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礦業是荊門市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建設循環經濟試點城市過程中,礦業循環經濟應該走在前列。本文運用循環經濟的基本理論與觀點。對荊門市礦業循環經濟發展潛力、經驗、問題和思路進行分析和總結,希望能對荊門市礦業循環經濟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荊門市;礦業;礦業循環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10)01-0172-03
一、荊門市礦業循環經濟潛力分析
1,荊門市礦產資源種類和儲量較為豐富
荊門市地處新華夏第二沉降帶的江漢盆地北緣與淮陽山字型構造前弧西翼中段交接帶上,地層出露較齊全,發育較完整,這使荊門市成為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截止2006年底,荊門市發現有能源、非金屬、金屬和水氣礦產四大類,共50余種,已有查明資源儲量礦產19種,包括能源礦產1種(煤),金屬礦產1種(銅),非金屬礦產17種(磷礦、硫鐵礦、滑石、陶瓷用鈉長石、石膏、電石用灰巖、水泥用灰巖、冶金用白云巖、化肥用白云巖、冶金用石英巖、水泥配料用砂巖、熔劑用硅石、高嶺土、耐火粘土、累托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水泥配料用泥巖)。其中,查明資源儲量居全省第1位的有石膏、水泥用灰巖、累托石粘土和水泥配料用泥巖,分別占全省的69.8%、30.3%、88.5%和100%;磷礦和電石用灰巖的查明資源儲量居全省第2位。分別僅次于宜昌和襄樊,分別占全省的24.4%和32.4%;耐火粘土、冶金用白云巖、水泥配料用砂巖和水泥配料用粘土的查明資源儲量居全省第3位,分別占全省的9.7、8.5%、1.8%和6.3%。
2,荊門市礦產資源開發已經形成規模
2006年,荊門市開發利用的礦種有19種。產量居全市前6位的分別是磷、煤、水泥用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石膏、磚瓦用粘土,產量在百萬噸以上的有水泥用灰巖、磷、建筑石料用灰巖、磚瓦用粘土,產量在50--100萬噸之間的有石膏和煤。開采的礦種主要是磷礦、水泥用灰巖、石膏、水泥配料用砂巖和煤。產值居前6位的分別是磷、水泥用灰巖、煤、石膏、磚瓦用粘土和建筑石料用灰巖。產值在億元以上的僅磷礦,產值在3000--10000萬元之問的有煤、水泥用灰巖和石膏,產值在1000--3000萬元之間的有磚瓦用粘土和建筑石料用灰巖。截止2006年底,荊門市共有各類礦山436個,從業人數13713人,開采總量約為1208.33萬噸。年銷售收入3.45億元,利潤總額3364.57萬元。大中型礦山企業32家,大中型礦山企業的數量、產量和產值分別占全市的73%、48.4%和46%。
3,荊門市礦業加工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在國民經濟中居于重要位置
荊門市的石膏、水泥用灰巖和磷等優勢礦產為建材和磷化工產業蓬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源基礎。此外,荊門市還引進石油煉化和煤電項目,并發展成支柱產業。目前,荊門市礦業呈現出石化、煤電、磷化和建材共同發展的格局。從產值看,2001年,荊門市礦業總產值107.5億元。其中礦業加工業產值104.4億元,礦業采選業3.1億元。礦業總產值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20.1%,在2001至2006年問保持在20%以上,且有明顯上升趨勢。這表明:礦業在荊門市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特別是礦業加工業在荊門市國民經濟中地位突出。這其中,尤其是石油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2001年產值分別為7635億元、11.54億元和14.75億元。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荊門市逐漸形成了如荊門石化總廠、荊門熱電廠、荊襄化工集團公司、放馬山磷化有限公司、葛洲壩水泥廠、荊門荊工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荊門石膏礦、湖北寶源集團有限公司、湖北龍源集團公司、湖北洋豐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泰山建材有限公司等具有代表性大中型礦業企業。
二、荊門市礦業循環經濟發展經驗分析
