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既是順應國際化趨勢的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當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但在實施中存在諸多不足:部分單位和部門政府信息公開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內容簡單、流于形式的現象;一些地方政府信息公開手段落后,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要求;一些領導不重視且缺乏監督機制,導致信息公開滯后;一些邊遠落后的農村居民無處可查政府公開的信息。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實施應采取的思路是: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力戒形式主義;設立獨立部門,實行專人負責制度并配齊相關的硬件設備;建立輿論監督和公眾監督機制,促使相關領導切實重視信息公開問題;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向邊遠地區公開政府信息。
〔關鍵詞〕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必要性,不足,思路
〔中圖分類號〕D63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0)01-0110-03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各種信息已成為促進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公開制度甚至制定了信息公開法來保障公民的該項權利,政府信息的開放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國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標。2007年,國務院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并于2008年5月1日開始實施,該條例是維護公民知情權的法律依據,但在實施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本文擬從分析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必要性入手,剖析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就教于大家。
一
我國已頒布實施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法規的形式明確了政府信息公開的義務,這既是我國發展現代民主政治、建設透明政府的關鍵步驟,也是維護公民知情權的重大舉措。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既順應了國際趨勢,又為我國社會、經濟、政治發展提供了信息方面的保障。
從世界范圍來講,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是當代世界各國正在普遍推行的一項制度。目前,全世界共有40多個國家制定了專門的政府信息公開方面的法律。最早的是瑞典《新聞報道自由法》(1776年),接下來的是美國《情報自由法》(1966年),此后,其他國家如丹麥、挪威、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韓國以及日本等也紛紛效仿,都制定了政府信息公開方面的法律??梢哉f,建立以信息公開法為核心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趨勢,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是順應國際化趨勢的要求。
從我國的情況來看,至少在以下三方面凸顯了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近年來災難性事件頻發,對社會進行有效治理迫切需要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起,我國逐漸將信息公開納入立法視野。2003年爆發的“非典”事件,給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當時信息公開程度較低,有些部門對非典疫情隱瞞不報,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后果,這一事件成了加快這一立法步伐的直接動因。通過這一事件,政府信息公開與共享的緊迫性日益提上日程,有關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理論、立法和實踐研究正式啟動。此后,“5.12”汶川大地震、甲型H1N1流感等危害嚴重的災難性事件,讓人們將目光繼續聚焦在了政府應對這些突發事件的行政能力上,政府信息公開的議題,越來越受到關注。
其次,我國已經確立了市場經濟制度,進一步發展市場經濟,迫切需要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F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治經濟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不濫用職權,不隨意干涉經濟,需要政府為市場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不能實行信息封鎖,必須公開各種法律、法規、政策、命令等。從這個意義上講,市場經濟也是信息經濟,信息在市場上是開放的也是可以自由流動的,政府信息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源,必然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得到最優配置和最大限度的利用。而我國目前的一些經濟信息資源在一定程度上處在失衡狀態,主要表現為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對稱以及信息不準確。因此,加強政府部門與市民的信息溝通,使政府信息公開制度能夠真正落實,讓民眾真正從信息公開中受益,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最后,在構建陽光政府的要求下,為促進國家機關廉潔、正常和高效地運行,迫切需要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為此,必須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墩畔⒐_條例》要求政府機構通過公眾便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徑,用各種形式公開其政務活動,允許用戶通過查詢、閱覽、復制、下載、摘錄、收聽、觀看等方法,依法利用各級政府部門所控制的信息,使整個行政系統透明公開,從而有效制止幕后交易、權錢交易,為治理腐敗提供監控機制。因此,在有關制度的約束下,政府信息公開的程度必將有很大提高,這將有利于公眾對國家機關實施有效監督,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從而促進國家機關廉潔、正常和高效運行。
二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一年多來,各地各級政府在依法履職中,主動公開大量信息并受理眾多群眾申請。在處理多起突發性事件和重大事件時,不少部門和地方政府越來越從容有度、開放透明。但是,現階段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在實施中還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具體表現在:
