教育資源發揮作用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也對農村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育資源中三種資源的比較中,在城鄉教師對學生發展所起的作用的比較中。都可以看出農村教師是農村基礎教育十分重要的教育資源。從整體上提高農村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能力,既是促進農村基礎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也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重要措施。
二、農村教師是農村學生的主要關注者和期望者
上個世紀美國學者羅森塔爾等人進行的“期望心理”實驗,證實了教師對學生的積極的關注和殷切的期望是激勵學生成長的心理因素。我國南京的一些教師進行的“教師關注效應”實驗,其結果也顯示了在受教師關注的“目標學生”中絕大多數人成績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這些實驗說明了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和關注是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因素。教師的這種關注和期望,雖然不能像教師的知識與能力那樣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發展,但這種關注和期望能夠成為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動力。這種關注和期望實際上是一種隱性教育資源,而教師就是這種隱性教育資源的載體和支配者。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在與學生進行交往的過程中,能否充分發揮這種隱性教育資源的作用,能否在學生之間公平地分配這種隱性教育資源,對于學生的成長和教育公平理想的實現,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期望。在促進城鄉學生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差別的,這種關注和期望對農村學生的成長能夠產生更為顯著的作用。導致這種差別的原因有如下兩個方面:首先,由于城市學生獲得了較多的來自校內外各個方面的人力性教育資源,同時也從這些人力性教育資源那里獲得了相應的關注和期望,所以,城市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期望,只是學生獲得的多方面的關注和期望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農村學生所獲得的人力性教育資源只有學校中的教師,農村學生得到的關注和期望也只能來自教師,農村教師就是他們主要的關注者和期望者。對于農村中的那些留守兒童而言,教師幾乎就是他們唯一的關注者和期望者。正是基于這種原因,農村教師的關注和期望對學生發展所產生的作用要大于城市教師。其次,教師的關注和期望之所以能夠成為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隱性教育資源,是以學生的向師性為前提的。如果學生不具備這種向師性,教師的關注和期望是不能產生任何作用的。很顯然,大學生的向師性不如中小學生,大學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和期望所產生的作用遠遠不如中小學教師。同樣,農村學生的向師性普遍高于城市學生,所以。農村學生的這種向師性又增強了教師的關注和期望在激勵學生過程中的力量。
在提高農村基礎教育師資隊伍水平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農村教師專業知識的增長和專業能力的提高,還必須高度重視農村教師良好的專業情感的培養,使他們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期望和關注。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期望和關注下健康地成長。
三、農村教師是農村學生的主要評價者
對學生的學業成績、道德品行和其他方面的表現進行評價,是教師必須履行的一項重要的教育職責。目前,在我國中小學里,教師對學生進行的教育評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它包括教師對學生在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態度、行為、能力和業績的評價。從大的方面看,包括學生考試成績的評判、學生操行的評定、優秀生或三好生的評選等等;從小的方面看。包括學生作業的批改與評閱、課堂答問的評價等等。
教育評價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教育評價既具有診斷和改進學生學習的功能,也具有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功能。當然,教育評價在一定條件下也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教育評價可以分為很多的類別,無論哪種類型的教育評價,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教師對學生作出了不公平不公正的評價,會在學生中引起強烈的反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比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和關注在學生心理上所產生的刺激更為強烈。因為。教師的關注和期望只是一種隱性的教育資源,而教師的評價則是一種顯性的教育資源,顯性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自然要比隱性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引起學生更為強烈的情緒反應。對學生的評價比對學生的關注和期望更能體現一個教師的道德修養和公平意識。
