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學生發出這樣的疑問:上了高三,為什么其他學科學起來得心應手,成績也能突飛猛進,可語文成績卻不見起色,學習也變得無所適從?到底該怎樣才能盡快提高語文成績?許多同學帶著這樣的疑問艱苦摸索,有的為了提高成績,通宵達旦,發奮苦讀;有的埋頭題海,訓練卷作了一厚沓;還有的學生費盡心力,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結果卻是收效甚微。于是浩嘆連連:學好語文真難呀!
學好語文真那么難嗎?其實,如果我們能從高一開始,注意從平時的學習入手,養成以下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綜合素養就會逐步提高,我們也不會在臨近高考時亂了陣腳。
一、堅持晨讀晚讀,養成高聲朗誦的習慣
朗誦是形成語感的重要手段。大聲的朗誦,就會使自己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中,能夠一心一意、心無旁騖地投入進去。早上和晚上都是記憶的好時候。朗誦的內容可以是詩歌,可以是散文;可以是時文,也可以是古文。朗誦聲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每天堅持朗誦,語感就會不斷提高,閱讀和理解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二、勤查多問,養成主動獲取新知的習慣
信息時代,教科書與教師不是僅有的知識來源,圖書館、互聯網以及各種傳播媒介為學生提供更豐富、更有趣、更有時效的信息資源。語文知識浩若煙海,任何人懂得的知識也都只能是海中的浪花。因此,除老師外,圖書和網絡,是現今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拐杖。憑借它們,學生能自行掃除學習中障礙,學習起來如虎添翼。憑借它們,學生能自覺養成信息的“獲取——內化——提升”的習慣,不斷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
三、熟記名句名篇,養成背誦詩文的習慣
為文之道在于厚積而薄發。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詩文的精華,得到文化的浸潤,提高詩文的鑒賞能力。如果每學期根據課程安排背誦一定數量的詩文名句,每天必背,堅持下來,高中三年,心中所記的詩詞曲目就為數可觀了。這些詩文的意蘊情致、技法語言就如水成大海、匯納百川,成為學生自己的積淀。從功利的角度講,既可輕松完成名句填空題,也可幫助理解文言文。同時,適當引用古詩詞還可為文章增色不少。這樣一石三鳥的好事,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四、堅持課前三分鐘的演講,養成敢于發表見解的習慣
常規的語文教學,重記憶,輕思考;重訓練,輕表達,使得學生成了解題的機器。其實,語文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口語表達是一種快速創造的過程,是一種能培養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藝術。它可以使我們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表達得更好、更有感召力和鼓舞力。因此,語文教學還應養成學生敢于開口說話和把話說好的習慣。敢于說話是指學生能夠站起來,走到講臺上,姿態端正自然、不慌不忙,口齒清楚有條有理地說話。把話說好是指學生能夠語調適度、完整準確地表述自己的見解。為此,堅持每天課前三分鐘演講,給學生創造鍛煉的時機,會讓他們收益無窮。
五、摘記詩句美文,養成閱讀積累的習慣
語言學習理論認為,學生讀寫能力主要是通過語言習慣發展起來的,只有多讀才能有助于形成語感。但單單把時間給學生是不夠的,還要把方法教給他們。教會他們圈點勾畫,教會他們做文摘、寫讀書筆記。語文課還可以留一些時間和學生交流,讓他們談自己所讀的書,談自己讀書的感受、所受的啟發,或讀自己從書中摘錄到的美言妙句。如若能夠從高一開始,每周在閱讀的基礎上抄一篇摘記,到高三時就會有一百多篇的積累。常言說得好,“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逐漸提升。
六、每天堅持練筆,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規范作文是寫作應具有的意識,包括審題意識、擬寫作提綱意識、開頭結尾精心打造的意識以及修改文章的意識等等。要學生在60分鐘內就某段材料寫一篇文章,他們很多人就會顯得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處理。其原因就在于沒有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很多學生常常是拿到作文就寫,心中沒有底,寫到哪算哪。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每天練筆的習慣。練筆初期不必面面俱到,可從審題、擬寫作提綱、設計開頭結尾等某方面入手練習,到臨考前再要求他們在每次寫作前做好這些工作。這樣,循序漸進,熟能生巧,就不至于臨場怯陣了。
七、寫好字詞標點,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平時學生作文,無論學生書寫多么潦草,教師都會一一批改,決不會因卷面問題而打低分數,最多給個“字跡潦草,需注意”的評語,這樣一來,學生心中便以為卷面問題并非大事,而產生無所謂的態度。有的學生亂用標點,一逗到底。殊不知,一份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的試卷在閱卷老師看來,無異于一個蓬頭垢面的乞丐突兀眼前,令人不忍卒讀,或許其內容精彩,立意新穎,表達出色,但恐怕也會因其可憎的面目而被評卷老師拒之門外,得了個低分。正所謂“龍蛇大草人不識,滿腹經綸誰又知”!
由此可見,語文老師在平時就要引導學生規規矩矩的寫字:要注意字的結構,把字寫得均衡勻稱,大小比例適當。要有文面意識,養成規范書寫、卷面整潔的習慣。
好方法事半功倍,好習慣終生受益。語文學習是個慢功,需要學生持之以恒、點滴積累,需要教師悉心的培養和指導。春風化細雨,潤物細無聲。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