(一)部分單位和部門政府信息公開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內容簡單、流于形式的現象。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應該既包括行政事務辦理的結果又包括行政行為的程序,但目前各級政府信息公開的形式普遍比較單一,內容略顯單調并且程式化。有的單位只是將一些行政程序編印成冊供政務信息使用者在現場查閱,或僅在辦公場所設立信息公開欄。有的單位雖然將一些行政許可事項公布到網站,但是其內容只包括公布機關的工作流程、機構設置、規劃方案、機關工作的制度等簡單的信息,而且更新速度太慢,一年或兩年以前的信息也赫然在列。除此之外,在公開內容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過于簡單的現象,偏重公布最終結果,而對決策前和決策過程中的信息公布較少;或者只公開那些不得不公開的、大家都知道的事項,盡量避免公開有可能影響本部門利益的信息;或者只公開一些程序性要求,回避實質性事項。
(二)一些地方政府信息公開手段落后,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要求。有些地方政府信息公開的手段大多限于宣傳條幅、公告欄、公告手冊等,運用網站公布的政務信息比重依然較小,運用新聞媒體公布的政務信息更是微乎其微。這種情況致使群眾和企業獲得政務信息的渠道不暢,有些已公開的事項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三)一些領導對此不夠重視且缺乏監督機制,導致信息公開滯后。從總體上看,我國只是基本建立起了政府信息公開的框架,多數部門信息公開仍停留在淺表層面。由于主要領導認識程度有差異,各地、各部門信息公開的狀況也不平衡。加之以前的信息長期處于為政府所壟斷的狀況,決定了信息公開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就能取得較大的突破。在一些領導眼中,政府信息是一種公共資源,更是權力的象征,這一公共資源往往轉變為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肮_越多,做事會越難”,這種思維還停留在管制型政府的水平上,不符合服務型政府對職能轉變的要求。
(四)一些邊遠落后的農村居民無處可查政府公開的信息。《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16條指出,公眾查閱相關公開信息,可到國家檔案館及公共圖書館設置的政府信息查閱場所進行查閱。但這僅僅適合大中城市、城鎮及較為發達的村鎮,一些邊遠落后的農村居民,了解信息公開的途徑以電視、廣播為主,設置公共圖書館的邊遠村鎮寥寥無幾。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的加快,雖然網絡等現代媒介也發展到了農村,但邊遠村鎮的通訊信息仍很落后,導致農民對公開的政府信息缺乏及時全面的了解。
三
針對上述問題,進一步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力戒形式主義。各級政府雖然同時使用不同的信息發布渠道,但是多元優勢并不等于集合優勢,在信息呈現方式上基本上是大同小異。為了拓寬政府信息公開渠道,當前,應做好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公開目錄的編制和修訂工作,加強政府網站信息的維護和更新,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場所,為公民及相關人員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條件。在公布重大提議時,政府要根據不同渠道的特點,比如電視、網絡、手機媒體的快捷性及報刊媒體的深入性量體裁衣,加大政府信息公開的宣傳力度,讓廣大人民群眾熟悉政府信息公開知識,提高人民群眾參政議政水平,真正達到宣傳的目的和作用。
(二)設立獨立部門,實行專人負責制度并配齊相關的硬件設備。為確保政府信息有效、完整公開,各級政府應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加大政府信息公開硬件建設力度,配備相應設施;設立專門部門,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制定相關工作制度,保證形成一個無縫的、完整的政府信息公開鏈條。在不斷加強政府信息公開硬件建設的同時,還應不斷完善網絡建設平臺,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應用系統,升級門戶網站,最大限度地實現信息公開化、管理規范化、服務標準化;不斷應用先進設施、先進技術解決好政務公開與查詢的斷檔現象,建立準確、快捷、廣域、經濟實用的政府信息公開系統。
(三)建立輿論監督和公眾監督機制,促使相關領導切實重視信息公開問題。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今天,現代傳媒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公共力量,一種能影響社會的“軟權力”。加大新聞輿論監督,有利于形成及時、便捷、準確的公開、更新信息通道,從而確保信息公開的完整性、安全性、科學性、合理性。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除了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以外的政府信息,原則上都應向社會公開。各級行政機關必須按法定的重點范圍主動公開有關信息,為公民、法人等政府信息申請提供便捷服務。如果政府部門不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的義務,公民、法人可以通過舉報、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途徑予以監督和追究。在決策正式實施之前,政府可將意向或方案向社會公示,進一步建立健全內外并舉的監督制約、督辦督察工作機制,將政府信息公開置于有關部門、社會各界、各新聞媒體的監督之下。這樣,通過公眾的監督,有利于督促相關領導切實重視信息公開的問題。
(四)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向邊遠地區公開政府信息。對邊遠地區,各行政機關要結合工作實際,不斷開拓政府信息公開途徑,暢通政府信息公開渠道。除了有效利用傳統的公開途徑外,各單位還應將公開的信息內容編訂成冊,組織專人進村入社發放、宣講;或者攝制成影像資料,召集邊遠村民觀看;在村社定期更新黑板報上的政府信息公開內容,讓村民及時、直觀地了解政府公開的信息;還可以通過電信、聯通、移動等部門,將政府公開信息內容編成短信,發送給各邊遠農村用戶,讓邊遠農村居民最大限度地了解政府公開的信息,有效提升信息公開帶來的效應,改善農村落后、貧窮的面貌。
歸根結底,要使以上措施有效實施,還必須在制度完善上下工夫,建立政府信息公開法律體系,逐漸將條例完善為法律。當前,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保守國家秘密法》、《檔案法》、《統計法》,修訂其中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有沖突的內容。同時,盡快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從行政法規“升格”為法律,制定統一的“政府信息公開法”,為政府信息公開提供制度保證;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完善的保障體系、具體的處罰機制,更好地推進整個公權領域、公共領域的透明化,全面保障公民的知情權。
參考文獻:
〔1〕張淑芬,周艷,李慶芬.各國政府信息公開現狀比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4,(11).
〔2〕董長春.國際信息公開制度及做法比較〔J〕.宜賓學院學報,2004,(3).
〔3〕李成言,莊德水.實現政府信息公開有效性的途徑〔J〕.中國司法,2007,(6).
〔4〕秦勝忠.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東盟博覽,2008,(11).
〔5〕韋萬祥.我國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現實意義〔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12).
責任編輯周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