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思想品德課實行開卷考試了,不少學生認為,把知識點從書上劃下來,考試時從書上找到相應知識點并能寫到試卷上就行了,由于忽視了平時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和復習,每次考下來,結果就偏偏與學生的得高分愿望相反。轉變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學習的思想觀念,端正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態度,已迫在眉睫。由此,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些探索。
一、加:加強能力培養
閉卷考試,許多教師為了追求分數的最大值,重知識傳授、重識記、輕能力培養,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受到抑制,進而影響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面對開卷考試,我們的教學工作必須建立一種知識與能力兼顧,突出能力培養的新的教學體系,使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有機地統一起來,既要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好基礎理論知識,又要在理解上狠下功夫,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更重要的是要把理解和運用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新形勢,思想品德課教師應對學生加強以下能力的培養:
1.自學能力。經常指導學生按提綱閱讀教材,并從課文的闡述中把握要點、提出問題。學生通過讀書,掌握了知識,培養了自學能力。
2.收集整理和綜合分析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多看報刊、雜志,關心時事,拓寬知識面,凡事要多問一問,想一想,讓學生知曉留心處處皆學問。
3.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經常開展新聞播報、演講、辯論、撰寫小論文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用專業術語表達的能力。
4.比較鑒別、判斷是非的能力。可通過讓學生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分析,適當讓學生做一些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的辨析題,來培養學生鑒別、判斷是非的能力。
5.運用歷史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如講思想品德九年級第四單元時通過對比分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發以來,我國經濟、文化、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成就,讓學生知道看問題要辯證全面。
6.創新思維能力。既要有求同思維,更要提倡求異思維、多向思維,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教師要注意多創設教學情境,來開啟學生積極思維的閘門。
二、減:減輕學生負擔
在思想品德課閉卷考試時代,不少學生認為,政治課無非就是背。為了應付考試,學生不得不“上課劃條條,下課背條條,考試考條條”。為了取得好成績,學生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去死記硬背,很少去理解和運用知識分析現實生活,解決現實問題。采用開卷考試,學生不必花很多時間去死記硬背,而是通過老師啟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對教材進行討論分析并得出結論,或用現實生活來驗證結論。這就大大減輕了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有利于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實行開卷考試,學生可以帶書本和資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考試時的緊張心理狀態,在根本上減輕了學生過重的心理負擔。解除這種壓力明顯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和創造潛能的開發。當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狀態時,記憶力、理解力會大大增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在這樣的狀態下,尤其有利于思想品德課的學習。所以每節課教師應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讓他們在學習中釋放壓力。
三、乘:乘機育人
學習是要講究一定方法的,隨著考試形式的變化,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應有相應的改變。面對新的考試形式,不少學生由于在學習方法上未能及時做出調整而導致成績下降或考試失敗。我認為開卷考試功夫在平時,一是教育學生要做“專心人”。在日常的學習中,同學們應該著重搞清楚教材的基礎知識,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二是教育學生要做“有心人”。對于平時學習和作業中遇到的較好的試題要善于加工和整理,對于相同或相似的問題不妨整理成為一個專題加以系統學習和掌握。三是教育學生要做“細心人”。對于平時的資料和練習中出現的錯題要注意收集、分析、整理。
四、除:消除錯誤觀點
在平時作業和考試中,有些學生在使用課本、資料答題時存在一些錯誤觀念和得不償失的做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不認真審題,盲目抄書、抄資料。
許多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認真審題,未搞清楚題目的要求,再加之平時的復習鞏固不夠重視,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知識一知半解,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未得到鍛煉。因而在作業或考試時就只能盲目抄書、抄資料,甚至沒有選擇地大段大段地照搬照抄課本和資料,答題的針對性、準確性大打折扣。
2.每題都翻書。
考試時每條題都翻書找答案,時間肯定不夠用,答題速度也跟不上,況且有不少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不經過分析、綜合是很難在書本上找到現成答案的。
3.重視書本知識,忽視社會實踐。
在開卷考試的形勢下,試題的開放性越來越強,許多試題都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聯系思想和行為的實際解決問題,答案又往往具有多元性、發散性的特點,一般來說書本上是沒有現成答案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中,不僅要重視書本知識,更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多關注社會生活,多多參加社會實踐,加強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思想品德課教師若能在實踐中長期堅持這種“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筆者堅信運算出來的結果一定是令人滿意的教育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邗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