1,采用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技術,實現礦產資源利用的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
(1)在資源高效利用方面,荊門石化總廠使用CFB鍋爐,并將鍋爐冷渣器改造成滾筒式冷渣器。將劣質焦油轉化為液化石油氣、汽油、柴油和蠟油等液體產品和石油焦,提高了輕油采收率。荊門熱電廠分別于2006年和2007年投入使用三期的6、7號機組為兩臺60萬千瓦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該機組熱電轉換效率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其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熱電廠煤炭利用效率。葛洲壩水泥廠則采用了劣質煤和燃料綜合利用技術,綜合利用本地煤炭資源。
(2)在二次能源利用上,荊門石化、葛洲壩水泥廠和洋豐公司先后引進并應用了余熱余壓回收的技術,進行并網發電或者熱能再利用,既節約了能源,也創造了效益。
(3)在減排技術方面,荊門石化采用含硫原油加工與硫資源回收、烴類廢氣回收利用與制提氫氣、燃料高效利用、污油回收利用等技術有效減少了硫化物、烴類廢氣和污油的排放。荊門熱電廠采用除塵及粉煤灰的綜合利用、脫硫及硫石膏的綜合利用等技術有效減少了粉煤灰和硫化物的排放。葛洲壩水泥廠劣質煤綜合利用、燃料綜合利用、工業廢渣綜合利用等技術,不僅有效減少了該廠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排放,也消耗了其他企業工業排放的廢棄物。湖北洋豐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硫酸生產、氯化氫氣體利用、紅渣綜合利用和燃料高效利用等技術,減少了排放。“弦些技術的應用有效地減少了“三廢”排放。
(4)廢棄物資源再利用方面,針對原油和煤炭含硫問題,荊門石化采用含硫原油加工和硫資源回收技術,熱電廠采用脫硫及硫石膏應用技術,綜合利用了硫資源。荊門石化生產過程中會排放烴類廢氣,為此,荊門石化采用烴類廢氣回收利用與制提氫氣工藝,實現了烴類廢氣資源的再利用。荊門熱電燃煤過程中產生的在粉煤灰如不處理,也造成資源浪費。荊門熱電廠同其他礦業企業合作,采用廢棄物再利用技術,將粉煤灰用于生產建材、水泥和造紙的原料,實現了資源的再利用也創造了效益。葛洲壩水泥廠采用廢渣綜合利用技術,綜合利用荊門市工業廢渣(主要有礦渣、爐渣、粉煤灰、磷酸渣和磷石膏等)用以生產水泥,每年用量約在80萬噸。洋豐公司排放的廢棄磷石膏占用土地、污染環境,泰山建材用石膏原礦攙和洋豐公司排放的廢棄磷石膏為原料生產紙面石膏板等,有效利用了磷石膏。這些技術的應用有效的實現了礦業廢棄物綜合利用。
(5)在低品位礦產資源利用方面,荊門石化的高硫原油應用技術、熱電廠的劣質煤發電技術、葛洲壩水泥廠高鎂石灰石利用與低硅酸鹽水泥生產技術等的應用對于低品位礦產資源的利用提供了技術支持,適應了資源供需特征,實現了礦產資源的節約與綜合利用。
2,拓展資源利用產業鏈條,建立礦業循環經濟載體
荊門市礦業緊緊圍繞高新技術、特色資源,延伸或者補齊產業鏈條,抓項目引進和建設,先后引進了嘉信科技、泰山建材等企業。同荊門石化、荊門熱電廠、荊襄化工、葛洲壩水泥等企業進行合作,相繼形成了多條礦業循環產業鏈。
(1)“含硫原油——硫酸——硫磺”硫資源循環利用鏈條。荊門石化為內陸煉油企業,進廠原油主要為進口含硫和高含硫原油以及含硫比重比較高的魯寧管輸油,這直接導致原油中含硫介質含量較高。為適應含硫、劣質原油的加工需要,并充分回收原油中的硫資源。近年該企業先后新建了含硫污水汽提裝置、硫磺回收裝置和5萬噸硫酸裝置。原油在經過蒸餾和裂化處理后產生的酸性氣經硫酸裝置回收硫磺。或經硫酸裝置制硫酸,尾氣再同硫酸中和汽油生產中產生的堿渣綜合到中性后達標排放。通過新建裝置,企業能確保在正常情況下不會點火炬,廢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也由每立方米10000mg降到每立方米300mg。通過催化工藝和回收率在97%以上的硫磺回收裝置,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產品中的硫、烯烴含量大大降低。由于回收了原油中的大部分硫。堿渣產生量也大大削減了。
