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一年多實踐和調研后發現,現行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上報軟件存在著諸如學生基本信息模版格式錄入內容重復、出生日期與身份證號沒有關聯,且年齡底線過高、基本信息導入和測試成績導出費時、自動評分和選測項目功能設置不完善、缺少統計模塊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若干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改進該軟件設計的建議。
關鍵詞: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上報軟件
中圖分類號: G 804.49 文章編號:1009-783X(2009)06-0094-03 文獻標志碼: A
Abstract:After more than one year’s practice and research,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has note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reporting software for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Constitution”,such as the repeated input contents of students basic information in the stencil-plate format,the irrelevancy between students’ birth dates and their identification number,the exorbitant base line of age,time consuming for the input of basic information and output of the test performance,incomplete self-grading and function setting for the test items and absence of uniform stencil-plate,etc.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has proposed several corresponding re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oftware.
Key words:students’ physical constitution;health standards;software for reporting to the leadership
2007年4月11日,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頒發了關于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通知,即教體藝[2007]8號文件[1],對試行了5年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進行了修改和完善,正式出臺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辦法》。
該通知要求《標準》自發布之日起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實施。其中,在該《標準》實施辦法第8項中指出:“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每年均直接將本校各年級《標準》測試數據,通過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網,報送至教育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數據管理系統,上報數據的時間為每年9月1日至12月31日,上報測試數據的工具軟件[2],由學校在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網免費下載使用。”
然而,通過2007年在河南科技大學、河南大學等院校對近5萬名大學生使用該《標準》上報工具軟件的具體操作過程中發現,該上報軟件在學生基本信息導入、自動評分系統設計、選測項目設置和統計模塊設計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3],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標準》上報工作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為此,本文擬對該《標準》上報工具軟件存在的問題進行描述和分析,并結合我們測試數據上報工作的實踐,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或建議,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測試數據上報工作。
