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依據文本獨特之處,進行有效隨文練筆,能達到用時少、收效大的效益。筆者通過抓住文本空白點、文本動情點、文本典型點,讓學生進行隨文練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隨文練筆落點有效
閱讀教學中,教師們在引導學生解讀文本時,常常驚嘆于范文的經典。那虛實相間的留白藝術,那美妙言辭的獨特表達,那欲說還休的標點符號……這些無不使人感慨于作者謀篇的匠心獨具、表達的神來之筆。
“隨文練筆”是伴隨著閱讀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巧妙利用有關閱讀內容進行的一種“短平快”的寫作訓練。它融讀寫為一體,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負擔小,效率高,非常適合學生練習。
教師又如何根據文本不同的特點,在課堂上留出短短幾分鐘時間,尋找有效落點,進行隨文練筆呢?
一、練在文本空白點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在經意和不經意間,作者都會留下一些“空白”。這些空白點,是學生閱讀時馳騁想象的“空間”,當然也是學生進行小練筆的“天地”。
【案例一】國標本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山谷中的謎底》。
如《山谷中的謎底》一文中,在揭開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個謎的同時告訴我們:對于外界的壓力,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需要像雪松那樣先彎曲一下,做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這篇課文通過自然界中的現象向我們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讓我們感悟人生。“言雖盡而意無窮”,此時,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或是學過的課文談談體會,我通過挖掘這些空白點,來引導學生進行練筆。一位學生寫道:
麥苗面對嚴冬停止生長,不是畏懼寒冬,而是為了更好地存活;狗熊冬天躲進樹洞不是逃避寒冷而是為來年積蓄能量;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不是屈服于吳王,而是忍辱負重,伺機報仇雪恨;中國工農紅軍進行2萬5000里長征不是害怕國民黨的淫威,而是為保存革命力量;平日里同學們的謙讓不是一種世俗的虛偽和客套,而是一種純真友誼的自然流露……的確,大自然中,無論是什么動物、植物,無論是誰,面對困難和壓力,首先要敢于面對,要和它作斗爭;但是,如果困難太大,也要學會忍讓,因為暫時的彎曲、忍讓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積蓄力量,等待機會,以求更好地發展。讓我們記住:進一步,寸步難行;退一步,海闊天空!
這位學生通過生動舉例,更深刻地領悟了以退為進的道理,使隨文練筆有了質的提升。
二、練在文本動情點
一旦文本的情與學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時,便會產生巨大的“情感磁場”。我們老師就要善于捕捉文章的“動情點”,以撥動學生的心靈之弦。
【案例二】國標本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理想的風箏》。
在《理想的風箏》一文中,通過“笑談腿疾、轉寫板書、放飛風箏”這三件事,學生認識了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劉老師,此時,悠揚的音樂緩緩響起,老師聲情并茂地介紹作者蘇叔陽坎坷的生平,但他在69歲時仍筆耕不輟,積極樂觀地過著每一天。正是劉老師的言傳身教,給了他學生——蘇叔陽深刻的影響,作者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喊:劉老師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此處的省略號給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學生被這一對命運多絆,但卻積極向上的師生深深感動,心中涌動著濃濃的敬佩之情,下筆也就文思泉涌,妙筆生花了。一位學生這樣寫道:
小時候,常聽爺爺說,天上的每一顆星,都代表著一個人;星星閃爍的光芒,代表著這個人的人生路途。你若有遠大的理想,星星的光芒就會明亮耀眼;你若能笑著面對生活,星星就會有發光的動力。現在,我又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只屬于自己的風箏,而牽風箏的線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文中提到的劉老師,身殘志堅。他抱著對生活執著的愛與追求,靠著自己樂觀開朗的性格,笑著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一天又一天地活了下來,向我們成功地展示了生命力頑強的一面。人生旅途,豈會一帆風順?當你被父母或老師批評時、當你面對生活的坎坷時、當你站在生活的風浪面前時,你是否想過:這是生活在考驗你;你是否高高地昂起頭、挺起胸膛迎擊過風浪?你是否向生活的風浪展示過你燦爛的笑容?努力吧!同學們,既然生活賦予我們健康的身體,就讓我們一起歡笑著放飛手中那承載著我們遠大理想的風箏吧!
這位同學從劉老師身上感受到要笑著面對生活,號召大家一起笑對生活,有讀有感,有很強的號召力和說服力。
三、練在文本典型點
所謂典型,是指文本散發出的一種特有的精彩,如典型的語言表達方式,典型的表達手段與技巧等等。在教學中,我把這種特別“典型”的地方找出來,并付之于練筆,往往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三】國標本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夾竹桃》。
課文《夾竹桃》是根據季羨林老先生的同名散文改寫而成。對月光下夾竹桃想象的那段最為獨特:“它把影子投到墻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可以引起我許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圖,它居然就是地圖了。這堆影子是亞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間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這就是遠渡重洋的海輪。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現出一個小池塘。夜蛾飛過,映在墻上的影子就是游魚。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畫。微風乍起,葉影吹動,這一幅畫竟變成活畫了。”月光下夾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無奇,但加進了季老先生奇妙的想象就變得意趣盎然,令人回味了。參差的葉影,迷離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圖、荇藻、墨竹,而小飛蟲、小夜蛾則成了遠渡重洋的輪船,游過池塘的小魚兒。
奇妙的想象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富有童趣,又如詩如畫的境界。我們感受到的是作者純真的童心,寧和的心境。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句式寫話。孩子們打開了想象的閘門,寫出了一句句貼切、新奇的幻想:
我幻想它是姥姥剪的窗花,它似乎就是窗花了,那邊的陰影是一個“福”字,而旁邊的則是一個“賀”字。我幻想它是田野,它居然就是田野了。這一堆影子是稻田,那一堆影子是高粱。碰巧有幾只小蟲子爬過,那就是在田間忙碌勞作的農民伯伯。我幻想它是浩瀚的星空,我就真的看到晴朗的夏夜,那點點空隙就是閃爍的星星,碰巧有一片葉子落下,那就是一閃即逝的流星……
學生這一練筆,潛移默化地受到季羨林老先生的熏陶,想象那么新穎,文筆那么細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面對豐富多彩的世界,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世界,而是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去面對,他們依據自己的認知水平與思維方式接納并認知世界,用寫作創造性地表述見聞,表達真善美、鞭撻假丑惡。”上面所列舉的幾個成功片段,表明了學生“也在寫作中不斷認識自己、審視自己,并實現自我、超越自我。”
語文教師結合小學語文教材的文本表達特色,聚焦文本中一至兩個鮮明的表達方式,巧妙設計隨文練筆,花時少,收效豐。既利于學生內化文本的表達特色,又為學生認識自我、審視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充分凸現了隨文練筆短、平、快的語言文字訓練的優勢。課堂上有效的隨文練筆,有待于我們進一步關注與扶持。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