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培養學生學習熱情,產生內在動力的關鍵。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才是學習中的最佳境界。農村中學生由于受生活環境的影響,讀書無用論重新抬頭,他們對學習缺乏興趣。因此,如何激發農村中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成了一個重要課題。
一、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而巧妙的教學情境設計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和保證。
1.從生活中提取情境素材。
生活中處處涉及化學知識,我們可以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創設教學情境,尤其是初中化學教學,更應聯系日常生活,讓學生從感性上體會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如在學習“溶液”時,可以聯系大年初一喝的糖開水來創設課堂情景。如在學習“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時,可以播放消防隊員用石灰中和泄漏的硫酸的視頻來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從化學實驗中提取情境素材。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的靈魂是實驗,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設置情景的有利因素,利用實驗可以設置許多生動、有趣的情境。如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我首先演示了一些實驗,然后讓學生討論這些實驗反應前后的物質質量的變化情況,從而引出新課。
3.從歷史中找取情境素材。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中,可以找取許多化學教學的情境素材。如在學習“燃燒”時,可以介紹人類對火的發現和利用;在學習“金屬與金屬礦物”時,可以介紹中國古代金屬冶煉的成就和當代金屬材料的開發利用。
設置情境時,不但要精心選擇素材,還要講究情景的設置方式。目的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盡量充分地感知各種信息,形成比較全面的認識。
二、精心設計課堂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探索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一直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化學實驗教學在很多農村學校一直得不到很好的重視,使得本來生趣無窮的化學知識變成了空洞的理論知識灌注和枯燥的學練,結果學生學的苦,教師教的累。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時應該:
1.做足做齊實驗,以實驗激發學生學習。
化學教材中,幾乎所有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物質間的化學反應原理都是經過化學實驗驗證出來的,也是可以用化學實驗來證實的。因此對教材中要求做的實驗要全部做齊,甚至有的不要求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盡可能的創造條件,以實驗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比如在教學“最輕的氣體”這一內容時,我就讓學生自己制取,收集檢驗氫氣,學生的枯燥感沒有了,興趣被激發了,教學效果當然也達到了。
2.變老師演示實驗為學生演示實驗,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傳統應試教育化學課堂上的演示。
實驗教學,農村教師大多在講臺上做演示實驗,學生在座位上看實驗,實驗結束后,教師問什么學生就答什么,最后再由教師幫學生總結出實驗結論,學生一點思考的余地都沒有。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把學生本身所具有的那種參與教學的權利剝奪了。對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方面很不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著讓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逐漸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演示實驗。當學生在講臺上進行實驗演示時,我就引導學生要注意觀察實驗的情況,必要時就在旁邊指導一下。由于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實驗中去,是以上課時學生們個個都興趣勃勃,情緒高漲,躍躍欲試。
3.鑒別實驗,力求一果多法。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同一個化學結論,可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來證實驗證。物質的鑒別,同樣是可以采取多樣的化學實驗來實現。所以,對于鑒別性實驗的教學,我總是盡可能的引導學生,盡可能的想出多種的實驗鑒別方法,并要求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最后組織學生討論比較,究竟哪一種實驗方法更簡便,更好。經過訓練教學,學生的思維能力大大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顯著提高。
4.實驗評價,增強自信,提高實驗技能。
農村的薄弱學校的學生普遍自信心不足,實驗操作時顯得特別緊張,所以在教學時我特別注意學生自信心的培養。當學生上臺操作實驗時,時刻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臺上學生的每一個操作細節,實驗完成后又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找出剛才實驗中的值得大家學習之處。時間一長,學生們的興趣提高了,自信心增強了,人人都希望自己能上臺操作,以顯示自己的過人之處。
5.改進實驗裝置,激發學生探索化學的欲望。
化學教材中所選定的化學實驗,一般都是經過科學的論證,專家的推敲,教學實踐過的化學實驗,應該說無論是從實驗原理、設計方案,還是實驗裝置都是無可置疑的。但教材中的實驗方法和實驗裝置是不是唯一的?最好的?還有沒有比教材里更好的?教學過程我常注意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思考,發動學生查找資料,組織探討。
三、設計課外活動,提高學習化學興趣
化學是一門與人類生活密切聯系的學科,化學教學應使學生了解化學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更全面地認識世界,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讓學生體會到化學是“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的統一,使學生從科學的視角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化學知識在很多情況下容易忘記,但知識作為載體在培養能力方面是永恒的,化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系在培養能力方面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學貼近社會、貼近生活,會使學生逐步理解創新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聯系,樹立創新思想。
1.努力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
聯系生活實際,不僅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而且是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走向課外的重要途徑。例如在學習了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后,我布置學生調查市面上出售的各種補鈣劑的主要成份,并計算出各種補鈣劑鈣元素的質量分數,這不僅鞏固了課堂知識,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用化學的眼光去觀察社會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用實驗的手段來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現實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用實驗的手段加以解釋和驗證,讓學生在活動中既學習了化學知識,又鍛煉了能力,還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例如去冬今春,本地的降雪都比較大,交通部門每次都在路面撒工業鹽溶雪。我要求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實驗驗證工業鹽溶雪對環境有何影響。學生興趣盎然,紛紛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甚至有人把自己的結論都用短信發給電視臺了。
總之,興趣屬非智力因素的范疇。農村中學的學習基礎差、興趣弱,因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應該從挖掘智力因素,培養非智力因素兩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興趣教育,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種強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會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在學習動力,足以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忍受各種挫折。激發農村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逐步得到發展.從而走向成功,這也正是我們教育者最希望看到的。
(作者單位:安徽省肥東縣張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