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簡析】
《老人與海》是高一語文必修Ⅲ第一單元(小說單元)的自讀課文,是節選自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授課一課時,學習本文,重點理解主人公桑地亞哥的硬漢精神,突破人物所具有的哲理性和象征意義這一難點,教育學生面對人生困厄時應堅強勇敢。
【教學目標】
1.分析桑地亞哥的硬漢形象,理解并感悟人物所具有的哲理性和象征意義。
2.了解本文的寫作風格。
3.啟迪學生正確對待人生路上的挫折。
【學情簡析】
小說一直是高中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文學體裁,但根據平時的觀察和了解,學生大多數喜歡閱讀當代作家的武俠、言情、偵探類小說,而真正喜歡閱讀經典名著的人并不多;他們在閱讀小說時,又往往停滯在追求情節的曲折離奇等感觀滿足的表層,而缺乏對人物命運的深層關注和理性思考。如何通過有限的課堂去激發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并從中得到解讀的快樂和理性的提升。
【教學重點】
桑地亞哥的硬漢形象。
【教學難點】
人物所具有的哲理性和象征意義。
【課前準備】
1.學生教師共同收集作者的相關資料。
2.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激趣導入)
曾經有這樣一個人,他十八歲就顯露出非凡的文學才華,十九歲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身負重傷,做過十二次手術,共取出了二百多塊彈片。后又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率領一支游擊隊屢戰屢勇,卻又身負重傷。后參加了西班牙內戰,他出生入死,以至于遍體鱗傷,人們將“硬漢”的贊譽賦予了他;他又是世界著名的小說家,曾經因一部小說震撼人心,世人將最高的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賦予了他。然而就是這位身經百戰,光環繞身的“硬漢”,卻在晚年飲彈自殺,他是誰呢?他就是美國著名的現代作家海明威。他究竟為什么要自殺呢?在他的生命里有著怎樣的精神和矛盾?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老人與海》一起來感受他的精神和矛盾。(板書課題)
二、教學過程:
1.在閱讀中篩選: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一下兩個問題:
(1)本文與《林黛玉進賈府》《祝?!吩谇楣澓退茉烊宋镄蜗笊嫌泻尾煌?
(2)課文節選的是老人與鯊魚搏斗的情景,是小說臨近結尾的部分,也是小說情節的高潮。這一部分中老人與鯊魚搏斗了幾次?每次的具體搏斗情況是什么樣的請按表格提示篩選信息,完成表格內容。(見幻燈片3)
2.在篩選中思考:
(1)從敵人的攻勢,桑地亞哥的作戰工具、作戰方法中你感到他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2)你最欣賞桑地亞格說的那句話?為什么?
(3)作者在塑造老人這一形象時,運用最突出的描寫方法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內心獨白。這些獨白真實地再現了老人的思想和感受,他不僅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內心自豪感、建議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著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
3.在思考中感悟:
(1)是否可以將小說的題目改為《老人與鯊魚》?為什么?
(2)文章中多次提到“但愿這是一場夢”,有人說這是老人懦弱的表現,你如何看待,生活中你有這樣的現象嗎?
4.在感悟中書寫:
有人說:“生活給了我們拼搏的舞臺,我們就應該像桑地亞哥一樣,勇敢地面對挫折和厄運,并在挫折與厄運中收獲財富,在抗爭中雕刻自己剛強的人生底座。”
有人說:“雖然我們在人生的舞臺上像桑地亞格一樣與命運做著不屈的抗爭,可到頭來一無所獲。如今的社會看重結果,輕視過程。”
請你以“桑地亞哥的收獲”為話題寫一篇隨筆。
三、課堂小結
四、作業
1.課外閱讀《老人與海》全篇。并寫五十字的推薦詞。
2.課外閱讀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來》和《永別了,武器》,作口頭交流。
附:
1.板書:
2.教后反思:
教授《老人與海》,我感想頗多:
首先,在和學生共同探討的過程中,我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在海明威塑造的主人公桑地亞哥的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做“硬漢”,什么叫做“真正的英雄”。面對生活的種種困厄我們應學會調節心態,勇敢面對,發揮一個人真正的個性特長,那就是:在創造中不斷戰勝。就像桑地亞哥一樣,運氣沒有給自己一路順風,自己就要在蒼茫的大海上自造工具,機智地戰勝各種鯊魚。并且在戰勝挫折后更加尊重生命,樂觀生活。
其次,我感到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能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學生緊隨老師的引導,又不拘泥于老師的引導,在討論中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且能在老師的評價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與優點,具有良好的學習品格。
最后,長期以來的語文教學,我有一個困惑。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我們常常需要走進教材,了解教材的內容,并讓學生做進一步的思考、感悟,進而聯系、聯想。這一系列的過程都必須以充足的時間作為基礎,不深入分析、感悟,勢必是蜻蜓點水,體味不到作品的精髓。留待下一節課,又會肢解作品,使之支離破碎。所以我常想,如果說時間充分,我們每一位學生會是語文課堂上的演說家,評說家……語文課堂將是他們心靈的交流中心。
語文學科不同于其它課程,它有著其本身的整體性,要解決這一問題,我企盼來日不遠。
(作者單位:陜西省三原縣南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