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古語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授之以漁”才能使其終身享用。那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英語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自主學習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與其把學生當作天津鴨兒填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地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的寶藏。”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及素質教育的推進,我們正經歷著教學方式的歷史性變革。這一變革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使學生得到全面和主動地發展,培養學生學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求知,教師也不再是知識灌輸者,而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引導者。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另一方面,還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古語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授之以漁”才能使其終身享用。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英語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努力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
華羅庚說過:“把書作為人的工具,則書本上的知識便活了,有了生命力了。”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到了實實在在的技能,領會學無止境的道理,并使他們擺脫依賴課本、依賴老師的學習習慣,才能真正從學習中獲得知識,獲得樂趣。因此,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并在課堂教學中構建自主課堂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搞好英語教學的關鍵。
1.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學會學習。我們英語教師不僅要傳授英語知識,訓練學生的英語技能,而且要教給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嘗試著在下述方面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指導: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因人不同,有差異,因此教師要在學習方法指導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法指導要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從預習(帶著問題學)、聽課、強化學習(溫故知新)、單詞記憶、閱讀、遣詞造句直至反復循環的方法等。在英語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2.構建自主課堂教學模式。
確立并弘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就必須改變傳統的問答式的教學模式,建立一種以“學問”為主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要通過懸念的設置、情景的創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創造展示自主學習能力的平臺。英語新的教學理論認為: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教師通過創設情境、營造氣氛,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學生從想學、敢學,到要學、會學,敢于質疑、樂于質疑和善于質疑。
在引發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在英語教學中,積極實踐這種“學問”的新的教學模式,就能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幾點嘗試
1.單詞教學
以牛津英語5B的課本為例,單詞有如下幾個大類:科目、星期、病痛、愛好、副詞、人體器官、時間表達法、昆蟲、各國名稱。在教授這些單詞時,可以不僅僅只局限課本的范圍。(1)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少數課外書籍尋求類別中其他單詞。(2)引導學生就單詞構成進行歸類,以引申出更多的單詞構成。如,教病痛的單詞時,知道“-ache”表示痛的意思,這樣可以和身體的器官連用表示部位的疼痛,此時就又產生了一些新的合成詞。又如在教授副詞的時候,大部分副詞是在形容詞的基礎上加上“-ly”構成了新的單詞,這樣又使學生了解了一些新的合成詞。(3)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如,在教時間表達法時,不僅局限本堂課教的表示方法,還可以歸納使用以前學的,從而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掌握知識。(4)引導學生領會單詞不同詞性時的不同含義,學會活學活用。
2.句型教學
句型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靈活運用句型的本領。特定的環境中說特定的句式,這是教師們教給學生的最基本的知識。我們在授課時不局限于讓學生只使用本堂課所教的內容,還可以引導他們將教材前面學的內容聯系起來使用,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本節課教了“what's wrong with you ?”那我們可以聯系以前學的知識,就有了“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How are you?”或不僅僅問“you”,還可以問別人等。
3.語篇教學
語篇教學以閱讀為主。閱讀教學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粗讀。“粗”即“快”的意思。讓學生把全部內容概要地了解一下,初步留下一些印象。“粗”,不必仔細閱讀,不必仔細推敲、研究,但要對不認識的字詞及不了解的地方做好記號,留后處理。第二步,精讀。讓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只要是重要的單詞、句型等,一定要用筆圈出來。同時,讓學生有重點地閱讀。這指的是課文中的重要的知識點和學生在課后回憶知識想不起或記不清的部分。精讀要做到“慢”、“細”、“深”。第三步,消化。在粗讀和精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反復琢磨。消化過程是學生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是學用結合的過程。這三步閱讀的過程,教師可以預先創設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堂上,在分析完課文后,還要適當強調課后的拓展練習,這樣可以檢查學生是否掌握閱讀方法。
語篇教學到此還沒有結束。我們還要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最終的教學目的是什么,是單純讓學生會背課文嗎?當然不是,我們要引導學生在課文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如在教授牛津英語5A第8單元“A Camping Trip”的時候,文中用“What do you have?”之類的句型展開了對話,那么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用英語說出或寫出他還擁有的其他東西,并說出或寫出這些物品。
4.音標教學
這一類教學,大家都有了深刻體會,就是可以根據發音的規律尋找同類,可以有效的糾正發音的誤區。
5.歌曲、兒歌教學
牛津英語課本最后的內容都是歌曲或兒歌,那么我們就可以很好的利用這兩個內容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產生我要學的情緒。通過歌唱或表演,使他們更牢固地掌握所學到的知識。
6.作業的設計和布置
有效的作業設計和布置是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也是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認為作業設計和布置必須認真對待。
首先要有層次性。作業的設計和布置要根據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水平是有差異的,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D等組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做。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余力的一些學生,可以做難度較大一些的作業。這樣設計和布置作業,能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程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他們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就要求教師多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自助餐”式作業。如在學習了牛津英語5B《Unit 1:A new term》這一課后,教師可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以下幾項作業:A.愛寫作的學生,不妨用英語寫一篇小短文介紹一下新學期班級的課程安排;B.愛誦讀的學生,可讓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必要時在課堂上請他們當眾朗讀。C.愛繪畫的學生,可根據課文里的描寫畫一張課程安排表;D.愛講故事的學生,可把課文改編成簡單的英語小故事,撥出課堂時間讓他講給其他人聽;E.愛交流的學生,讓他們用英語交流相互喜愛的課文等內容。
其次要有拓展性。有拓展的作業布置,就能激發學生積極尋求各種資源如課外閱讀的內容等的幫忙,來表達一個完整意思后完成一篇小短文等,從而融會貫通,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最后要有靈活性。避免呆板、單一的作業形式。因為作業類型、形式的靈活多樣,能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動起來。有時不唯一的開放性答案,反而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求知欲和創造性。
三、結束語
任何一個學生,都必須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即使他們今后離開了學校,這個習慣也會使他們終生受益。在當今的時代,會學習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這是社會發展變化的需要。教學生學會學習十分重要,而會不會學習往往取決于學生自學習慣的好壞。在小學階段打好基礎,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對學生獲取英語的知識以及今后的繼續發展意義重大。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它是指同等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把學習建立在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層面上,將外在的各種教學方式內化為主觀能動的一種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是要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運用的能力。利用有效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則是我們今后要不斷探索研究的課題之一。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英語新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
[2] 龐維國. 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
[3] 王丙華《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天津出版社,2001年版.
[4] 任紹曾《中學教學全書(英語卷)》,九州出版社,1996年.
[5] 陳林《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滄浪新城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