1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上報軟件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基本信息導入與成績導出方面存在的問題
1.1.1 學生基本信息模版格式錄入內容重復
該《標準》上報工具軟件的學生基本信息模版設置為Excel格式,該項模版有年級編號、班號、學號等10項必填內容(見表1)。如果其中身份證號屬于必填項目的話,那么出生日期、性別和學生來源3項內容完全可以省略,因為它們都可以從身份證號中體現出來。即使有部分學生可能還沒有正式辦理身份證,但是其家庭戶口簿一般都已經預先賦予其身份證號碼。減少了3項必填項目,不但可以減輕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而且也可避免可能出現的差錯。
1.1.2 學生出生日期與身份證號沒有關聯且年齡底線過高
筆者在使用該軟件上報數據過程中發現,該軟件要求填寫的出生日期同身份證號沒有任何關聯。因為,即使所有學生的出生日期都一樣,只要不超出正常邏輯值范圍,都不會影響基本信息的導入。所以,身份證號在該軟件中仍然是個擺設。在該《標準》試行階段使用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智能服務系統”就存在這樣的問題[4],李蘇等人就此問題已經進行過專題分析,然而此問題在該上報軟件中依然存在。
雖然教育部2001年就已經取消了高考年齡限制,然而該軟件在學生基本信息導入功能設置時經常出現出生日期超出正常邏輯值范圍的現象。因為,該軟件對學生的出生日期有一定限制,例如,大學一年級學生年齡必需在17~26歲之間,年齡過大或過小都無法導入。現實情況是,由于部分大學生入學時年齡可能會在17歲以下,也可能超過26周歲,這樣就會導致測試上報人員為了能夠正常測試上報不得不變更學生的出生日期的作假現象。這樣就必然導致上報數據信息失真。(幸好現在的上報軟件沒有完全依據身份證號碼,不然的話還需要更改身份證號才能導入信息。)

1.1.3 學生基本信息導入和測試成績導出比較浪費時間
該軟件在學生基本信息導入時,電腦的CPU基本上在100%運轉,其他操作必須停止,不然就有可能出現電腦死機或假死現象。以導入6 000名學生信息為例,一般需要19 min以上時間,由于出生日期范圍、身份證號碼長短、學號等問題,還可能會出現多次導入信息不成功,這樣還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
測試成績導出同樣很浪費時間。例如,使用該軟件的成績導出功能時,35人的單個標準班導出成績一般需要10 s,而6 000人的全年級導出成績時間則需要2 h以上,時間顯然過長。因為,雖然以單個班導成績速度很快,然而導出的成績都是Excel表格形式;如果把全校所有班的成績匯總到一個Excel表格里,不但過程極其麻煩,耗費時間,而且還容易出現數據丟失或數據重復現象。
1.2 自動評分功能設置不完善
該軟件設置的自動評分功能中對所有學生進行評分功能基本上屬于擺設。因為如果使用此功能給所有學生評分,那么該軟件基本上就處于死機狀態,數十個小時也不能完成評分工作。我們曾經給1萬2 000多名學生進行團體評分,結果1 d以后還沒有評完,最后只能關閉系統重新按小班一個個點擊進行評分。然而,以前曾經使用過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智能服務系統》測試軟件,不但可以進行批量評分,而且速度較快。
對評分項目成績要求苛刻,每單項成績都必須在邏輯范圍內才能進行評分,只要有一名學生成績不在邏輯范圍內,該班學生就不能進行評分,然而根據該《標準》中“因病或殘疾免于執行本標準的學生,填寫《免于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申請表》”的規定,因病、因殘學生可以申請免于測試。但是,該軟件并沒有對于因病殘而免于執行該《標準》的學生開綠燈。這部分學生沒有參加測試,也不需評定成績,但還必須輸入邏輯成績,不然這些班就無法正常進行評分。
1.3 選測項目功能不完善
目前幾乎所有大學都實現了體育課選課制,開設了很多有趣的專項課程,新《標準》中也增加了不少意義的選測項目。然而,該軟件選測項目只能按年級男女生統一選擇,且自由選擇項目測試的成績不能評分[5]。原來教育部指定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智能服務系統》軟件,不但可以選擇測試項目,還可以選擇同一類項目中最好成績進行評分。既然該《標準》規定了3大類選擇測試項目,那么就應該能夠在數據上報軟件中予以真實體現。這是該工具軟件存在的又一問題。
1.4 缺少統計模塊
由于該上報軟件評分條件要求過高,未測試者會影響到整班學生評分,導出學生成績時間較長,統計未測試人員速度緩慢[6],再加上測試數據由儀器導入,有可能出現問題;因此,該工具軟件應當增加統計功能,統計項目應包括已測試人數、未測試人數、個別項目未測試人數、不及格人數、及格人數等,并且能導出這些數據,為測試工作者提供便利。
1.5 缺少數據備份模塊
上報軟件數據模塊中只有數據恢復功能而沒有數據備份,那么數據恢復就成了一個擺設。通過對河南省7所合并重組高校的調查,發現學校規模變大了、校區變多了。由于采集的測試數據不能備份,有4所學校只能搬著電腦到各個校區進行數據采集,還有3所學校是集中各校區的測試儀器統一采集,極不方便。
2 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和改進該軟件設計的建議
2.1 充分挖掘學生身份證信息功能,簡化學生基本信息導入模版格式