(2)“粉煤灰——水泥、磷石膏——水泥、硫石膏——水泥”循環利用鏈條。荊門市的工業廢渣主要有礦渣、爐渣、粉煤灰、磷酸渣和磷石膏等,葛洲壩水泥廠充分利用這些廢棄物作水泥,每年用量約在80萬噸以上。2005年,該廠投入1000萬元。對1號窯進行變徑技術改造,新建一座占地3348平方米、儲量為12萬噸的混合材聯合儲庫和喂料系統,將荊門熱電廠濕排粉煤灰和周邊電廠的熱爐渣搭配混合儲存。改善混合材的均勻性和穩定性,滿足了工藝要求,提高了粉煤灰的摻合量。年均利用荊門熱電廠的粉煤灰就達20多萬噸;對湖北洋豐股份公司硫酸廠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紅渣(磷酸渣和磷石膏)和荊門熱電廠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硫石膏。葛洲壩水泥廠將其轉化為生產原料,同石膏和混合材料混合。制造水泥,不僅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相當于每年節約資源2萬噸。實現了礦產資源的再生循環利用。
(3)“粉煤灰——建材、粉煤灰——造紙”粉煤灰循環利用鏈條。1996年,荊門熱電廠成立實業公司——劑門新興建材公司,專門利用粉煤灰開發生產新型墻體材料,現已形成年產12萬平方米的生產能力和13種不同規格的粉煤灰加汽磚。有湖北、河南兩省十二個大中城市的銷售半徑,是鄂西北最大的新型墻體生產基地。近年來,粉煤灰的推廣利用更是喜人。并逐步形成以粉煤灰為紐帶的綜合利用產業鏈。
(4)“磷礦——磷化工——建材”磷石膏循環利用鏈條。湖北洋豐股份公司是一家以磷礦為原料,生產高濃度磷肥復合肥的大型化工企業,年生產能力在250萬噸,但年吐出的工業廢料——磷石膏都在60萬噸左右,這種廢渣往往被堆放在山腳旮旯,不僅侵占了土地資源,而且破壞土壤結構造成環境污染。湖北泰山建材有限公司利用這種廢渣生產出廣受歡迎的建筑材料——紙面石膏板。年消耗磷石膏40萬噸。不僅解決了磷石膏占用土地、污染環境問題,而且與使用天然石膏相比每噸降低成本50%以上,僅此一項每年就可以增效1000多萬元,實現了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
3,礦產資源廢棄物實行“再利用”和“資源化”,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提高
從2000年到2005年,荊門市礦業綜合利用廢棄資源總量逐年增大。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由2000年的74%,提高到2005年的87%,年遞增約3%。產值從2000年的近8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7億元,年遞增近20%以上。僅2005年。荊門市礦業綜合利用本地固體廢棄物140多萬噸。除磷石膏外,粉煤灰、煤矸石、廢玻璃、石膏渣等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也不斷增加。具體來看,近幾年,熱電廠的粉煤灰(爐渣)綜合利用率也一直在100%。石化、磷化企業化工廢氣回收利用量逐年增大,減少了污染,經濟效益明顯。在區域上。荊門市已經形成了以固體廢棄物為紐帶,在礦產開發和加工企業間,把一家企業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另一家企業的原料,逐步形成了以綜合利用低品位礦和工業廢棄物為主的礦產資源循環利用鏈條,并初步形成了區域內礦產資源共享和副產品互換的產業共生網絡。經濟和社會效益都明顯提高。
三、荊門市礦業循環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礦產資源利用過程中造成的環境壓力將不斷加劇
雖然荊門市在致力于保護生態環境、保護資源、調整產業結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歷史“欠帳”較多,生態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6而且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污染物的排放量會逐年增大,對城市和區域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構成極大壓力。2005年全市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為87%,但往年蓄積量的利用問題,還有磷石膏和硫石膏的綜合利用問題仍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2,能源類礦產資源可供性較差,資源稟賦不高
荊門市石油資源缺乏,荊門石化原油基本靠外運,同時魯寧管所輸送原油中含硫介質含量較高,回收利用硫資源成本比較高。2005年,全市煤炭消費量達到460萬噸,生產量113萬噸,煤炭自給率只有25%,荊門熱電用煤90%以上依賴外購。此外,其煤炭總體開發利用程度高,有探明套改儲量的礦產地全部被占用,儲采比也低于30,資源的保證程度較低,資源潛力有限,且開采的煤發熱量在2000--6000大卡/公斤之間,屬于劣質煤。這些因素對荊門市礦業發展和礦業循環經濟發展將形成長期制約因素。
