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老先生曾經(jīng)提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隨著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推進,越來越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學生在生活中感興趣的內(nèi)容講枯燥的理論知識,政治作為社會人文科學更應走進學生的心靈,貼近學生的實際,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學習得輕松、幸福。
學生中有很多不喜歡政治課,對政治課不感興趣,其根本原因在于很多教師在升學率的重壓下,將考試內(nèi)容以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加諸于學生。空洞的說教遠離了生活,遠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久而久之學生當然就產(chǎn)生厭煩心理,教學實效可想而知。我認為,將政治課堂引向生活,使課堂成為學生主動參與、自覺獲得知識的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蘊含了大量的政治學科知識和情境,我們要進行選擇引入課堂,讓學生積極探索,利用已有的經(jīng)驗,建立新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聯(lián)系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經(jīng)過內(nèi)在思維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感到“原來你就在這里”。在經(jīng)濟生活中講到“個人所得稅”時,我拿出當月的工資條,讓大家一起動手算算,要不要納稅?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往往熱情高漲,爭先恐后發(fā)言,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調(diào)動了起來。同時也可以把生活原型搬入課堂。如在經(jīng)濟生活中,講到“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我把學生組織起來排成小品,自己扮演父親、母親、兒子、女兒等角色,通過相互間的溝通,切身的體驗,大家認識到了父母的艱辛,平時花錢大手大腳,購買名牌衣服等等給父母帶來了多大的負擔。大家在討論中表現(xiàn)積極,紛紛表示:原來提倡艱苦奮斗不是讓我們過苦日子,而是讓我們要克服攀比、從眾、求異心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健康合理消費。這樣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得課堂少了原來空洞的說教,讓學生在真實、平凡的生活體驗中主動獲得知識,大大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同時也對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進行了熏陶。
留心社會資源,營造生活意境。一堂課的靈魂不是該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而是在教學中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認識,一種精神。社會生活是一個大課堂,而我們思想政治中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哲學生活的內(nèi)容本身就是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直接反映。把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帶入課堂能夠增強學生的辨別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滲透能力。如在講到《生活與哲學》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時,我引入“長江大學學生救人事跡”:2009年10月24日,長江大學陳及時、何東旭、方招等15名同學在長江荊州寶塔灣江段野炊時,因救兩名落水兒童,陳及時、方招、何東旭三名同學不幸被江水吞沒,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同時還播放歌曲《生命》:“從沒想孤獨遠航/自己還需要成長/常被媽媽掛心上……”放完后同學們的心情都很沉重,感覺到了生命的可貴,也認識到了這批大學生的偉大。同時,我也插入一段視頻:當時大學生們“磕頭作揖,(漁民)就是不救,他說他要救死人,要一萬兩千塊錢”。對于不救的原因,是因為“活人不救,救了只是精神可嘉,了不起就是表揚,救死人劃得來,撈上來就有一萬多塊錢”。看完后同學們義憤填膺,議論紛紛。此時,我正好趁熱打鐵讓大家就從人生價值角度去分析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大家都很積極,有同學說:當時那些大學生的目的很簡單,也很真實,救人,只是救人而已;也有人說:誰也沒有想到救人后是否會得到什么榮譽或報酬,也不會料到會成為新聞的焦點;也有一些同學提出: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我們現(xiàn)在可以做這樣一個假設,如果在一個特殊的場合,自己的生存和另一個生命發(fā)生沖突時,我們是否有勇氣舍棄自己的生命。或許,有些人不乏勇氣,他們?nèi)鄙俚氖恰叭饲椤保衲切O民……一堂課下來,學生直觀地感受了生活,同時也在課堂上學會了生活的道理。
與時俱進,符合學生實際。我們的政治課要關注好學生的生活,進入學生的生活場景。因為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教師的人生閱歷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是不同的,有些時候學生是無法理解的,所以在課堂上我們要更多的探討他們所關切的問題。中學生的生活離不開歌曲,許多歌詞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學素材,如在講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時,我先問學生:“最喜歡哪位歌手啊?”很多學生馬上很興奮地說“周杰倫!”“他的《青花瓷》大家都知道吧?”然后我一放歌曲,大家的興趣就上來了。我趁機問大家:“大家知道青花瓷是誰發(fā)明的?”學生們議論紛紛,誰也不知道。我告訴大家青花瓷是工人在長期的燒瓷過程中發(fā)明的,沒有固定的發(fā)明人。馬上有同學就做出了反映: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就這樣大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堂課的學習中,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要轉變“學習資源僅限于書本”的觀念。教學要回歸生活,把豐富多彩的生活納入課堂,真正提高政治課的實效性,提高可信度。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三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