城鄉教師的教育評價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有一定的區別。農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所產生的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要超過城市教師的評價,其原因在于城市學生在他們的成長中,能夠接受多方面的評價。如一位城市學生和一位農村學生都在期末的語文考試中獲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績,但那位城市學生又在最近的鋼琴等級考試中考到了一個較高的等級,并在全市少年書法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在這種情境中,全班第一的語文成績對那位城市學生產生的激勵功能會遠遠不如那位農村學生。由于農村學生所獲得的評價一般只能來自學校,除了教師之外,很少有人對他們的成長和表現作出評價,所以,農村學生較之城市學生更加重視教師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對他們產生的影響很深刻,引起的情緒反應也很強烈,因為教師是他們的主要的評價者,甚至是唯一的評價者。
由于農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所產生的功能和影響要超過城市教師的評價,所以,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會更加關注教師評價的公平性。一位比較優秀的城市學生。由于班主任對他有偏見。在三好生的評選中落選了,但他在全市少年美術作品大賽中獲得了金獎,因此,這位學生對三好生的落選就不太在意了。但是農村學生基本上沒有從社會上獲得積極評價的機會,因而他們十分關注學校內部的各種評價。從農村學生的這種心態出發,農村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更要做到公平、公正。特別是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具有更強的向師性,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都應該是公正無私的道德楷模,如果教師的教育評價缺乏公平性。這對他們純潔的心靈將是一種極大的傷害。要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要實現農村基礎教育公平,就必須提高農村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教育公平意識,引導他們公平地準確地評價自己的學生。
四、農村教師是農村學校教育資源的主要分配者
無論從宏觀層面還是從微觀層面來研究教育公平問題,都要涉及到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問題。目前,一些研究者比較關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和學校之間在教育資源配置上的差距,并專門作過相關的實證研究。0然而,學校內部的教育資源的分配也存在不公平問題,但對此予以關注的研究者卻不多。實際上,當前學生和學生家長最關心的并不是宏觀層面的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而是學校內部和課堂上的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有人在對基礎教育公平問題進行實證研究時發現,學生家長最關注的是與自身利益最貼近的教育公平。是學校中教師的教育行為是否公平。
在我國,農村學校尤其是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的農村學校,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學生獲取教育資源的渠道-卜分有限。農村學校和農村學生在教育資源上的這種匱乏性和有限性,決定了農村教師能否公平地分配學校教育資源對農村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微觀層面來考察農村學校中的教育資源,必須把這種教育資源與宏觀層面所考察的教育資源在表現形式上區別開來。農村學校中的教育資源,其表現形式是復雜多樣的,并不是用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所能表達的。農村教師對于學校教育資源的分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學校中有形的教育資源的分配。農村學校的教育資源十分稀缺,有很多教育資源不能進行全面的分配,只能把有限的資源分配給少數學生。如教師可能安排幾個有一定的操作電腦經歷的學生到學校僅有的幾臺電腦上去學習;教師可能把目前得到的幾套新的學習資料發給幾個成績優秀的學生。這樣分配教育資源的結果,在教育效率與教育公平之間產生了矛盾。但在目前這種教育資源十分短缺的歷史條件下又是很難避免的。
第二,對自身無形的教育資源的分配。教師個人所具有的知識和情感以及對學生的關注和期望,都屬于可以分配的教育資源。如教師可能把某種重要的而且是本次考試必考的知識告訴學生甲,但不愿傳授給學生乙:教師可能對學生丙充滿期望和關注,但把學生丁視同路人。這種無形的教育資源的分配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十分獨特的作用。
第三,對教育機會的分配。擔任學生干部可以獲得很多的增長才干鍛煉能力的機會,還可以獲得更多的與教師交往的機會,所以,學生干部的選拔,實質上是一種教育機會的分配。還有,教師在課外給一些學生進行輔導,或者對一些特殊學生布置一些特殊的作業,等等,都是一種教育機會的分配,而這種教育機會就是一種良好的教育資源。
第四,對課堂教學資源的分配。課堂是師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里的座位安排實質上是一種教學空間資源的分配。坐在前排的學生受到教師的監控比較多,因而聽課注意力較集中,并且獲得了較多的與教師交流的機會;同時,教師的講課聽得清楚,教師的板書看得明白,這些優勢都是后排學生很難得到的。所以,前排學生獲得了優質的教學空間資源,而后排學生只能得到劣質的教學空間資源。
在中小學的課堂上,師生之間必須進行課堂互動,這種課堂互動的主要方式是課堂提問和答問。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教學時間資源的分配。當某些受到教師積極關注的學生在課堂上多次回答問題時,這些學生自然獲得了較多的時間資源。有效地利用了課堂教學時間。而那些不能成為師生互動對象的處于問題情境之外的學生,他們獲得的時間資源要少于經常成為互動對象的學生,因為他們的課堂教學時間有很多是無效的。
總之,要促進農村基礎教育公平,實現教育公平理想,必須努力提高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縮小城鄉學校在人力性教育資源上的差距。同時,還要大力提高農村教師的教育公平意識,使廣大農村教師能夠全面地關注和公正地評價自己的學生,能夠公平合理地分配農村學校中的各種教育資源。
(責任編輯 劉龍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