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此,“學困生”的轉化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它直接影響素質教育的效果。“學困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作為一名教師,要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他們,用真誠的愛心去理解、關心他們,用愛澆灌遲開的花蕾,用愛去喚醒他們沉睡的心靈,用愛打通他們情感的障礙。只有這樣,學困生才能真正敞開心扉,接受教育,獲得成功。
【關鍵詞】學困生愛心轉化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和愛,就成了無水的池”。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明智地愛孩子,乃是我們教育素養、思想和情感的頂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用慈母般的情感感化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才會贏得學生的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師愛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是溝通思想的橋梁。作為教師,只有具備了深厚的愛生之情,才會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學生也才會向教師敞開自己的心扉,接受他們的教育。因此,教師應樹立起正確的“師生觀”,熱愛每一個學生,尤其要關愛每一位“學困生”,時時從語言、神態、動作上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多給“學困生”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使“學困生”平添一份自信,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強烈關愛和信任,從而從內心深處萌發學習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生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別看他們的年齡小、個子小,他們幼小的心靈卻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表現欲,他們需要被人關注,被人關愛。記得我在學生給我的一封信中了解到這樣一件事,“老師,我覺得你現在不關心我了,上課時,你的眼睛不再注視我,是不是我最近表現不好?你不喜歡我了?”讀了這封信后,我對自己的言行進行了反省,以前上課提問后,我常常用鼓勵的眼神詢問她,因為她個性很內向,學習成績也不理想,但在我的鼓勵之下她卻勇敢地舉起了小手。了解孩子的想法后,我在課堂上又常常鼓勵她,關注她,她又充滿了自信。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我們老師要通過與學生交流,走進他們的心靈,真正成為他們心靈之門的開啟者。不可否認,許多老師是愛學生的,只是他們愛的都是一些“金鳳凰”、“白天鵝”,而對“學困生”輕則不屑一顧,重則呵斥、羞辱、體罰,結果造成了這些學生的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不求上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在工作實踐中,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無異是必要的,但在指出缺點的同時要細心鼓勵,體現出教師的關愛和幫助,不要一味指責,更不要輕易地去“揭傷疤”,否則批評過度,說話缺乏分寸,容易產生負面效應。
在對“學困生”的教育中,我采取的方法是“三分管理,七分情感”,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地進行說服教育,并在學習上多鼓勵,生活上多關心,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實踐使我認識到:教師的信任是對后進生人格的尊重,它會變成一股無形的力量,促其奮發向上。因此,教師要主動接近“學困生”,多關心他們,用熾熱的愛激起他們上進的信心,在教學中老師的愛應該像陽光一樣灑向全體學生,既要用愛激勵優秀學生,更要用愛滋潤“學困生”。同時寬容他們,尊重他們,因為寬容是愛的甘露,寬容是轉化“學困生”的一劑良藥。教師只有作為學生的朋友、知己,走進學生內心,始終不離不棄。用師愛融化他們心靈的堅冰,點燃他們心中自尊和進步的火花,為他們創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以師愛激勵學生,以真誠打動學生,才能激活“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不斷進步。
熱愛學生是教師生活的核心,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但光有愛心遠遠不夠,還必須講究方法和技巧。當“學困生”在做錯了事的時候,不要冷嘲熱諷,當眾批評,這樣不僅對“學困生”起不到教育轉化的作用,反而傷了他們的自尊心,增加了教育的難度。教師要選擇合適的環境和時間、視其缺點的程度及個人性格特點,采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微笑教育,讓學生在教師鼓勵的眼神、親切的話語中主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使學生在樂于接受的心理環境中,積極努力地改正錯誤,爭取轉變。
捕捉“閃光點”是轉化的基石。俗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學困生”并不是每個方面都有問題,他們身上總有潛在的某一方面的優勢和閃光點,每當這種閃光點閃爍時,也正是對他們引導的最好時機。教師就要善于尋找、發現他們身上的每一個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這些閃光點越來越大,越來越亮,燃起熱愛學習的火花,最終達到轉變“學困生”的目的。金子要有陽光的照耀才會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教師要為“學困生”創造一定的機會,他們的“閃光點”才會被人所知,被人所賞,一個好的機會也許就是他們新生活的起點,甚至會是他們人生的一大轉機,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使他們增強信心,去取得更大的進步。
持之以恒是轉化“學困生”的保障,“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而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應有長期的思想準備。由于學困生自制力差,再加上環境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行為容易出現較大的反復。這時教師要為“學困生”多創造學習的條件,多為他們設計一些可以達到的目標,讓他們有更多表現的機會享受更多成功的喜悅。切忌操之過急,簡單粗暴地批評,欲速則不達,教師要有更大的耐心去幫助他們,鼓勵他們,要給“學困生”一個再認識,再改正的機會,有針對性地采取恰當的方法及時給予引導,使他們在認識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改正缺點。
總之,只有搞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才是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有力體現。為師愛生是天職,作為教師,在深愛優秀學生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學困生”這一特殊的群體,讓我們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他們,用真誠的愛心去理解、關心他們,用愛心澆灌遲開的花蕾,以真誠的愛去喚醒他們沉睡的心,打通他們情感的障礙。只有這樣,學困生才能真正敞開心扉,接受教育,爭取成功。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