3,礦業加工企業循環經濟發展能力需進一步提高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和礦業資源約束的日益顯現,荊門市礦業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也將隨之發生根本變化。而該市多數企業仍為粗放式經營,能源、原材料消耗占企業生產成本的70%左右。這種低資源利用率、高能耗水平是造成企業成本高、經濟效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礦業加工企業發展過程中,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礦產資源的利用水平還要進一步提高。這是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四、荊門市礦業循環經濟發展思路
1,以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為指導思想
(1)礦業循環經濟應抓住于荊門市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建設和武漢城市圈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立足于自生資源優勢,依靠科學技術,拓展或補齊資源利用鏈條,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發展礦業循環經濟,滿足經濟發展要求。
(2)針對部分礦產資源不足這一經濟發展瓶頸,應加強地質勘查與找礦勘探,增加各類礦產資源、特別是緊缺礦產的資源儲量或建立穩定資源供給渠道,這是促進荊門市經濟發展的關鍵。同時還必須提高礦產資源的回采率、回收率、選冶回收率等各項指標的水平,力爭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④嚴格控制礦業生產、開發過程中“三廢”排放,把“三廢”產出率降到最低標準,加強治理“三廢”對環境的污染并力爭全部達標;使生態環境保護達到或超過國家平均水平。
2,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的基本思路
(1)走聯合開發和集團化經營之路,發展大型礦業集團。荊門市礦產資源豐富,但多數規模小,分布不集中。加之20世紀90年代國家大中型礦山企業下放地方及礦業管理職能部門撤銷,造成礦業結構不合理、資源開采秩序混亂。2006年底,小礦礦山(156家)和小礦(248家),占到全市固體礦山企業的92.66%,“散、小、亂”現象十分嚴重。不僅造成經營分散、管理粗放、生產高能耗、高成本、資源浪費及利用率低等問題,還帶來更多安全隱患、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重大問題,成為阻礙礦業經濟協調有序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實施資源整合、組建大型礦山企業、走集約化經營之路才能改變“散、小、亂”局面,才能避免資源浪費、工藝及管理水平落后、市場競爭能力低下的狀況,推進礦業循環經濟,實現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圓調整礦業結構,合理規劃,重點建設礦業集中區。在礦產開發基礎上建立的礦業加工基地具有明顯的礦產資源分布特征。按照成礦背景,以資源儲量為標尺,荊門市可組建2大礦業經濟區和5大礦業基地。2大礦業經濟區是:荊門建材、能源礦業經濟區和鐘祥化工、建材礦業經濟區;5大礦業基地是東寶煤開發基地、東寶區水泥用灰巖開發基地、麻城鋪石膏開發基地、胡集磷礦開發基地和楊榨累托石粘土開發基地。在礦業基地內,合理規劃礦業資源利用,在礦業權的配給向優勢礦業企業傾斜,鼓勵礦業企業發展礦產品加工,延長礦業生產鏈,提供礦業增加值。
(3)發展生態礦業園區,創建清潔環保社會。生態工業是循環經濟的核心環節,是應用生態學和系統工程原理仿照自然界生態過程物質循環的方式對企業生產的原料、產品和廢物進行統籌考慮,通過企業間的物質循環、能量利用和信息共享,實現工業可持續發展。在礦業經濟區和礦業基地內,礦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應立足于礦產品生產流程,建立以固體、氣體廢棄物為扭帶,在礦產開發和加工企業間,把一家企業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另一家企業的原料。逐步形成以綜合利用低品位礦和工業廢棄物為主的礦產資源循環利用鏈條,穩固和增強區域內礦產資源共享和副產品互換的產業共生網絡,有效綜合利用礦產資源,實現礦業企業和礦業園區礦產資源循環利用,改變環境污染和經濟發展的矛盾,達到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多贏。