由于身份證號本身已經包括有學生來源(地)、出生日期和性別等3個必填項目信息;所以,建議該工具軟件增加相應程序以自動生成這3項信息,而無需學生和基層數據測試人員層層填寫、錄入上報。
當前,可以通過Excel表格中“IF、MID、LEN、MOD”等函數從身份證號中提取出生日期、性別和學生來源等3項基本信息,以解決學生基本信息導入內容重復的問題。具體解決辦法如下:
學生來源即身份證號的前6位,提取公式:=MID(J2,1,6)。
出生日期位于18位身份證號中的第7~14位,其中,第7~10位是出生年份,11~12位是出生月份,13~14位是出生日。如果是15位身份證號碼的話,出生日期位于第7~12位,其中,第7~8位是出生年份,9~10位是出生月份,11~12位是出生日,提取時要年份在前面加上19。無論身份證號是15位還是18位,都可以用簡單的公式提取,但必須注意要把公式所在的單元格數字格式設置為日期格式。提取公式:=——TEXT(MID(J2,7,6+2*(LEN(J2)=18)),“#-00-00”)
性別由18位身份證號中的第17位數代表。其中,奇數代表“男性”,偶數代表“女性”。如果是15位身份證號碼的話,性別由其中的最后1位,即第15位數代表,同樣是奇數代表“男性”,偶數代表“女性”。因此,無論身份證號碼是15位還是18位都可以使用如下公式提取。
提取公式:=IF(MOD(MID(J2,15,3),2),“男”、“女”) ; 如果用性別代碼表示,則可把“男”、“女”分別用“1”、“2”代表即可。
2.2 擴大學生基本信息導入中的年齡范圍,避免人為地變更學生出生日期現象
在該《標準》上報工具軟件中,應適當擴大學生基本信息導入功能設置中的出生日期的正常邏輯值范圍,以防止數據上報時信息的“不得不”失真現象。
2.3 選擇導入學生基本信息的最佳人數,提高信息導入效率
在導入學生基本信息時,經過反復探索,發現每次導入1 000名學生基本信息時效率最高。

通過表2可以看出,每次導入1 000名學生時,其效率是最高的,用時不到3 min,觀察電腦也不易疲勞。以導入一個6 000人的年級為例,只需要做6個Excel表格即可,而且一旦信息導入出現錯誤時也相對容易查找到問題之所在。
2.4 完善自動評分功能設置,提高整體評分工作效率
應該借鑒原《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智能服務系統》的評分功能設置,完善團體評分功能,提高數據上報工作效率。
2.5 加強軟件多選識別功能,實現選擇測試項目的自由選擇
應該針對該《標準》上報工具軟件中選測項目上報受限制的問題,建議借鑒《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時教育部指定的測試軟件,優化該軟件選擇測試項目的功能設置[7],以便充分地實現該《標準》賦予學校和學生選擇測試項目的權利。
2.6 增加統計功能,提高測試人員工作效率
該工具軟件應當增加包括已測試人數、未測試人數、個別項目未測試人數、不及格人數、及格人數等方面的統計功能[8],為基層測試工作者提供便利,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各個學校。
2.7 增加系統數據備份功能,保障原始測試數據的安全性
由于沒有數據備份功能,采用由測試儀器導入成績的學校,如果由于計算機出現問題,那么該校學生測試數據必將丟失,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因此,強烈要求增加數據備份模塊,提高測試數據的安全性,同時也便于對原始數據的查詢。
3 結論
加強對上報軟件的整改,通過身份證號信息自動生成性別、出生日期和學生來源,簡化學生基本信息的導入,提高軟件運行效率。增加必要的功能模塊,盡量滿足各類學校的要求,使全國唯一的上報軟件為所有學校更好地服務。
參考文獻:
[1]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生體質健康網[EB/OL].[2009-03-15].www.csh.edu.cn.
[3]任早珍,羅許練.論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智能服務系統的缺失與完善[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5):68-71.
[4]李蘇,孫紅梅.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智能服務系統留存問題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15(7):6-7.
[5]顏飛衛.對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評分標準與選測項目的現狀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06,28(4):66-68.
[6]陳莉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智能服務系統軟件存在的問題分析[J].體育學刊,2006,13(3):81-83.
[7]穆道宏.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實施辦法的看法與建議[J].體育教學,2008(1):50.
[8]許小江.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辦法[J].福建體育科技, 2007,26(4):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